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贵如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育成
  • 3篇育成品种
  • 3篇黄淮
  • 3篇黄淮海
  • 3篇池蝶蚌
  • 3篇大豆
  • 2篇血管
  • 2篇鄱阳湖
  • 2篇微血管
  • 2篇线粒体
  • 2篇南方大豆
  • 2篇黄鳝
  • 2篇基因
  • 2篇CO
  • 2篇草鱼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蛋白质结构
  • 1篇稻种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机构

  • 16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作者

  • 16篇龚贵如
  • 4篇王军花
  • 4篇熊冬金
  • 4篇洪一江
  • 3篇文春根
  • 3篇胡宝庆
  • 3篇辜清
  • 3篇白晓春
  • 3篇盛军庆
  • 2篇胡成钰
  • 2篇林刚
  • 2篇曾柳根
  • 2篇林巧惠
  • 2篇马梅生
  • 2篇吴初新
  • 2篇赵风云
  • 2篇谢彦海
  • 2篇张香蓉
  • 2篇吴慧
  • 2篇高晓玲

传媒

  • 7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大豆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鄱阳湖中华鳖染色体核型、G带和Ag-NORs的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以常规方法制备鄱阳湖中华鳖的染色体标本,分析其核型。其核型公式为2n=66=4M+8Sm+16T+38mc,NF=78。用胰酶法制备染色体G-带,绘制了G带模式图。采用了稍加修改的Foresti方法研究鄱阳湖中华鳖染色体的Ag-NORs核型,其Ag-NORs数目主要为2个,多态性主要表现为银染粒的大小和染色的深浅,数目的多态不显著。比较鄱阳湖中华鳖和其它一些已研究过的龟鳖类动物的银染核型,绝大多数种类的Ag-NORs数为2,这说明龟鳖类动物rDNA非常保守,该类动物的演化过程较为缓慢。
王军花饶友生龚贵如洪一江
关键词:中华鳖核型G-带AG-NORS鄱阳湖
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的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标记对159份1923—2005年育成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目标起始密码子(SCoT)标记引物中筛选出27条引物,27条引物共扩增出13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0条,多态性比率为84.62%。Nei’s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24~0.49,平均为0.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7。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幅范围略高于南方品种,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平均值多态信息含量(PIC)也略高于南方品种,但变幅范围略低于南方品种。基于SCoT标记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I类群中99个主要是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Ⅱ类群中60个主要是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呈递增趋势,至1971—1990年达到最高并保持不变,表明自70年代以来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结果表明SCoT可用于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拓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提供重要参考。
高晓玲吴慧陈琪龚贵如熊冬金
关键词:大豆育成品种
水杨酸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其代谢酶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以不同浓度(0.005-0.2mmol·L^-1)的外源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种子协优46(抗水稻白叶枯病)和浙辐802(高感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低浓度SA预处理促进水稻种子萌发,两品种在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糖含量、POD和SOD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在SA浓度为0.01mmol·L^-1时,发芽指数及活性指数达最高;协优46在处理46h时发芽率提高最多,为8.0%,浙辐802在处理12h时提高最多,为6.7%;浙辐802比协优4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多;在SA浓度为0.005mmol·L^-1时,浙辐802的POD酶活性降低了27.8%,协优46的POD活性则提高了52.3%;浙辐802的SOD酶活性较对照降低了8.7%,而协优46只降低了2.4%。
熊冬金戴娟周文才卢坤陇龚贵如
关键词:水杨酸水稻白叶枯病代谢酶
新棘衣棘头虫及黄鳝组织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分析新棘衣棘头虫和黄鳝的肌肉、肝胰脏、肠道、脾脏、性腺、肾脏及心脏7种组织。电泳结果表明酯酶在黄鳝各组织及新棘衣棘头虫中均有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肌肉组织仅3条酶带,比其它组织的特异性较明显;肝胰脏组织酯酶活性最强,有12条酶带;脾脏与肾脏组织相似性最高;除肠组织外,其它6个组织均有g酶带,且活性一样强,推测g酶带为黄鳝组织EST酶谱的基础带。肠组织只有2条弱酶带,可能是由于黄鳝的肠组织受到损伤引起。新棘衣棘头虫的两条酶带a和i,这两条酶带在黄鳝的其它组织中也出现,由联合系数和聚类分析发现肠道和棘头虫的酯酶特异性最小,推测黄鳝和新棘衣棘头虫之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
邓利荣胡宝庆谢彦海文春根龚贵如
关键词:黄鳝酯酶同工酶协同进化
草鱼IFI58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正>草鱼IFI58全长cDNA为1764 bp,其中ORF为1440 bp,编码1个479 aa的蛋白。草鱼IFI58包含有10个TPR 34肽结构域,并与哺乳类IFIT相对应。其中,FPR7被中间插入序列分为TPR7...
马梅生吴初新赵风云龚贵如胡成钰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线粒体DNA COⅡ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人工选育后的F3代池蝶蚌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在10个个体中均得到序列一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序列,长度为681bp;A、T、G、C含量分别为19.4%(132个)、30.4%(207个)、38.9%(265个)和11.3%(77个),A+T含量(58.3%)明显高于G+C(41.7%)含量,与其它淡水珠蚌科种类相同基因片段的碱基含量相似;密码子上4种碱基使用出现偏倚性,密码子第1位上碱基G使用率高达38.8%,碱基T为29.5%;密码子第2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为38.8%,碱基C的使用率低至15.9%;密码子第3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高达48.5%,而碱基C的使用率仅为4%;第3位碱基T的使用率比第二位高,这种递增现象也出现在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的COⅡ上。BLAST结果显示池蝶蚌COⅡ与三角帆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5%,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这两种淡水珍珠育珠蚌的亲缘关系最近。
林巧惠曾柳根刘芳兰盛军庆王军花龚贵如洪一江
关键词:池蝶蚌线粒体
鄱阳湖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季节动态与种群分布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鄱阳湖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799尾黄鳝中,有101尾黄鳝的消化道中发现有吸虫感染,感染率为12.64%,丰盛度为3.33±1.71。不同月份之间黄鳝体内鳗鲡孤独吸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的差异(G=144.968>x02.005=18.548,df=6,P<0.005);其中5月份的感染率与丰盛度最高,分别为31.48%和6.41±4.29。1,2月份没有吸虫寄生。不同体长组黄鳝体内吸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21.0 cm以下的黄鳝未检出鳗鲡独孤吸虫,60 cm以上的黄鳝感染率最高。吸虫感染与未感染黄鳝之间的肥满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用的比值衡量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证明吸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呈聚集分布。
杨细兰林刚胡宝庆文春根龚贵如
关键词:黄鳝种群分布鄱阳湖
草鱼IFI58基因的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2010年
草鱼IFI58全长cDNA为1764 bp,其中ORF为1440 bp,编码1个479 aa的蛋白。草鱼IFI58包含有10个TPR 34肽结构域,并与哺乳类IFIT相对应。其中,TPR7被中间插入序列分为TPR7A和B,TPR4也有5个氨基酸插入,TPR3只有B部分而缺少A部分。鱼类IFI基因与哺乳类的同源性不高,系统进化树也显示它与哺乳类的同源物分别位于两大不同分支上。草鱼IFI58基因在被检测的心、肝、脾、肾、肌、鳃、脑和肠等8个组织中均有本底表达。Poly I:C诱导后,草鱼IFI58表达水平都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在心和脑组织中,诱导后第4 d达到峰值,其余组织均在第3 d达到最高表达水平。总体来说,草鱼IFI58在心、肝、脾和肾组织中的表达量比肌、鳃、脑和肠要稍高些。
马梅生吴初新吴晓昀孙珍赵风云龚贵如胡成钰
关键词:TPR草鱼
大鼠海马微血管生后发育的体视学研究
2002年
为探讨海马微血管的生后发育 ,以组织化学DAB法、Mg2 + -ATPase法显示微血管 ,用生物体视学方法观测出生后 1d - 2a共 90只不同年龄SD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微血管发育。结果表明 :从出生后 1d - 1a ,大鼠海马及齿状回微血管长度密度 (Lv)、表面积密度 (Sv)、体积密度 (Vv)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且主要增长发生在前 36d ,其中 8d - 2 2d增长最快。从出生后 2 2d - 1,微血管平均直径 ( D)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其中前 3个月增长较快 ,2 2d- 36d增长最快。齿状回、海马CA1区微血管发育落后于CA2 ~CA4区 ,腔隙分子层微血管发育落后于多形层和锥体层。 2a龄老年鼠海马微血管 D显著增加 ,Lv显著下降 (P <0 .0 5 ) ,Sv、Vv有所下降 ,但不显著 (P >0 .0 5 )。
白晓春辜清龚贵如张香蓉
关键词:微血管生后发育体视学体积密度神经科学
褶纹冠蚌胞内Cu/Zn-SOD的cDNA克隆及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被引量:5
2011年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血细胞中克隆出一种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pSOD)的cDNA,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cpSOD的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pSOD cDNA全长为891 bp,包含1个4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155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5.8 ku,等电点为5.8。含4个与铜离子结合的保守的氨基酸残基(H46,H48,H63和H120)和4个与锌离子结合的保守的氨基酸残基(H63,H71,H80和D83)及1个保守的分子内二硫键(Cys57-Cys14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cpSOD与海洋贝类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胞内Cu/Zn-SOD相似性分别为70%和69%;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在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5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cpSOD的基因表达,且在鳃和肝胰腺中表达量较大。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cpSOD基因在褶纹冠蚌血细胞中表达上调,12 h后达到最大值。由此推断cpSOD可能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胡宝庆谢彦海王新生龚贵如文春根
关键词:褶纹冠蚌超氧化物歧化酶克隆蛋白质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