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思源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小儿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缺损
  • 2篇危重症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疗效
  • 2篇膜部
  • 2篇膜部室间隔缺...
  • 2篇介入
  • 2篇介入封堵
  • 2篇介入治疗
  • 2篇儿童
  • 2篇病毒
  • 1篇导管未闭

机构

  • 4篇福建省漳州市...
  • 4篇漳州市医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付思源
  • 3篇林惠泉
  • 3篇张家祥
  • 2篇张华
  • 2篇张华
  • 1篇周火旺
  • 1篇蔡怀仁
  • 1篇朱少波
  • 1篇欧阳武
  • 1篇蔡海明
  • 1篇朱瑛
  • 1篇叶小玲
  • 1篇章安安
  • 1篇连莲淑
  • 1篇杨燕珍
  • 1篇林新祝
  • 1篇翁开枝
  • 1篇张家祥
  • 1篇张荣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药业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哮喘早期干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为了解儿童早期哮喘的肺功能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将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诊治的112例首次发生喘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资料齐全的66例(男38例,女28例)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32例,应用吸入皮质激素丁地去炎松,每天1次,每次200μg;对照组34例,平时不用药,发病时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所有患儿均随访2年,至少每4周随访咨询1次。结果显示,66例患儿肺功能随访前均有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在咳嗽持续10 d以上次数(X2=38.04,P<0.001)、治疗用药天数(X2=34.94,P<0.001)、口服或静脉激素天数(X2=13.72,P<0.001),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年内治疗组有喘息发作6例(占18.75%),对照组16例(占47.0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经过2年治疗后肺功能明显好转,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t=3.389,P<0.0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t=3.755,P<0.01)、外周弹性阻力(X5,t=3.619,P<0.01)、总气道阻力(R5,t=5.827,P<0.01)、中心气道阻力(R20,t=3.958,P<0.01)、最大峰流速值(PEF,t=2.972,P<0.01)、残气量(RV,t=2.886,P<0.01)等7项目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2年后肺功能下降,在FEV1(t=4.714,P<0.01)、PEF(t=5.632,P<0.01)、MMEF(t=2.980,P<0.01)和RV(t=2.038,P<0.05)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
张家祥付思源蔡怀仁欧阳武朱瑛
关键词:儿童哮喘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危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pulmonaryedema,NPE)病例的临床特征,寻找早期干预治疗指征。方法选取2008年5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儿科的危重症手足口病并NPE患儿41例(NPE组)及同期重症手足口病未并发NPE患儿70例(非NPE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NPE组中收缩压升高值为(35.78±13.72)mmHg(1minHg=n133kPa)、舒张压升高值为(26.43±11.95)mm Hg,明显高于非NPE组[(15.44±9.57)mmHg、(8.50±8.02)mm Hg],且呼吸节律改变例数(39/41)及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发生例数(41/41)明显高于非NPE组(9/70、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NPE组与非NPE组患儿的年龄、CRP、CK-MB水平及抖动/惊跳、嗜睡、抽搐发生隋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NPE组收缩压升高值为(43.46±14.49)mmHg、舒张压升高值为(33.31±11.29)mmHg,明显高于早期NPE组[(30.33±10.33)mm Hg、(21.56±10.00)mm Hg],且死亡、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例数明显高于早期N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易发生NPE,血压升高、呼吸节律改变是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的早期信号,早期干预处理可以降低危重症手足口病并NPE的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翁开枝朱少波叶小玲周火旺付思源杨燕珍张家祥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
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18例疗效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进口或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确诊的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术后24小时,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行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0例PDA经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2.5~8.5mm(平均4.2±1.6mm),选择封堵器直径6~14mm(平均8.5±1.8mm);8例PMVSD造影测量VSD直径2.8~6.5mm(平均4.4±2.1mm),选择封堵器直径5~9mm(平均6.5±1.8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例VSD存在残余分流,6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其余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肺动脉压下降。结论应用进口或国产封堵器经导管置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是适合儿童部分类型PDA及PMVSD的介入方法。
林惠泉付思源张家祥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腹泻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肌钙蛋白测定、心电图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异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ST-T波改变。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注意观察病情。
林惠泉蔡海明付思源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介入封堵治疗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PWVSD)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25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术后24小时,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5例PMVSD造影测量VSD直径3~7(3.5±1.5)mm,选择封堵器直径5~10(平均6.5±1.8)mm。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例VSD存在残余分流,6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1例出现封堵器移位,经胸外科手术关闭VSD,其余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肺动脉压下降。技术成功率为96%。结论应用封堵器经导管置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是适合于儿童合适类型PWVSD的介入方法。
林惠泉付思源张家祥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小儿联律性室性早搏治疗探讨
2006年
付思源张华
关键词:小儿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抗心律失常药儿科临床期前收缩器质性病变
小儿恙虫病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分析45例小儿恙虫病,以农村学龄儿童为多,6~8月份多见。特点为:高热,多数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焦痂溃疡,周围血WBC正常或增高,15例尿蛋白阳性,24例有各种酶增高,外裴氏试验OXK阳性效价1/160~1/128042例,血沉增快17例,C-反应蛋白增高23例,胸片肺纹理增多增粗22例,出现斑片状阴影7例,心电图示心肌劳损14例,房室增大3例,室性早搏2例。确诊后均选用红霉素或氯霉素、菌必治等,体温恢复时间2~3天,疗程5~14天。本组13例曾误诊(29%),提示应加强对恙虫病的认识和警惕,提高其对多脏器损害的认识,注意本病在儿科的特殊性,以利早期诊断、治疗。
张华付思源
关键词:羌虫病儿童
头孢噻肟钠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被引量:1
1998年
张华付思源张荣
关键词:头孢噻肟钠过敏性休克急性扁桃体炎革兰氏阴性杆菌呼吸节律青霉素皮试阳性
小儿休克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区分复杂型与单纯型休克有助于早期诊断 ,及时、合理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方法 本文对 1996年1月~ 2 0 0 0年 12月入院儿科危重症病房或住院期间发生休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根据是否存在与休克发生相关的慢性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将休克分为复杂型和单纯型。结果  2 17例危重症患儿中 85例发生休克 ,休克在危重症患儿中患病率为 39.2 % ,病死率 4 3.5 %。复杂型 5 2例 ,死亡 2 9例 ,病死率 5 5 .8% ;单纯型 33例 ,死亡 8例 ,病死率 2 1.6 % ,两型相比差异显著。外因、内因和医源性混合因素引起的休克占 6 1.2 %。休克死亡的相关因素主要是 :休克 >8小时 ;脏器低灌注 >12小时 ;休克反复发生及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MSOF)。结论 休克的发病机理与外因、内因和医源性因素有关、休克预后与多种因素有相关 。
付思源连莲淑
关键词:休克儿科
西米替丁治疗危重症患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9例分析
1999年
付思源张华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上消化道出血西米替丁药物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