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明根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伤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破裂
  • 2篇肠破裂
  • 1篇断流
  • 1篇断流术
  • 1篇多发性外伤
  • 1篇修补术
  • 1篇引流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粘膜
  • 1篇诊治
  • 1篇诊治特点
  • 1篇上消化道穿孔
  • 1篇上消化道穿孔...
  • 1篇套叠

机构

  • 7篇苏州医学院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湖北医学院

作者

  • 7篇仲明根
  • 2篇周世南
  • 2篇李德春
  • 2篇陈易人
  • 2篇汪良
  • 1篇马兴久
  • 1篇许龙堂
  • 1篇史海安
  • 1篇毛棣华
  • 1篇郑樟栋
  • 1篇秦锡虎
  • 1篇高宜军

传媒

  • 6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脾切、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4例报告
1997年
采用脾切、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4例。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均有大出血史,Child分类属B级。随访9~16个月,情况良好,无再出血及肝昏迷等。
仲明根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分流术断流术脾切除外科手术
1,6──二磷酸果糖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1,6──二磷酸果糖(FBP)对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于肝脏缺血前、再灌注1h、8h分别测定血清AST、ALT、丙二醛(MDA)活性及肝组织ATP含量变化,并观察再灌注8h肝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FBP处理组动物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TP含量显著降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提示FBP对肝脏I/R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李德春马兴久陈易人仲明根汪良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移植
成人肠套叠病因、类型及诊治特点的探讨(附192例分析)被引量:25
1990年
成人肠套叠较少见,国外报告其发病率为5~6%,国内报告差别较大,成人肠套叠占全部肠叠的20.3~88.2%。本组综合5个单位1965~1988年成人肠套叠共192例,其中经手术治疗183例,兹就其病因、类型和诊治特点予以探讨。
汪存忠史海安仲明根陈易人许龙堂郑樟栋龙新民年履祥刘晓旭臧峰鲁峰
关键词:肠套叠病因
多发性外伤者结肠破裂的处理原则探讨
1997年
分析24例结肠外伤性破裂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与结果,认为,对于多发性严重外伤患者合并结肠破裂者的处理原则是:积极止血、控制休克和感染,后处理结肠,结肠手术争取在伤后<6h内修补和造瘘、抗感染。
仲明根周世南
关键词:结肠破裂外科手术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后不置引流113例分析
1999年
分析113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手术引流组和非引流组的近期并发症、疗效等指征。结果表明,引流组近期并发症高于非引流组,认为上消化道穿孔修补后,一般可不放引流。
高宜军朱庆生仲明根
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腹腔引流
外伤性结肠破裂32例分析
1997年
周世南仲明根
关键词:外伤结肠破裂病例分析
梗阻性黄疸早期小肠粘膜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采用Wistar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观察小肠粘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电镜显示其粘膜柱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微绒毛脱落,表明其粘膜机械屏障已破坏,这可能是阻黄早期出现细菌移位引起内毒素血症的病理基础。
秦锡虎李德春黄晓强汪良仲明根丁晓林毛棣华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小肠粘膜WISTAR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