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丽琼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淋巴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淋巴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病理
  • 3篇病理特征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种植性肝癌
  • 2篇腺癌
  • 2篇淋巴结
  • 2篇弥漫
  • 2篇弥漫性大B细...
  • 2篇老年
  • 2篇老年性
  • 2篇肝癌
  • 2篇鼻型
  • 2篇VX2

机构

  • 6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伍丽琼
  • 5篇杜洪
  • 5篇王小拍
  • 4篇陈少红
  • 3篇杨静
  • 2篇江新青
  • 2篇魏新华
  • 2篇唐文洁
  • 2篇徐向东
  • 2篇杨蕊梦
  • 2篇叶子茵
  • 2篇邹永
  • 2篇黄丹萍
  • 2篇王黎
  • 2篇叶瑶
  • 2篇常汉征
  • 1篇罗良平
  • 1篇许进
  • 1篇邵建永
  • 1篇黄马燕

传媒

  • 3篇广州医药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MRI定量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成功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以数字法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给予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前(基线时间点baseline)、给药后4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CE-MRI,并于每个时间点取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HE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s)、各时间点肿瘤Ktrans变化率(ΔKtrans)及病理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肿瘤较对照组生长缓慢,给药后第4天、7天、14天,两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trans值于给药4h后降低,至4天达最低,随后逐渐恢复,于14天时接近处理前水平。给药后4h、1天、4天治疗组的Ktran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余各时间点Ktrans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ΔKtrans%变化趋势与Ktrans值变化趋势相同。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值改变与肿瘤组织HE及CD34染色结果相符。结论 DCE-MRI可动态定量评价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后肿瘤组织的变化,是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监测和评价疗效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
杨蕊梦邹永罗良平黄丹萍徐向东常汉征魏新华伍丽琼唐文洁王黎江新青
关键词: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磁共振成像
FISH检测TOPII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II,TOPI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264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分别进行TOPII基因及TOPII蛋白检测。结果 264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中,TOPII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34%(91/264),且与乳腺癌临床分期、HER-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ER、PR、TOPII蛋白表达(P>0.05)无关。结论拓扑异构酶II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王小拍黄马燕张旭伍丽琼王芳邵琼邵建永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拓扑异构酶乳腺癌
EB病毒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潜伏感染类型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方法在前期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检测13例EBV+DLBCL病例EBV潜伏感染类型。结果 qRT-PCR显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7例表达LMP1(7/13,53.8%),3例阴性(3/13,23.1%),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1例表达EBNA2(1/13,7.7%),9例阴性(9/13,69.2%),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IHC显示,9例表达LMP1(9/13,69.2%),4例阴性(4/13,30.8%);1例表达EBNA2(1/13,7.7%),12例阴性(12/13,92.3%)。综合分析,7例EBV+DLBCL患者EBV潜伏感染类型为Ⅱ型(7/13,53.8%),2例潜伏感染类型为Ⅰ型(2/13,15.4%),1例为III型(1/13,7.7%),3例由于qRT-PCR未能决定其目的基因表达量,归为Ⅱ/Ⅲ或Ⅰ/Ⅱ/Ⅲ型。结论本文显示,EBV在老年性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大部分为Ⅱ型,但因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陈少红叶子茵杨静伍丽琼王小拍叶瑶杜洪
关键词:老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
乳腺癌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救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患者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研究乳腺癌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0例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节转移组,VEGF-C阳性23例,阳性率92.0%;未见淋巴结节转移组,VEGF-C阳性10例,阳性率40.0%;淋巴结节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见淋巴结节转移组;不同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病理分型的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中,I^II期乳腺癌VEGF-C阳性表达率(58.1%)低于III^IV期VEGF-C阳性表达率(84.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乳腺癌中VEGF-C表达情况,能够为临床早期判定乳腺癌是否转移提供一项可测参考指标,对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可起到一定参考价值。
伍丽琼杜洪
关键词:乳腺癌VEGF-C淋巴结转移预后
磁共振DWI动态监测新型血管阻断剂对兔VX2种植性肝癌的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DWI动态监测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M410(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于给药前、给药后4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WI检查,并于各时间点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体积、肿瘤整体及实质平均ADC值及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长缓慢,给药后4~14天各时间点两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整体及实质平均ADC值:给药后1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改变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结论 DWI可动态反映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后肿瘤分子水平的变化,通过测量肿瘤ADC值可早期监测M410的疗效。
黄丹萍邹永杨蕊梦徐向东常汉征魏新华伍丽琼王黎唐文洁江新青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动物实验
首发于淋巴结内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首发或原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增强对此少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首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进行分析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首发于淋巴结内的鼻型NKT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三系细胞间断性减少3年伴低热,住院10天后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活检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消失,伴大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中等~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分布,核仁较小或不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胞质型CD3、CD30、TIA-1、CD4、CD8、CD43和EBER(+),MPO、CD20、CD79a、Pax-5、bcl-2、bcl-6、CD10、CD56、CD2、CD5、CD7、CD68和ALK(-)。PCR技术未检测到Ig H及TCRγ、β、δ基因重排。患者化疗及骨髓移植无效,5个月后死亡。结论首发于淋巴结内的NKTCL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方面均与鼻腔或结外鼻型NKTCL相似,该病进展迅速,可能是结外鼻型NKTCL的亚型。
陈少红杨静许进伍丽琼王小拍杜洪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
CD30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2014年
目的探讨CD30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0在30例NKTCL中的表达,同时分析CD30的表达与NKTCL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KTCL CD30的表达率为30.0%(9/30);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与CD30的表达有显著关系(P=0.032);CD30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有关(P=0.035);Cox回归分析显示,CD30在统计学上可以作为独立预后指标(P=0.003)。结论 CD30的表达与NKTCL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有关,而且也许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陈少红伍丽琼王小拍杜洪
关键词:细胞淋巴瘤CD30临床病理特征
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2010-01—2014-07间所收集DLBCL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共收集154例DLBCL,125例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显示大部分为中心母细胞样;原位杂交显示13例DLBCL表达EBV(10.4%);Cox回归分析显示,EBV感染与患者年龄(≥60)、B症状(有)、结外累及的部位(≥2)、Ann Arbor分级(Ⅲ+Ⅳ)、IPI评分(2~5)显著相关(P〈0.05);且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与BEV的感染有显著关系(P=0.000)。结论 EBV的感染与DLBCL患者年龄、B症状、结外累及的部位、分级、IPI评分密切相关,EBV+DLBCL患者与EBV-DLBCL患者相比具有更差的预后。
陈少红叶子茵杨静伍丽琼王小拍叶瑶杜洪
关键词:老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临床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