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书明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白银市第二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2篇动量
  • 2篇守恒
  • 2篇守恒定律
  • 2篇中学物理
  • 2篇教育
  • 1篇导入新课
  • 1篇导学
  • 1篇德育
  • 1篇德育课
  • 1篇德育课程
  • 1篇动力学问题
  • 1篇动量守恒
  • 1篇动量守恒定律
  • 1篇新课程改革
  • 1篇新课改
  • 1篇新课改视野
  • 1篇学法
  • 1篇学法研究

机构

  • 6篇白银市第二中...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会宁县...

作者

  • 9篇何书明
  • 1篇张彦庆
  • 1篇贠婧

传媒

  • 3篇数理化解题研...
  • 2篇中学教学参考
  • 1篇物理教学探讨...
  • 1篇才智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华夏教师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运用时的几点说明
2007年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但在理解运用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如下:
何书明
关键词: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学物理教学高考
新课改视野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转变实验教学模式.总结一些有价值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本文总结了以下策略:一是新课改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运用策略;二是实验教学程序设计策略;三是师生共同设计、制作实验器材策略;四是增加课外“研究性”小课题实验策略。
何书明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性实验新课程改革
例说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2009年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帮助学生搭建好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在这里进行交流、学习、展示。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故事导学,能创设新奇异趣的情景,吸引住学生,吊住学生的胃口,为了知道故事的结果,学生必须欲罢不能,孜孜不倦的探求,在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所以,在新授课前。
何书明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故事导入莱顿瓶导学石狮子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课题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对推动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以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为核心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校制宜地将劳动教育和新时代中学生德育对接,能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厚植劳动情怀,培养其热爱劳动的品格和情操。
何书明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全方思维,多向解题
2003年
张彦庆何书明
关键词:解法动量守恒定律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问题
碰撞中动量和动能的变化
2009年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为PA=12kg·m/s、PB=13kg·m/s碰撞后它们动量的变化量△PA与△PB有可能是:
何书明
关键词:动量碰撞变化量小球
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015年
选择孩子的高中就读学校,对孩子的高中学业成功与否非常关键。重点中学并不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努力挤进重点中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学业水平,选择一所适合于孩子自己的中学,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
何书明
关键词:成才理想教育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若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会导致学生学习不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变学生听课为学生上台展示,变演员为导演:学生既要会讲,还要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为团队争先创优。“九步五必做”教学法让教师在“教”学生中得到补充和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教”中得到锻炼和升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何书明
关键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
班本“德育课程”开发的价值、特征与模式被引量:1
2020年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说明了德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学校德育课程是贯彻这一根本任务的载体之一。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校本德育课程——即班本德育课程。我校开发的班本德育课程,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依据,以"增强综合素养"为目的,聚焦学生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元素,培育学生的爱国爱党、家国情怀,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之,我校开发的班本德育课程是立足于地方特色,践行立德树人教育观的一项创新举措。
何书明贠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