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升学

作品数:67 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0篇手术
  • 15篇外科
  • 13篇入路
  • 13篇显微外科
  • 12篇切除
  • 12篇外科手术
  • 11篇显微外科手术
  • 10篇动脉瘤
  • 10篇手术治疗
  • 10篇显微手术
  • 9篇动静脉
  • 9篇静脉
  • 8篇颅内
  • 8篇脑膜
  • 8篇脑室
  • 7篇血管
  • 7篇肿瘤
  • 6篇手术切除
  • 6篇栓塞
  • 6篇畸形

机构

  • 6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67篇何升学
  • 35篇刘宏毅
  • 26篇黄庆玖
  • 26篇常义
  • 24篇杨坤
  • 24篇马骏
  • 23篇章文斌
  • 20篇邹元杰
  • 19篇赵鹏来
  • 19篇张岩松
  • 15篇胡新华
  • 15篇陈永严
  • 14篇刘翔
  • 11篇刘永
  • 10篇罗正祥
  • 8篇赵金兵
  • 7篇张锐
  • 6篇胡波
  • 6篇张玉海
  • 5篇马俊

传媒

  • 16篇临床神经外科...
  • 11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江苏省第十八...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针灸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二...
  • 1篇全国第四届脑...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骨肿块样浆细胞骨髓瘤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颅骨肿块样浆细胞骨髓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颅骨肿块样浆细胞骨髓瘤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颅骨肿块样浆细胞骨髓瘤主要由浆细胞样细胞组成,局部可见浸润硬脑膜。颅骨组织中见大量肿瘤细胞,侵犯颅骨全层。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EMA、CD38、CD138标记阳性。结论以颅骨肿块为首发表现的颅骨浆细胞骨髓瘤在临床上少见,病理改变以浆细胞样细胞为主,免疫组化以瘤细胞EMA,CD38,CD138阳性为特征。
孙振国何升学章文斌
关键词:浆细胞骨髓瘤颅骨
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小脑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
2022年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于硬脑膜动脉与硬脑膜静脉、脑静脉窦及皮质静脉间的异常动静脉吻合,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供血动脉、动静脉分流程度和静脉引流类型有关,因此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可隐匿或急骤起病,病程可迁延,亦可迅速发展至顶峰。临床症状和病变解剖部位或不一致,使早期诊断困难,多可误诊,预后与早期确诊、治疗相关。本例就早期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1例小脑天幕区DAVF进行讨论。
仲乐乐何升学张荣桂余天浩
关键词:急性脊髓炎动静脉吻合颅内血管畸形静脉引流动静脉分流脑静脉窦
经膜髓帆入路显微切除第四脑室肿瘤
刘永章文斌黄庆玖杨坤胡新华何升学邹元杰刘宏毅
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代谢监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 8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 (均在全麻下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和 (或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及术后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观察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二氧化碳分压 (PbtCO2 )和pH值 (pHbt)的变化。 结果  (1) 2 8例脑外伤患者在剪开硬脑膜后PbtO2 、pHbt分别从 (13± 4 )mmHg、(6 .96± 0 .15 )增加至 (2 1± 5 )mmHg、7.0 5± 0 .12 (P <0 .0 5 ) ,PbtCO2 从 (6 1± 6 )mmHg下降至 (5 3± 5 )mmHg(P <0 .0 5 )。(2 )其中 2 4例脑外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后 ,PbtO2 、pHbt值分别从 (2 1± 4 )mmHg、7.0 5± 0 .11增加至 (2 8± 6 )mmHg、7.15± 0 .10 (P <0 .0 5 ) ,PbtCO2 从 (5 2± 6 )mmHg下降至 (4 5± 4 )mmHg(P <0 .0 5 )。 (3)PbtO2 <10mmHg持续 30min以上的患者预后差。 结论  (1)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监测手段 ,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 ,以指导治疗。 (2 )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可判断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何升学陈建良吕文常义刘宏毅马俊黄庆玖
关键词:脑组织氧代谢氢离子浓度脑缺血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治中心收治的51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颅内AVM位于大脑半球36例、小脑9例、小脑幕上深部6例。术前采用Spetzler-Martin分级评估颅内AVM,其中Ⅰ级5例、Ⅱ级16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Ⅴ级2例。51例颅内AVM患者中,19例行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32例单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行MRI、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病灶的切除程度和复发情况。结果51例畸形血管团均全切除,术后行MRI、CTA或DSA检查未发现病灶残留。其中37例(72.5%)患者的首发症状改善,1例(2.0%)患者出现新发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住院期间死亡1例(2.0%)。出院时GOSⅤ级34例,Ⅳ级12例,Ⅲ级4例。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8±2.5)个月(3~42个月),期间无死亡及再出血的患者,复查MRI、CTA或DSA未见病灶复发,均达到影像学治愈。末次随访时GOSⅤ级36例,Ⅳ级10例,Ⅲ级4例。患者的预后良好(GOS≥Ⅳ级)率为92.0%(46/50)。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AVM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治愈率,而且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陈立久仇诚马骏赵金兵张光绪何升学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
经扩大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扩大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方式,显微切除大型岩斜区脑膜瘤6例,肿瘤最大直径3.4-6.7cm,平均4.5cm,术中切除枕骨和乳突,完全显露横窦和乙状窦,通过悬吊硬脑膜将它们分别向上方和前方牵开,有效地减少了两个粗大的静脉窦对小脑幕下方和岩骨背面的遮挡,手术视野明显增大,能够充分暴露小脑幕和岩骨背面。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1例,与术前相同3例,2例出现新增脑神经损害,未发生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术后随访6-58个月,所有病例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扩大乙状窦后人路具有增加暴露范围、扩大手术视角、早期阻断肿瘤血液供应、避免过度牵拉小脑、改善深部结构的显露、有利于保护脑神经和重要血管等优点。
张岩松刘宏毅常义刘翔胡新华杨坤何升学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颅底手术入路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7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宋永福何升学赵金兵鲁虎臣张岩松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针刺穴位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2 4例 )应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 (2 6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 1d起针刺涌泉和历兑穴 (时间为 30min ,1次 /d,共 7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检测患者伤后 1、2、3、5、7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 8、sICAM含量在伤后1d升高 ,2d达高峰 ,3d开始下降 ,5d进一步下降 ,7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在伤后 1d升高 ,2d下降 ,3d继续下降 ,5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③治疗组伤后 2、3、5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 (P <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 ,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 。
何升学陈建良吕文常义刘宏毅马俊黄庆玖
关键词:穴位针刺颅脑损伤脑脊液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脑磁图对难治性癫癎致癎区定位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磁图癫癎定位技术对难治性癫癎致癎区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病人58例,术前行视频头皮脑电图、磁共振、脑磁图、颅内埋藏电极皮层脑电图等检查,综合评估确定致癎灶的位置。根据综合评估致癎区制定手术方案并实施,随访并判定疗效。根据脑磁图癫癎定位和综合评估致癎区吻合度分为3组,Ⅰa组:完全吻合-两区域中心位置在1 cm以内,Ⅰb组:基本吻合-两区域中心位置在1~3 cm;Ⅱ组:不吻合-两区域中心位置在3 cm以外或其他。统计分析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7.6%(45/58),其中癫癎完全消失18例;Ⅰa、Ⅰb组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Ⅰ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Ⅱ组。结论脑磁图癫癎定位是难治性癫癎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当脑磁图癫癎定位和术前综合评估致癎区基本一致时,手术疗效相对较好。
张锐吴婷刘宏毅邹元杰常义章文斌杨坤何升学
关键词:癫痫外科脑磁图致痫区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本组采用经脑皮层入路和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9例术中应用神...
邹元杰刘宏毅常义张锐马骏张岩松章文斌陈永严黄庆玖刘翔何升学杨坤胡新华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神经导航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