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春雷

作品数:70 被引量:3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2篇标准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3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茶叶
  • 9篇多酚
  • 9篇绿茶
  • 9篇
  • 9篇藏茶
  • 9篇茶多酚
  • 7篇砖茶
  • 6篇茶树
  • 5篇浸出
  • 5篇黑茶
  • 5篇儿茶
  • 5篇儿茶素
  • 4篇饮料
  • 4篇香气
  • 4篇含氟量
  • 4篇感官
  • 3篇原料茶
  • 3篇生物化学
  • 3篇速溶
  • 3篇毛茶

机构

  • 67篇四川农业大学
  • 10篇四川省茶业科...
  • 4篇质量检验中心
  • 3篇宜宾职业技术...
  • 2篇雅安职业技术...
  • 2篇湖南省白沙溪...
  • 2篇宜宾市外贸金...
  • 2篇益阳茶厂有限...
  • 2篇四川省雅安茶...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机械...
  • 1篇天福茶学院
  • 1篇天福茶职业技...
  • 1篇四川省雅安义...
  • 1篇四川雅安西康...

作者

  • 69篇何春雷
  • 40篇杜晓
  • 11篇罗学平
  • 8篇李丽霞
  • 7篇李品武
  • 5篇陈盛相
  • 4篇胥伟
  • 4篇唐茜
  • 4篇李涛
  • 3篇秦文
  • 2篇许靖逸
  • 2篇王孝仕
  • 2篇任敏
  • 2篇赵先明
  • 2篇魏晓惠
  • 2篇李解
  • 2篇郑璐
  • 2篇李艳
  • 2篇吴家乐
  • 1篇甘玉祥

传媒

  • 12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茶叶通讯
  • 2篇中国茶叶加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核技术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蚕桑茶叶通讯
  • 1篇茶叶科学技术
  • 1篇福建茶叶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紧压茶企业良好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紧压茶企业的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机械设备、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标志、标签。 本标准适用于紧压茶生产加工企业。
杜晓何春雷余正伦魏晓惠陈书谦陈昌辉李朝贵罗丹郝逸红张福彬邓晓林周兴长刘雪慧刘杏益甘多平刘新安祝雅松胥伟胡燕郭浩李建华郑云华
关键词:紧压茶茶叶食品茶叶制品食品加工
文献传递
影响乙酸乙酯对茶多酚和儿茶素萃取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乙酸乙酯(EtAc)萃取茶多酚(TP)和茶儿茶素类(TC),系统探讨了茶汤浓度、pH值、离子强度和萃取温度对茶多酚和儿茶素萃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EtAc萃取TP和TC的最佳工艺组合为:茶汤浓度4%,离子强度6%,茶汤温度30℃和pH5,按照该工艺组合萃取TP和TC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工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何春雷罗学平陈强杜晓
关键词:乙酸乙酯茶多酚儿茶素萃取率
基于介电特性的花生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品质快速检测技术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自制平行电极板检测花生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介电特征值电容、电感和阻抗的变化情况,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羰基价、皂化价5种品质指标,分析花生油品质参数与介电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油的介电特性参数电容、阻抗与电感值与其品质参数过氧化值、酸价及羰基价具有线性关系,其实际测量值与计算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用检测出的介电参数值计算花生油品质指标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何春雷秦文王政
关键词:花生油介电常数无损检测
从热溶性绿茶粉中提取茶多酚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试验以热溶性茶粉为原料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不同乙醇浓度、不同乙醇体积的条件下,茶多酚产品的提取率;并分析了茶多酚在各个工序中的损失情况,认为乙酸乙酯萃取工序中茶多酚损失最严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5min、乙醇浓度65%、绿茶粉与乙醇质量体积比为1∶10。
何春雷罗学平张路杜晓杨安
关键词:茶多酚
用杜仲叶制造杜仲绿茶(HD9304)的技术
本技术涉及除利用杜仲树皮浸取液添加于绿茶中,或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普洱茶制法,即包括采用了“发酵”或“渥堆”工序制成并添加于普洱茶中两种杜仲茶制法外,采用典型绿茶制法即包括“高温杀青”“透汽炒(烘)干”(不经“发酵”或“渥...
何春雷杜晓
文献传递
外源酶辅助发酵加工藏茶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解决藏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渥堆时间长及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安全隐患,探索藏茶加工新工艺,以绿毛茶为试验原料,添加从土豆中制备的外源酶,结合湿热转化加工藏茶,通过响应面分析研究最佳工艺参数,并与传统工艺制成的藏茶进行感官及滋味、色素与香气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酶添加量80 U·g^(-1)、茶坯含水量60%、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7 h进行酶促转化,而后在温度80℃条件下湿热转化60 h工艺制成的藏茶比传统工艺藏茶的滋味更醇和,汤色更红亮,香气更纯正,无酸馊和风霉味。该工艺制成藏茶比传统藏茶水浸出物增加11.72百分点、茶黄素增加0.05百分点、茶红素增加1.47百分点、茶褐素增加0.28百分点,并产生了较多的花果香型香气物质,其中,具有百合花香、玉兰花香、铃兰香和木香的β-芳樟醇增加1.69百分点,具有木香花香的α-雪松醇增加0.49百分点,具有果香的香叶基丙酮增加2.27百分点,极大地改善了茶叶的风味品质。
贾洋洋聂枞宁罗兴禹杨凯辉何春雷
关键词:黑茶外源酶风味品质发酵
一种新型茶叶分选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分选机,包括分选机本体和分选机本体内连通的第一分选室和第二分选室,第一分选室顶部安装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下方固定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下方设有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上方固...
许靖逸李祥龙谈峰杜晓何春雷景莉媛梁士文
文献传递
一种茶叶充氮式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充氮式加热装置,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热箱、控制箱、放置箱和外接充氮装置,控制箱安装在加热箱下表面,放置箱安装在控制箱下表面,外接充氮装置放置在控制箱一侧,加热箱内部设置有空腔,空...
何春雷罗兴禹杨凯辉
干热后处理改善夏季成品绿茶风味品质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以成品夏季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干热后处理技术改善夏季绿茶风味品质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干热后处理最佳工艺对夏季绿茶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后处理技术有效改善夏季绿茶风味品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处理温度55℃、处理前茶叶水分9%、处理时间6.0h。夏季绿茶经干热后处理,感官上陈气味褪去、苦涩味减弱,呈现出"栗香高浓、醇厚较爽"的风味特征;滋味成分上,氨基酸总量和甜味氨基酸显著增加(P<0.05),苦味氨基酸显著减少(P<0.05);简单儿茶素(NETC)、表儿茶素(EC)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显著增加(P<0.05),而茶多酚、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TC)和儿茶素苦涩味指数(CAI)及咖啡碱均减少;香气组分中呈陈气味的1-戊烯-3-醇、2,4-庚二烯醛、3,5-辛二烯-2-酮和5,6-环氧-β-紫罗酮大幅减少,而呈甜香、花果香的苯甲醇、苯乙醇、β-环柠檬醛、香叶基丙酮等以及呈烘烤香的2-正戊基呋喃和1-乙基-2-甲酰吡咯等大量增加。
李艳何春雷孟雪莉裴旭晶聂枞宁李涛
关键词:绿茶干热处理风味工艺参数
浓缩茶浸取基本工艺参数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本文应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设计,对浓缩茶浸取温度(X1)、用水量(X2)、浸取时间(X3)和用茶量(X4)等浸取基本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浸取的四基本因素和浸出浓度、浸取率的数学模型。
杜晓何春雷聂坤伦
关键词:浸取工艺参数数学模型茶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