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江

作品数:130 被引量:548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马铃薯
  • 29篇马铃薯甲虫
  • 29篇甲虫
  • 27篇玉米
  • 15篇田间
  • 14篇稻水象
  • 14篇稻水象甲
  • 14篇象甲
  • 13篇玉米螟
  • 11篇生态
  • 11篇生态区
  • 11篇种群
  • 10篇绿洲
  • 9篇新疆北部
  • 9篇药剂
  • 9篇药效
  • 9篇荒漠绿洲
  • 9篇北部
  • 8篇DSRNA
  • 7篇害虫

机构

  • 126篇新疆农业科学...
  • 33篇石河子大学
  • 20篇新疆农业大学
  • 12篇塔里木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疏勒县农业技...
  • 3篇喀什地区农业...
  • 3篇奇台县农业技...
  • 3篇塔城地区农业...
  • 2篇新疆农业职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科院
  • 2篇和田地区农技...
  • 2篇喀什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阿勒泰地区农...
  • 1篇吉林市农业科...

作者

  • 126篇何江
  • 122篇郭文超
  • 59篇丁新华
  • 51篇许建军
  • 47篇吐尔逊
  • 30篇吐尔逊·阿合...
  • 5篇岳荣强
  • 5篇李翠梅
  • 5篇阿克旦
  • 4篇周俊
  • 4篇鲁素玲
  • 4篇王刚
  • 4篇于建新
  • 4篇阿地力·沙塔...
  • 4篇许咏梅
  • 4篇郭利娜
  • 4篇王银方
  • 3篇冯宏祖
  • 3篇李晓旭
  • 3篇李国清

传媒

  • 76篇新疆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安全学报...
  • 6篇植物保护
  • 4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农村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新农村(黑龙...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杂草学报

年份

  • 5篇2022
  • 8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代在返栽田和移栽田的种群扩散能力,为稻水象甲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点、目测调查,摸清越冬代稻水象甲在早移栽稻区和晚移栽稻区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结果】同一移栽期的返栽田越冬后成虫取食斑与移栽田无显著差异性(P>0.05);早、晚移栽稻区,越冬成虫扩散种群密度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早移栽田和晚移栽田越冬代稻水象甲虫口密度与距离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分别符合曲线方程Y=-0.004 7X^2-0.805 8X+41.679,R^2=0.973 8和Y=-6E-05X^2-0.364 4X+46.115,R^2=0.966,其中X表示距离,Y表示虫口数量。5月下旬晚移栽稻区,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在较短时间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直至消亡。【结论】在伊犁河谷稻水象甲发生区,早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于田埂,稻水象甲种群密度呈现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趋势,从5月上旬开始扩散至5月下旬迁飞高峰;晚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早移栽田,其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随即出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6月上旬消亡。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约90%分布于距离田埂(越冬后水稻移栽前主要活动场所)40 m以内的距离,表明其种群扩散距离有限,扩散能力较弱。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关志坚何江郭文超
关键词:伊犁河谷稻水象甲
马铃薯甲虫N-β-丙酰多巴胺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018年
【目的】通过RNAi技术分析明确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黑色素形成重要的N-β-丙酰多巴胺(NBAD)水解酶基因的功能。【方法】NBAD水解酶基因通过马铃薯甲虫转录组数据分析和RT-PCR克隆获得,分别利用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基因的完整性和系统发育;通过q PCR检测其在马铃薯甲虫各发育阶段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及成虫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量;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观察该基因在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体色的影响,并测定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马铃薯甲虫NBAD水解酶基因,命名为Ldtan(Gen Bank登录号:KY221866),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osae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聚为一支。Ldtan在马铃薯甲虫4龄幼虫腹神经索(99.36±0.95)、后肠(17.79±3.11)和表皮(9.21±0.12)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幼虫期随幼虫生长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在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通过喂食2龄幼虫Ldtan的dsRNA能有效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使幼虫体色变深呈一定的棕褐色,并且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通过RNAi技术干涉保幼激素合成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发现Ldtan表达量降低,而干扰蜕皮激素合成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Ldtan表达量增加。【结论】结果提示Ldtan参与了马铃薯甲虫的黑色素合成,并且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可能影响其表达。
杜晓燕付开赟徐晴玉吐尔逊.阿合买提丁新华何江郭文超
关键词:马铃薯甲虫RNA干扰保幼激素蜕皮激素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成虫空间分布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philus Kuschel)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态环境下的空间分布型格局及田间抽样技术,为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稻水象甲成虫在稻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聚集度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在田间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负二项的聚集分布,分布型变化与其生活习性和在不同阶段成虫时空分布环境差异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稻水象甲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个体,其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0.886/m+0.415 5)(1.96/D)2,最佳序贯抽样模型为T0(n)=0.73n±0.93槡n。【结论】稻水象甲成虫在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田危害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负二项的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即密度值越高,其聚集度越高。
丁新华吐尔逊何江郭文超付文君班晓丽关志坚周俊
关键词:稻水象甲空间分布型
新疆农林害虫主要寄生蜂资源研究与应用
郭文超胡红英吐尔逊•阿合买提许建军王兵刘宏泉何江李翠梅丁新华冯宏祖李成德朱丽得孜•艾山
针对中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优势农作物和特色林果主要害虫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以及农产品和林果生产中存在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农药残留和次要害虫再猖獗等诸多突出问题,而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小蜂及茧蜂存在资源现状不清,利用寄生蜂防治...
关键词:
关键词:寄生蜂生物防治寄生蜂
新疆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7
2007年
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郭文超张淳高英夏正汉于建新朱永生许建军何江
关键词:麦田杂草
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抗寒能力测定被引量:7
2012年
为明确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的抗寒性,利用热敏电阻测定仪对马铃薯甲虫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卵和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分别为:(-13.73±0.93)℃和(-7.89±0.07)℃,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分别为:(-6.21±0.08)℃和(-2.80±0.08)℃;过冷却点由低到高顺序为:卵<成虫<1龄幼虫<蛹<4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冰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卵<1龄幼虫<成虫<2龄幼虫<蛹<4龄幼虫<3龄幼虫;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频次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制定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潜在分布和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云慧张智何江吐尔逊程登发
关键词:马铃薯甲虫抗寒性过冷却点结冰点
奇台小麦生态区麦田除草剂药效筛选试验初报被引量:4
2007年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麦田杂草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5.8%麦喜EC 15mL+6.9%骠马浓乳剂60mL/667m^2株防效最高,平均防效为87.4%;其次,75%巨星WP1.5g/667m^2+6.9%骠马浓乳剂60mL/667m^2和60.9%禾清WP120g/667m^2平均株防效分别达86.6%和86.3%。而60.9%禾清WP120g/667m^2鲜重防效最高达93.8%。不同处理对小麦均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3.1%~12.1%,其中60.9%禾清WP120g/667m^2的增产幅度最大。
王燕于建新何江聂述选俞存振路建阁
关键词:麦田除草剂防效
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及防治阈值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稻水象甲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性对象之一。该虫自2010年传入新疆后,其发生面积和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已对新疆水稻尤其是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稻水象甲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及防治阈值的确定对其准确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尚未见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的相关报道。【方法】通过田间罩笼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水稻有效穗数、单穗粒数、结实粒及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稻水象甲在新疆的产量允许损失率及防治阈值。【结果】田间稻水象甲成虫数量与水稻有效穗、单穗粒数、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与千粒重关系不显著;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虫口密度、每公顷穗数、单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显著,它们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此外,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的产量允许损失率为1.1756%,其防治阈值为5.82头·m^(-2)。【结论】新疆荒漠绿洲稻区允许的稻水象甲越冬代虫口密度最大临界值为5.82头·m^(-2),高于此值应及时进行防治。
丁新华王小武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何江关志坚付文君郭文超
关键词:稻水象甲防治阈值
不同生物药剂对稻水象甲的毒力、拒食活性及防效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防治稻水象甲的现有常规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而其生物药剂单一,加之天敌匮乏,故开展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的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生物药剂的筛选已成为稻水象甲防治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采用室内点滴、田间喷雾等方法,对5种符合绿色生产标准药剂的毒力、拒食活性、防效及药后取食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室内生测方面:72 h后对处理稻水象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显著;此外,对试验前后的取食斑面积进行比较,发现药后各药剂拒食活性差异显著,均表现出较好的拒食作用。田间药效方面:除0.6%苦参碱AS外,其他药剂对稻水象甲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100亿个孢子·m L^(-1)白僵菌OD、1.5%除虫菊素AS、7.5%鱼藤酮E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这4种药剂15 d的田间防效为51.24%~82.55%;3 d后各处理组田间新增取食斑数、取食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绿色水稻生产中,100亿个孢子·m L^(-1)白僵菌OD、1.5%除虫菊素AS、7.5%鱼藤酮E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可用于稻水象甲的防治。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何江付文君郭文超
关键词:稻水象甲生物药剂毒力测定拒食活性田间防治
新疆马铃薯甲虫对不同施肥及品种的响应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2年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甲虫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间马铃薯甲虫虫量存在差异,与高原4号和陇薯3号相比,克新1号对马铃薯甲虫的抗性较强。氮、磷、钾肥施用量影响马铃薯甲虫虫量,以马铃薯甲虫虫量及产量为指标,综合推荐尿素适宜施用量为375kg/hm2,磷酸二铵为225 kg/hm2,硫酸钾为225 kg/hm2,可降低马铃薯甲虫的虫量。
许咏梅郭文超谢香文夏正汉许建军张冬梅何江付文君班小丽
关键词:马铃薯甲虫氮磷钾肥马铃薯品种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