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薇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成熟期过度淋雨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 2012年
- 为探讨小麦成熟期过度淋雨对种子质量的影响,以10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在连阴降雨(降雨量为53.6mm)条件下,对淋雨前后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幼苗形态生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过度淋雨对种子千粒重影响显著,淋雨前比淋雨后10个基因型平均高2.58g,幅度为5.51%;(2)过度淋雨对种子发芽率也有显著影响,淋雨前比淋雨后10个基因型平均高28.4%;(3)过度淋雨前后的种子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差异显著,10个基因型平均根长、根条数、苗高、鲜重和干物重前者均显著优于后者。
- 何丽香傅兆麟余薇宫晶孙丽娜
- 关键词:小麦成熟期千粒重种子发芽
- 有芒小麦芒与穗粒重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重、千粒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
- 宫晶傅兆麟孙丽娜余薇何丽香
- 关键词:小麦穗粒数穗粒重
- 不同穗粒质量小麦旗叶生产能力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探讨不同穗粒质量小麦旗叶生产能力差异,对5个大穗型(穗粒质量>2.0g)和5个多穗型(穗粒质量<2.0g)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穗粒质量差异是受遗传控制的,参试大穗型材料的穗粒质量比多穗型平均高42.8%.②大穗型材料旗叶生产能力显著高于多穗型材料,稀植处理中单位面积旗叶生产的籽粒数,大穗型和多穗型分别为1.97粒/cm2和1.66粒/cm2,相差0.31粒/cm2;密植处理中平均值分别为1.72粒/cm2和1.27粒/cm2,相差0.45粒/cm2;2种密度处理中稀植较密植高0.37粒/cm2,增加25.2%.稀植处理中单位面积旗叶生产的籽粒质量,大穗型和多穗型平均值分别为0.10g/cm2和0.07g/cm2;密植处理中平均值分别为0.08g/cm2和0.05g/cm2;2种密度处理中稀植较密植高0.03g/cm2,增加58.9%.
- 傅兆麟余薇隋存良
- 大穗型与多穗型小麦单株生产潜力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解大穗型与多穗型小麦基因型的单株生产潜力,以5个大穗型基因型和5个多穗型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在株距14cm、8cm和2cm 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单株产量及产量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的基因型都有较高的单株产量潜力,在株距14cm密度处理中单株产量最高,均达到20 g;多穗型基因型单株产量在株距14cm和2cm的密度处理中分别比大穗型基因型多0.8g和0.5g,差异显著,在株距为8cm的密度处理中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大穗型基因型对生存环境反映敏感,适应范围窄,而多穗型基因型则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多穗型基因型在株距14cm和2cm密度处理条件下穗数高出幅度大于穗粒重高出的幅度,说明穗数是影响其单株产量在这两个密度处理条件下高于大穗型基因型的主要原因。
- 余薇傅兆麟
- 关键词:小麦大穗型多穗型
- 小麦不同穗型基因型单株生产潜力初步研究
- 为了解大穗型与多穗型基因型小麦的单株生产潜力,以5个大穗型基因型和5个多穗型基因型为试料,在株距14cm、8cm和2cm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单株产量及产量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的基因型都有较高的单株产量...
- 余薇
- 关键词:小麦蒸腾速率
- 文献传递
- 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解伴生栽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栽培小麦的优异性状,以6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和6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生栽培小麦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3823,普通栽培小麦比其高了28.0%,两者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单株穗数比普通栽培小麦多6.0穗,多出幅度为50.5%,两者差异极显著,千粒重平均值为26.38 g,普通栽培小麦是伴生栽培小麦的1.68倍,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6个伴生栽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53%、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7.00%、沉降值的平均值为30.72%,均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差异极显著,水分为12.82%,小于普通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比较差异显著。
- 孙丽娜傅兆麟汪桐余薇宫晶何丽香
- 关键词: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