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舟山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的神经行为影响分析被引量:3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NICU收治的窒息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干预14 d后神经行为变化、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出生42 d后体格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行为能力(11.64±0.26)分、原始反射(5.89±0.32)分、被动肌张力(7.64±0.46)分、主动肌张力(7.83±0.55)分、一般反应(6.17±0.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2±0.39)、(5.53±0.31)、(7.21±0.47)、(7.41±0.41)、(5.88±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88~8.227,P<0.05)。观察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17,P<0.05)。出生42 d后,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2.17±0.42)kg、身长增长(7.15±1.74)cm,头围增长(4.38±0.93)cm,均高于对照组的(1.68±0.39)kg、(5.89±1.81)cm、(3.81±0.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52、3.093、2.863,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有效促进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并减少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且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陆丹琼王金燕余霞王金雅沈军英王素萍
-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窒息神经行为
-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早产儿消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疗法对早产儿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疗法,比较两组患儿胃残留及呕吐、腹胀的例数,胎粪排尽时间以及肠道营养热量达到418.4 kJ/( kg · d)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胃残留发生率为12.5%(6/48),呕吐发生率为10.4%(5/48),腹胀发生率为8.3%(4/4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1.2%(15/48),27.1%(13/48),22.9%(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4,4.38,3.87;P<0.05)。观察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为(5.6±0.7)d,肠道营养热量达到418.4 kJ/(kg· d)的时间为(18.6±2.8)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7.7±1.6),(21.9±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33,6.532;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对早产儿消化功能的发育和成熟有促进作用。
- 王素萍余霞陆丹琼夏芬芬
-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
- PDCA管理模式在NICU新生儿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NICU新生儿PICC置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PDCA组;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舟山妇幼保健院NICU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PICC导管留置的6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DCA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总并发症、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性发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能降低PICC置管NICU新生儿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留置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王金燕王素萍余霞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静脉炎导管留置时间
- 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病房医院管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方式预防控制感染;以2013年5月~2014年4月的新生儿为改进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分析存在问题、持续改进操作流程和检查方法等措施,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后,新生儿科病房的感染率由原来的7.16‰下降到4.45‰(χ2=4.35,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分别为1.6%和1.4%(χ2=0.05,P〉0.05)。导管的使用率明显减少,由原来的18.10%下降到13.08%(χ2=64.51,P〈0.01)。结论: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并形成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
- 王素萍余霞王海红沈军英
- 关键词: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
-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NICU护理卡书写质量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减少NICU各类护理卡出现的书写问题,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将护理圈称为卡卡圈,一共有7名护士,品质圈活动过程是逐步完成,并决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分析问题,拟定对策及措施,并进行总结、分析和巩固成果,3个月后总结分析效果。结果:进行品质圈活动前,床头卡、输氧卡、输液卡及特殊治疗卡书写问题出现频率为21.6%~26.32%,进行品质圈活动后减少到1.03%~6.67%,进行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品质圈活动可减少护理卡书写错误很有效果,提高护理安全性。
- 柳文霞余霞王素萍
- 关键词:品质圈活动护理安全
- 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的院感管理
- 2015年
- 目的:通过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的院感管理前后医疗质量的对比,探讨与分析加强院感管理对新生儿监护室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0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新生儿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35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日常医护工作,干预组在强化院感管理模式下进行日常医护工作,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的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其他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消化道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其他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新生儿监护室院感管理后,新生儿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 陆丹琼余霞王金雅王叶飞
- 关键词:院感管理新生儿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