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痴呆
  • 5篇血管
  • 5篇梗塞
  • 4篇血管性痴呆
  • 4篇脑梗
  • 4篇脑梗塞
  • 4篇老年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老年人
  • 2篇电生理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亚群
  • 2篇诱发电位
  • 2篇植物神经
  • 2篇植物神经损害
  • 2篇治疗血管性痴...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神经传导速度

机构

  • 25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呼和浩特铁路...

作者

  • 25篇俞德彩
  • 5篇赵新疆
  • 4篇张艳艳
  • 4篇李世滢
  • 4篇刘巧玲
  • 4篇孟云霞
  • 3篇王蓓
  • 3篇李晓春
  • 3篇王海凤
  • 2篇贺玉钦
  • 2篇杨华
  • 2篇陈力
  • 1篇吴惠毅
  • 1篇张丽娟
  • 1篇何浩明
  • 1篇杨小兰
  • 1篇钮晓勤
  • 1篇陶爱华
  • 1篇周玲
  • 1篇姜建东

传媒

  • 3篇现代电生理学...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蛇志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第七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性痴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评价血管性痴呆(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4 2例VD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同期来院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结果 V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加,内径明显变窄,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VD的发病密切相关。
俞德彩张艳艳刘巧玲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硬化
老年萎缩性胃炎胃泌素、T淋巴细胞及幽门螺杆菌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血清胃泌素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老年人更容易接受的CAG的诊断方法。方法:对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40例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进行血清胃泌素水平、Hp、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比较:CAG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CSG组有显著降低(P<0.01);CAGHp阳性组较CSGHp阳性组也有明显降低(P<0.05);CAG组CD4、CD4/CD8较CSG组有显著降低,特别在Hp阳性组降低更明显(P<0.01),CD8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血清胃泌素、CD4、CD8、CD4/CD8诊断CAG的最佳界值分别为9.2(敏感度0.702,特异性0.974),27.7(敏感度0.787,特异性0.513),28.6(敏感度0.787,特异性0.872)和0.95(敏感度0.617,特异性0.769)。结论:血清胃泌素可作为CAG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结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及Hp检测,对老年人CAG筛选、病情发展及预后的评估均有一定意义,对难以接受内镜检查的老年人增加了一些辅助诊断手段。
孟云霞余爱玲陈力杨华俞德彩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胃泌素T淋巴细胞亚群幽门螺杆菌
自发性小脑出血20例临床分析
2004年
李晓春俞德彩赵新疆
关键词:自发性小脑出血
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 0及相关因素诊断的应用。方法 :对 4 2例VD和 36例无痴呆脑梗死患者进行听觉P30 0检测 ,并进行病因、病变部位等危险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VD组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皮质下病灶、多发性病灶、双侧半球病灶及脑萎缩 ,并有 2次以上卒中发生。VD组N1、P2、N2、和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P2、P3波幅分别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震颤麻痹 ,反复卒中、皮质病灶、多发性病灶、脑萎缩均是VD的危险因素 ,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事件相关电位P30 0是一种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 。
王海凤俞德彩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P300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电生理检测与探讨
1997年
本文对7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测分析。根据电生理检测特征,将面神经炎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型,Ⅱ型面神经轴索损害型,Ⅲ型为混合型。由此说明面神经炎有二种基本类型,即脱髓鞘型和轴索损害型。脱髓鞘型者,其临床预后较理想,轴索损害型者,其临床恢复慢,易留有后遗症。
周玲李世滢俞德彩王海凤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
罗格列酮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甘油三脂(TG)、体重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2例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增高(其中4例同时存在空腹胰岛素增高)伴高血压(≥140/90 mmHg)、肥胖(BMI>25)、脂代谢异常(TG>1.70 mmol/L)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 mg/d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压、血糖、TG、BMI、hsC-RP、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治疗4周血压即有明显下降;治疗12周前后对比收缩压、舒张压、TG、BMI、口服糖耐量试验120 min(OGTT120 min)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OGTT120min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①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可能表现有糖后胰岛素水平异常增高;②罗格列酮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hsC-RP含量。
李晓春赵新疆俞德彩梦云霞张艳艳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罗格列酮高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甘油三酯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植物神经损害5例死亡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王蓓李世滢金增英俞德彩贺玉钦
关键词:G-B综合征植物神经损害
头颅磁共振在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头颅磁共振(HRl)对老年性痴呆(A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AD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2例健康老年人进行URI海马结构体积测定。
俞德彩张艳艳刘巧玲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头颅磁共振
文献传递
蝮蛇抗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与诱发电位观察
1994年
蝮蛇抗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与诱发电位观察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俞德彩现将我科近年来用腹蛇抗栓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以及对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收集于92年6月—93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住院病例,...
俞德彩
关键词:蝮蛇抗栓酶诱发电位椎动脉供血不足病理反射显效率
脑梗塞继发癫痫48例临床分析
1999年
俞德彩
关键词:脑梗塞癫痫继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