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和1H-MRSI在颞叶癫痫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MRSI)对颞叶癲痫(TLE)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例经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一次性行MRI检查及两侧海马结构的1H-MRSI检查。结果 MRI发现5例患者单侧海马硬化。1H-MRS可对8例患者进行定侧诊断,其中3例有双侧颞叶病变。将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可对10例准确定位。结论1H-MRS对颞叶癫痫定侧敏感性高于MRI,MRI诊断海马硬化特异性较高。两者相结合可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率。
- 戴辉赖力周翰兰琦李忠付凯
- 关键词:颞叶癫痫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的MRI诊断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OPCA的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2例OPCA典型的MRI表现。结果22例病例橄榄体桥脑、小脑半球及蚓部明显萎缩。周围脑室、脑池、脑沟明显扩大。11例桥脑下份"十字交叉"形长T_2信号。4例小脑中脚长T2信号。3例合并轻度脑萎缩。结论OPCA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作出正确诊断。
- 吴筱芸周瀚兰琦李钟赖力李文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在放射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试探讨实现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对提高放射科质量的重要性及实用性。材料和方法:CT、MRI、Sun Advantage Windows(简称AW)2.0工作站连接成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连接成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PACS。结果:应用PACS技术,实现数字化图像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内的传送,中心存储,在DICOM 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图像交流以及诊断的报告的规范化、计算机化、实现无胶片管理医院。结论:实现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兰琦付凯
- 关键词:网络化放射科设备管理
- 脊柱结核的高场强磁共振表现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高场强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7例脊椎结核患者的1.5T MRI征象。结果 47例患者中,椎体结核45例,包括颈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20例、腰椎结核10例、骶椎结核1例、胸腰椎结核8例、腰骶椎结核2例、胸腰骶椎结核1例;附件结核及椎体伴附件结核各1例,其中腰椎附件结核1例,腰椎椎体伴附件结核1例。脊柱后凸、侧弯28例,椎体变形43例,椎体终板破坏3例,椎体破坏及椎体骨髓水肿46例,椎间盘炎1例,椎间盘破坏43例,椎旁脓肿46例,椎管内异常改变40例。结论 MRI能准确反映脊柱结核各期的病理改变,特别是对早期病变有独特优势,在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 龙伟吴筱芸印隆林兰琦李忠赖力
- 关键词:脊椎结核磁共振成像
-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 8例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Open型 0 2T常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所有病例均作矢状面、横断面扫描 ,4例作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Gd -DTPA)强化扫描 ,颈段采用多功能小线圈。结果 MRI表现为脊髓内或脊髓后外方T1 WI及T2 WI均呈“流空”信号异常血管团、巢等 ,其中位于脊髓后外方非局限性病灶 6例 ,脊髓内局限性病灶 2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很好价值 ,特别是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难于诊断的脊髓内局限性血管畸形 。
- 吴筱芸付凯赵世煜李钟兰琦
- 关键词:MRI脊髓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
- 小脑梗塞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 2000年
- 目的 :了解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方法 :对我院 16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法。结果 :小脑见T1WI呈长T1低信号 ,T2 WI呈长T2 高信号 ,边缘清楚光滑 ,病灶无强化。结论 :MRI对后颅窝病变 。
- 吴筱芸付凯赵世煜兰琦李钟
- 关键词:MRI小脑梗塞
- MRI三维重建对内耳内淋巴积液的诊断
- 1999年
- 梅尼埃氏病(Menieres’s病)是常见的致晕疾病之一,其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是内耳内淋巴腔的积液和膨胀。笔者意在探讨MRI三维成像对内耳内淋巴积液的诊断价值。
- 吴筱芸付凯赵世煜兰琦李钟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梅尼埃氏病
-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脊柱损伤的RI现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所致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3例地震伤脊柱损伤的MRI表现。结果23例中,颈椎骨折3例,颈胸椎骨折1例,胸椎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3例,骶椎骨折1例,共34个椎体骨折。椎体骨挫伤12例;脊髓水肿、挫伤、血肿12例;椎间盘损伤4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例,腰大肌、竖脊肌挫伤血肿8例。结论MRI能清楚显示地震伤脊柱损伤的各种病理改变。
- 吴筱芸周瀚兰琦李钟赖力李文波陈加源
- 关键词:脊柱损伤磁共振成像地震
- 地震灾害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
- 2009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FLASH序列T2WI对地震灾害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准确性。方法22例地震灾害致DAI患者外伤后均经头部常规SE序列MRIT1WI,T2WI及FLASH序列T2WI检查,所有患者的MRI表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并对SE序列与FLASH序列显示DAI病变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DAI病变在T1WI上表现为低、稍低、等、稍高信号的斑点状病灶,在T2WI上为高、稍高、等、稍低信号的斑点状病灶,以及在FLASH序列T2WI上为多发斑点状或针尖状低信号病灶。FLASH序列T2WI能显示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未发现的更多、更细小的病灶,且更具有特征。结论MRI常规SE序列T1WI,T2WI结合FLASH序列T2WI可对地震灾害导致的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作出准确诊断。FLASH序列T2WI在显示DAI的分布范围、大小、数目方面,明显优于常规SE序列T1WI和T2WI。
- 吴筱芸周瀚兰琦李钟赖力李文波
- 关键词:地震灾害弥漫性轴索损伤常规MRI
- 颅内动脉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低场强中的技术应用及前景
- 1999年
- 目的 试探低场强磁共振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技术、原理、效果及其 MRI 低场强的应用前景。材料和方法 43例脑血管 MRA 全部使用德国 Siemens 公司 Magnetomopen 0.2T,混合型磁共振成像仪,均采用3D-TOF 法。结果 MRA 颅内动脉诸段显示率达100%。结论 43例低场3D-TOF MRA 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并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 兰琦付凯李钟吴筱芸
- 关键词: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低场强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