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化学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子北油田稠化水清洁压裂液室内实验研究 2012年 子北油田储层属特低孔、低渗、低饱和地层[1],对储层进行压裂是油井投产前必需的措施。目前,该油田主要使用胍胶类压裂液,施工时破胶不彻底,返排困难,严重影响油井产能[2],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使用自来水+4.0%稠化剂+1%KCl清洁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携砂性、抗剪切、低伤害的特性,适用于子北采油厂进行压裂施工作业,对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兴斌 张建国 何鹏 冯娟关键词:提高采收率 Φ219 mm×6.3 mm L245N输气管线失效分析 2021年 针对某煤层气工程站场Φ219 mm×6.3 mm L245N输气管线发生泄露的问题,通过对失效钢管进行断口分析、化学成分检测、力学性能检测、金相组织分析以及钢管强度校核,分析了输气管道爆裂失效的原因。结果显示,失效钢管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均符合GB/T 9711—2011标准对L245N钢管的要求。分析表明,管道失效模式为塑性爆破失效,失效的直接原因是输送介质冲蚀作用导致管线壁厚严重减薄,进而使钢管承压能力下降,最终在内压的作用下发生塑性爆破失效。建议尽可能降低钢管输送介质中的固体含量,加强管线日常运行维护,防止钢管失效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王志勇 周昌辉 詹先波 陈刚 冯娟关键词:输气管线 20钢输气管道穿孔原因 被引量:1 2024年 某油田现场输气管道发生穿孔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壁厚测量、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管道穿孔的原因。结果表明:焊缝穿孔泄漏的原因是天然气夹带的固体颗粒沉积后与未焊透焊缝内表面构成缝隙,在含水酸性介质的作用下,管道发生缝隙腐蚀,焊缝阳极溶解,最终导致管道发生腐蚀穿孔。 王冬林 冯娟 杨坤 闫凯关键词:输气管道 穿孔 酸性介质 理829井区注空气原油氧化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子北油藏理829井区在2016年以后由于层内、层间和油层组渗透率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差异明显,导致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高,产油量不断下降,总体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空气泡沫驱。而空气泡沫驱具有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堵水堵气,扩大泡沫波及体积从而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理829区块原油与空气的氧化速率与不同介质、温度及压力等因素的关系,开展注空气原油氧化实验。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反应物活性明显增强,该区块的原油与空气氧化速率加快;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原油氧化速率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在300m×150m反九点井网试验区块中经历前期注水开发和后期空气泡沫调剖堵水,综合含水率下降,增油效果明显,油井产量稳定,累积增油197 t。该研究结果表明该井区注水开发后期采取空气泡沫调驱方式具有可行性,可为同类油田现场提供数据和理论上的支持。 牛菊叶 沙帆 冯娟关键词:温度 氧化速率 子北采油厂生物酶破胶剂室内实验研究 2012年 目前子北采油厂大多使用过硫酸铵破胶剂对压裂液进行破胶,压裂后由于破胶不彻底,返排困难,对储层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引入了Pif.Enzyme生物酶破胶技术,并对该技术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酶破胶技术可改善压裂液破胶效果,降低返排难度,减小储层伤害,对增加油井产量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何鹏 冯娟 薛惠关键词:储层伤害 油井产能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在子北采油厂的应用 2017年 子北采油厂属特低渗油藏,在研究分析了子北采油厂油井堵塞的原因后,针对性地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剂。对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能、解堵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解除近井地带由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引起的油井堵塞。在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在子长采油厂进行推广,成功解除了地层近井地带的油层污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何鹏 冯娟 薛惠关键词:二氧化氯 解堵 油井 水驱特征曲线法在技术可采储量标定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涧峪岔油田为例 被引量:2 2015年 水驱特征曲线法是针对水驱开发油田常用的一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本文针对涧峪岔油田长期滚动建产、注水开发、产量稳定等特点,采用水驱曲线法标定油田技术可采储量。标定结果与油田开发现状匹配较好,对其他类似油田具有借鉴作用。 赵倩 杨姣 何鹏 白奋飞 冯娟关键词:水驱曲线法 可采储量标定 某油田输水管泄漏的原因 2023年 某油田现场输水管发生了泄漏,通过管线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组织分析、腐蚀产物分析和水样分析探讨了输水管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溶解在地层水中的CO_(2)和Cl^(-)长期协同作用引起局部腐蚀并最终导致输水管道腐蚀穿孔。地层水中溶解的CO_(2)使管道内壁首先发生腐蚀,且输送介质温度接近CO_(2)第一个腐蚀极大值温度,该温度进一步加快了输水管CO_(2)腐蚀速率;与此同时,Cl-穿透疏松的FeCO_(3)腐蚀产物膜,产生自催化酸化作用,从而加速了阳极的溶解反应。 王冬林 冯娟 王晓飞 李安强 李安强关键词:输水管 二氧化碳 氯离子 利用井控面积法研究ZW区块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2018年 本次研究通过对单井累计产油量分小层进行劈分,利用各小层单井地质储量核算结果减去劈分后的各小层累计产油量,得到单井剩余地质储量。通过petrel软件对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进行预测,阐明了剩余油平面和剖面分布富集层位及相应的位置,并提供了目的层段剩余油富集量及挖潜范围,为油田区块的开发调整及挖潜指明了方向。 张新勃 冯娟 宋江涛 任晓娟 王宁 罗向荣关键词:单井控制储量 井网 产油量 剩余油 子长油田长6储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岩心、测井等基层资料及生产历史数据,对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油水层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认为该区长6油藏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平原过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8.74%,渗透率1.33mD。在沉积相、储层物性,盖层遮挡条件是油藏控制的主要因素。但最关键因素是由于远离烃源岩中心,油源供给不足,导致该区含油饱和度低,开发数据显示初期含水在80%以上。显示出在重力作用下,油水分异明显,测井曲线反映出砂层上部电阻率较高,含油性相对较好,下部电阻偏低,为高含水层。 侯亚妮 冯娟关键词:长6储层 沉积相 油水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