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棣
- 作品数:46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石与木,死对生的纪念--从中国西南崖墓读图研究看石质空间对木构空间的转译与创新被引量:4
- 2020年
- 石头如何仿木构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点,因为几乎小半部中国木构建筑史都需要石木佐证研究才能完成。以中国营造学社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和前提,对西南地区的汉代石质建筑遗存展开研究,揭示出石头仿木语言体系中,因环境、结构、功能不同而带来的空间表达差异,以及石质空间对木构空间的仿译与创新。
- 冯棣文艺黄沁雅
- 关键词:崖墓
- 试探四川宜宾李庄旋螺殿斗栱设计意图与原状——1944年《旋螺殿》与2018年旋螺殿的一次对比阅读被引量:3
- 2020年
- 旋螺殿是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研究的重要案例,但其斗栱营造在后来的维修中发生了较多的改变,这给后续研究带来极大困扰。本文在2018年旋螺殿与1944年《旋螺殿》的对比阅读中,着重对斗栱类型和配置方式、斗栱出跳跳头样式和配置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尝试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旋螺殿斗栱中的替换与改动、原设计意图及原状。
- 冷婕饶敏琪陈科冯棣
- 抗战时期迁渝高校建设策略与建筑特点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抗战时期,全国重要机构进行了大面积西迁,其中50多所高校经历各种艰辛进入重庆,并在此扎根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此举续存了中国高等教育及学术研究的香火,并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高光。但目前研究对于同样具有学术研究意义的迁渝高校的校园建设及校舍建造史实却鲜有涉及。文章对抗战时期迁渝高校在渝的空间分布、建设策略、建筑特点展开研究。当时的校园建设实行了临时性、简约性的建造原则;校舍建筑呈现出时代性、地方性、备战性的特点。同时,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中国近代教育建筑的延续与发展,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 冯棣刘祖康赖潇娴蒋洁茹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再读艾瑞克提翁神殿
- 重建于雅典卫城原古雅典娜神殿废墟边缘基址上的艾瑞克提翁神殿,因为奇特外观和混乱布局而让人迷惑.再次解读中发现神殿以“两层台地”、“三个柱廊”、“三片墙”的建筑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叙述多神神话故事的神殿.神殿所展示的设计...
- 冯棣查红叶
- 关键词:宗教建筑地理环境历史文化
- 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贡献被引量:7
- 2021年
- 以中国近代学术发展为背景,聚焦于梁思成提出的半部中国建筑史的佐证研究思路,由此推进了上古和中古初期中国建筑史的写作。这一思路的提出至少与两方面相关:其一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田野调查发现相关;其二与营造学社和代表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机构的合作密切相关。研究试图对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史遗产进行重新评价,并对这段历史赋予新的学术意义。
- 冯棣黄沁雅黄福丹
- 关键词:中国营造学社学术史中国建筑史
- 西南崖造建筑类型及技术探讨被引量:2
- 2017年
- 将营造学社所总结的西南崖造建筑类型置于原有地理环境中,重新以建筑环境为研究背景,归纳崖壁建造史上形成的建筑类型,分析各类型建筑获取空间或表达特殊空间形态的核心技术。西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崖造体现了类型与技术的对应性,反映了传统技术文化在有序传承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不断向前演进的趋势。传统西南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注入新的技术生产力,吸收多元的周边文化信息,成功书就西南崖造建筑史。
- 冯棣查红叶汪智洋
- 关键词:崖墓建筑技术
- 德阳钟鼓楼重修设计被引量:1
- 2007年
- 德阳钟鼓楼的重修设计,不仅要唤起德阳人民对钟鼓楼的群体记忆,同时也要反映出这种建筑类型的传统精神和地域文化。在用现代建筑技术重塑传统建筑形态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技术手段,使钟鼓楼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到很好的结合,并融入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
- 张兴国冯棣
- 关键词:地域文化
- 中国营造学社西南编年事辑(1937—1940)——长沙、昆明被引量:1
- 2023年
-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昆明篇和李庄篇。本篇为长沙、昆明篇,主要辑录了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夏到1940年底辗转长沙、昆明期间的史料。
- 冯棣黄沁雅黄福丹
- 关键词:中国营造学社国立中央博物院
- 浅析新疆石窟壁画中反映的建筑形式
- 通过对新疆石窟壁画中反映的建筑形式进行分析,将其分为端庄稳重的汉式殿堂、带有浓郁印度风格的佛塔以及具备新疆地域风格的民宅、城墙等。分析这些建筑的风格特征,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在魏晋南北朝至唐这一历史时段中,多文化流汇流的文化...
- 冯棣
- 关键词:地域建筑
- 略论印度石窟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 印度佛教文化经过多种路径,多时多地的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古代建筑形式、装饰以及寺院的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窟寺是一种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传入中国后,逐渐和中国地域文化结合发展,从功能和空间形制都有着很大...
- 冯棣
- 关键词:佛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