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58例相同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研究组)给予术前区域动脉化疗,方案为表阿霉素50 mg/m^2+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1000 mg/m^2,2003年起方案改为奥沙利铂130 mg/m^2+5-氟尿嘧啶1000mg/m^2,一次性动脉灌注,6~11 d后手术治疗.另82例(对照组)术前未行化疗,直接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静脉辅助化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根治性(R0)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和远期预后进行评估.采用Х^2检验,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R0切除率分别为86%(65/76)和71%(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01,P〈0.05).研究组的化疗毒副反应轻微.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5/76)和16%(13/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41,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个月和23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4.6%和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95,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区域动脉化疗耐受性良好,有助于提高R0切除率,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卞育海郁丰荣曹晖沈志勇倪醒之庄捷凌伟吴志勇
- 关键词:胃肿瘤新辅助化疗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动脉灌注
- 107例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分析及临床诊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并评价预后。方法对1996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0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GIST病例中,73例(68.2%)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系膜、网膜及后腹膜间质瘤:肿瘤直径0.7~20em。CD117和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3.2%。10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脏器切除14例次。总随访率83.2%,平均随访24.5个月。14例(13.1%)发现复发或转移,其中4例为GIST中度恶性风险者,10例为高度恶性风险者;死亡4例。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 汪明曹晖倪醒之凌伟庄捷沈志勇陈治平吴志勇殷晓璐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外科手术
- 小肠脂肪瘤伴肠套叠一例报道被引量:5
- 2008年
- 病例:男,37岁。因反复中下腹痛1个月入院。疼痛呈游走性.进食后加剧.伴恶心、呕吐及反酸。解便量少,不成形,其间曾解黑便1次。查体:体温为37.5℃,急性病容,腹软、膨隆,右下腹可扪及-7cm×6cm包块,伴压痛,表面光滑。肛指检查阴性。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发现肠管扩张、积气伴液平.提示肠梗阻;腹部B超检查示右下腹有14.6cm×7.0cm大小异常回声区。形态似套筒状改变:CT检查:盆腔内小肠黏膜下脂肪瘤,直径I.7cm,伴肠套叠可能,不完全性肠梗阻(见图1)。
- 刘申凌伟花荣曹晖
- 关键词:小肠脂肪瘤肠套叠外科手术
- 免疫强化肠内营养在老年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全胃切除术的84例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和第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并于术前和术后第10天检测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百分数、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结果 3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Gln组和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PN组1例患者在术后6d发生吻合口漏,经引流、抗感染、抑制消化液分泌等治疗后于术后54d痊愈出院。3组患者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各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时各项指标不同程度恢复,且Gln组和EN组患者术后10d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术后2d(P<0.05);除转铁蛋白之外,Gln组与EN组患者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Gln组与E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Gln组患者CD4和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M和IgG水平均已基本恢复甚至略超过术前水平,且除IgM以外均明显高于EN组和PN组相应结果(P<0.05);术后第10天EN组和PN组各项指标除EN组IgG以外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在恢复和改
- 刘骅凌伟曹晖
-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全胃切除老年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胃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注射液在体外实验中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PA注射液抑制胃癌瘤株MKN45细胞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PA注射液与胃癌瘤株MKN45的特异性结合、致超微结构变化和诱导凋亡效应。结果:PA注射液能与胃癌瘤株MKN45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进入细胞内,抑制其增殖和生长,其杀伤作用随着用药浓度增加而加强;PA注射液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出现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细胞固缩)、细胞膜结构破坏、微绒毛减少、胞质内空泡、细胞核深染及核边聚等典型的细胞凋亡表现。结论:PA注射液能直接杀伤胃癌瘤株MKN45细胞,且这种杀伤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其对胃癌瘤株细胞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 凌伟刘骅曹晖郁丰荣徐佳
- 关键词:胃肿瘤注射剂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大剂量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大剂量5-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大剂量(2.5 g/m2)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依据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该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无一例患者因严重化疗毒性反应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63例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5例(7.94%),部分缓解31例(49.2%),总体有效率为57.1%(36/63)。血液学毒性反应中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8例(12.7%)和10例(15.9%),没有发生Ⅲ/Ⅳ级的贫血或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相对较轻,基本为Ⅰ/Ⅱ级反应。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靶向性高和长时疗效的特点。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大剂量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 刘骅凌伟曹晖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紫杉醇脂质体5-氟尿嘧啶
- 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性、手术及预后。结果老年胃癌以分化型腺癌为主(70.65%);病理分期以中晚期为主(89.6%);术前营养条件差、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总手术切除率占97.8%,住院病死率4.3%。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对各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和合并症的治疗,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老年人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凌伟卞育海曹晖
- 关键词:胃癌老年手术安全性
- 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胃十二指肠管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胃切除术的72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8h内待一般情况稳定后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和12d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7d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 EN+Gln组与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3组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4天时EN+Gln组与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EN+Gln组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IgM、IgG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较EN组和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营养和免疫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 刘骅凌伟沈志勇金鑫曹晖
-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全胃切除免疫功能
- 绿脓杆菌制剂(万特普安)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 <正>目的研究绿脓杆菌制剂(万特普安)在体外实验中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 MTT 法观察万特普安抑制胃癌瘤株 MKN45细胞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TUNEL 技术观察万特普安对胃癌...
- 凌伟刘晔曹晖
- 文献传递
- 免疫强化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 ln组,n=28)、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28)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8),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2、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术后第10天,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 T+细胞的比值(CD4+/CD8+),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结果 G ln组和EN组术后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三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和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血清IgM和IgG的质量浓度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显著高于相同时点的EN组和PN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全胃切除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在恢复和改善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刘骅凌伟曹晖
- 关键词:谷氨酰胺全胃切除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