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2篇血肿
  • 2篇术后
  • 2篇微创
  • 2篇颅内
  • 2篇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减压
  • 1篇血管减压术
  • 1篇亚急性
  • 1篇腰大池
  • 1篇腰大池引流
  • 1篇腰大池引流治...
  • 1篇药物

机构

  • 6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6篇刘家凯
  • 3篇秦忠宗
  • 3篇杨炳湖
  • 2篇李百升
  • 1篇李志平
  • 1篇罗洪海
  • 1篇黄小山
  • 1篇曾海勇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海峡药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鞘内注射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颅脑术后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治疗组额外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颅内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的的白细胞与蛋白质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葡萄糖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白细胞与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组,葡萄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可以改善感染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秦忠宗曾海勇刘家凯李百升
关键词:鞘内注射腰大池引流颅内感染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预防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残留的原因并寻求预防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于手术前给予DSA或者CTA辅助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术后1个月行DSA检查观察其恢复情况,观察有无残留。结果 10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个月行3D-DSA复查,其中完全夹闭90例,完全夹闭率90%,发现有载瘤血管狭窄(与手术之前相比较)3例,出现动脉残留7例,残留率为7%。7例出现残留的患者2 mm与3 mm级的3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术再次治疗,余下4名1 mm级患者保持随访进行中。此7名患者目前状况均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的情况和手术前仔细检查分析、手术器械使用、术中正确选取器材等具有明显的关联,通过上述流程的改进和完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是能够预防的。
刘家凯杨炳湖秦忠宗李百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改良小骨窗手术与传统术式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的效果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改良小骨窗手术与传统术式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85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患者为例,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量[(87.4±30.5)VS(213.7±56.3)]m L,治疗有效率[(87.5%)VS(63.8%)],并发症发生率[(45.8%)VS(7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操作难度低、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佳,且手术效果所受影响因素少,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刘家凯杨炳湖罗洪海
关键词:骨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
脑出血微创术后应用活血类药物的疗效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脑出血微创术后应用活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脑出血微创术的58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两组术后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活血类药物,时间为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显效率10.34%,有效率65.52%;治疗组显效率31.03%,有效率93.10%,两组显效率差异对比明显(P〈0.05),有效率差异亦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微创术后应用活血类药物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刘家凯杨炳湖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术
对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记录术中情况,探讨手术疗效,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年龄、性别、患侧、病程、压迫程度和减压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年龄、性别、患侧、病程、神经压迫程度和减压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年龄、性别、患侧与手术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程、神经压迫程度和减压程度与手术疗效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病程、神经压迫程度和减压程度,因此,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早期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全程探查三叉神经,予以完全减压,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手术疗效。
秦忠宗刘家凯黄小山李志平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治疗早期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局部麻醉下行钻孔"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治疗的36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血肿全部清除、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无张力性气颅2例,1例1个月后复发。未发生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钻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适合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刘家凯
关键词: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尿激酶注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