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生

作品数:34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急性
  • 8篇梗死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动脉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3篇蛋白
  • 3篇毒性
  • 3篇血清
  • 3篇人骨髓
  • 3篇人骨髓间充质...
  • 3篇疗效
  • 3篇脑脉泰
  • 3篇脑炎
  • 3篇基因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33篇郑州市第一人...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永城市人民医...

作者

  • 33篇刘新生
  • 17篇李时光
  • 11篇王昆
  • 9篇陈江波
  • 9篇冯丽君
  • 6篇李艾帆
  • 6篇杨全玉
  • 3篇张晓曼
  • 3篇徐海芳
  • 3篇崔亚平
  • 2篇李强敏
  • 2篇录海斌
  • 2篇许予明
  • 1篇赵幸娟
  • 1篇李薇
  • 1篇白莹莹
  • 1篇张晓龙
  • 1篇胡延涛
  • 1篇刘玉霞
  • 1篇吕志华

传媒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临床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时、治疗后1周的疗效。结果:经1次手法复位单侧受累者治愈57例,改善8例;双侧受累者有效5例,总有效率83.54%。1周后随访,单侧受累者均治愈,双侧受累者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86.07%。结论: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刘新生徐海芳李时光杨全玉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
64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64层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成像(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A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8例高度疑诊动脉瘤患者均给予64层CTA检查,后行DSA证实。结果 108例患者经64层CTA检出98个动脉瘤,均得到DSA检查证实,其中14例颈内和颅内小动脉瘤由全脑DSA检查后发现。结论64层CTA作为无创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手段,在诊断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可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但在高度怀疑有颈内动脉瘤及颅内小血管动脉瘤时尚需进行DSA检查进一步明确。
录海斌刘新生张晓龙
关键词:DSA颅内动脉瘤
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和降钙素原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感染患者91例,其中细菌性脑炎患者43例(细菌性脑炎组),病毒性脑炎患者48例(病毒性脑炎组);同期38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入院48h内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效能。结果病毒性脑炎组、细菌性脑炎组血清S100蛋白[(21.24±8.32)、(50.91±11.55)μg/L]、脑脊液S100蛋白[(14.60±6.45)、(40.38±8.0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4±0.10)、(2.16±0.72)μg/L],血清PCT[(0.38±0.12)、(0.89±0.22)μg/L]、脑脊液PCT[(0.19±0.09)、(0.76±0.20)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9)、(0.09±0.03)μg/L](P<0.05),且细菌性脑炎组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血清、脑脊液S100分别以36.19、28.51μg/L为最佳截断值,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AUC分别为0.972(95%CI:0.942~1.000,P<0.001)、0.994(95%CI:0.981~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90.7%、97.7%,特异度分别为95.8%、97.9%;血清、脑脊液PCT分别以0.56、0.46μg/L为最佳截断值,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AUC分别为0.968(95%CI:0.924~1.000,P<0.001)、0.998(95%CI:0.993~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93.0%、97.7%,特异度分别为95.8%、97.9%。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水平均升高,检测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水平有助于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李时光刘新生王昆罗小娜张瑞锋陈江波冯丽君
关键词:颅内感染S100蛋白降钙素原病毒性脑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酸的关系。方法纳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TIA病人121例,依颈内动脉近端狭窄程度分组,分为正常组32例、轻度狭窄组49例和中重度狭窄组40例,比较各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和烟酒史、血压、血糖、尿酸及CysC水平等可能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明确病人高尿酸及高CysC的发生率,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CysC及尿酸的关系。结果3组病人的年龄、烟酒史、性别、血脂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病人血尿酸及CysC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狭窄及中重度狭窄组(P<0.05)。轻度狭窄组血清尿酸、CysC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CysC及高尿酸水平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IA病人血清尿酸、CysC水平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关,两者均是颈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新生张瑞锋冯丽君王昆李时光罗小娜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内动脉狭窄胱抑素C尿酸
脑脉泰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8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9例),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
杨全玉刘新生崔亚平
关键词: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脑脉泰胶囊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视神经脊髓炎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视神经脊髓炎又称Devic病或Devic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好发年龄为21~41岁,病变主要累及视交叉、视神经、胸段和颈段脊髓。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视神经(视力下降、失明)和脊髓两大症候,有些患者还并发脑干损害症状。
陈江波刘新生李时光冯丽君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脑干损害颈段脊髓血清过氧化脂质视交叉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功能锻炼的效果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和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功能锻炼的效果研究。方法:从本院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选取142例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平均分为2组,一部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一部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以互动达标理论为基础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干预。使用临床心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24 questionnaire,SF-2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使用临床患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格对患者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测量和统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值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要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其中观察组工作状况、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与对照组患者的工作状况、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相比较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接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掌握占比值和基本掌握占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掌握占比值和基本掌握占比值,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知识总掌握率值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知识总掌握率值相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干预后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值、6min步行试验距离值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应用以互动达标理论为基础功能锻炼后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知识掌握情况,并且患者接受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有较好的发展。
白莹莹杜晓娟夏璐璐刘新生
关键词:功能锻炼方法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联合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联合组80例。对照组予以银杏达莫治疗,联合组接受尤瑞克林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ADL、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V、HBV、Fb、LBV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克林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确切。
张瑞锋刘新生李时光罗小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银杏达莫
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李薇崔亚平张慧平李强敏刘新生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列地尔
SV40 LT基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利用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LT)基因异位表达建立永生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系。方法使用含有SV40大T片段的重组质粒载体转染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G418筛选,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技术等方法对细胞系进行鉴定。结果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本保持了原代细胞的表型特征、形态均一、多为梭形,呈漩涡状或放射状排列,有特征性表型。该系已培养5个月,超过36代。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SV40 LT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SV40 LT基因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晓曼刘新生许予明李艾帆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