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霞

作品数:35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新昌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基层卫生适宜技术转化推广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动脉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6篇蛋白
  • 6篇心病
  • 6篇心律
  • 6篇综合征
  • 6篇综合征患者
  • 6篇冠脉
  • 5篇心律失常
  • 5篇心脏
  • 5篇血压
  • 5篇急性冠脉
  • 5篇急性冠脉综合...
  • 5篇急性冠脉综合...
  • 5篇反应蛋白
  • 4篇血小板
  • 4篇注射
  • 4篇慢性

机构

  • 35篇新昌县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5篇刘春霞
  • 24篇黄鹤飞
  • 23篇陈爱民
  • 20篇俞海风
  • 19篇肖滨
  • 18篇俞子东
  • 14篇钱安斌
  • 10篇吕仲兰
  • 8篇沈亚云
  • 5篇袁正波
  • 4篇陈育生
  • 4篇王钦贤
  • 4篇吕玉明
  • 3篇俞林明
  • 3篇吕亚莉
  • 2篇吕银祥
  • 2篇孙晓云
  • 2篇吕文斌
  • 2篇杨伯尧
  • 1篇郑良荣

传媒

  • 7篇心脑血管病防...
  • 6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心电与循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二届全国中...
  • 1篇2013年浙...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室壁复极离散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2008年
目的探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方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健康对照组13例,对两组的跨度壁复极离散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病人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可能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俞海风肖滨刘春霞吕亚莉陈育生
关键词:跨室壁复极离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9例;并选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病例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亚群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同时计算CD4+/CD8+值,并测定HsCRP浓度;同时所有ACS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再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值、NK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均<0.05);而CD8+T细胞比例、HsCRP浓度高(<0.05),并随着ACS症状越重,变化更明显,CD4+/CD8+值降低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比例较高。结论 ACS患者存在有免疫功能异常,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4+/CD8+值降低的ACS患者预后不良。
黄鹤飞陈爱民刘春霞钱安斌俞子东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清胱抑素C、尿β_2微球蛋白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值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同时评价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2-微球蛋白(2-MG)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2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量患者的血清Cys-C和尿2-MG值,根据有无尿2-MG升高分为2组,分析2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值、血清Cys-C值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关系,并评价患者血清Cys-C和尿2-MG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尿2-MG升高组的收缩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值、血清Cys-C值均较未升高组高,eGFR值较未升高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同时,血清Cys-C和尿2-MG对检测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0.84)。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是预测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Cys-C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和2-MG同样敏感。
黄鹤飞肖滨俞海风刘春霞陈爱民俞子东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清胱抑素C
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入院时均检测血浆ET-1、血红细胞压积(HC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疗程相同。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压力0.2Mpa(2ATA)氧疗,1次/天,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后再次检查上述指标。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HCT值和心率显著下降(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5),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肌氧耗,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黄鹤飞赵冰冰刘春霞俞海风陈爱民
关键词:心力衰竭高压氧内皮素-1
扩张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L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心房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2006年10月到2008年6月72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及无心律失常组,分别测定各组病人的LVDLA、LVEF、血浆BNP水平。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LVDIA74.52±6.38mm,LVEF27.6±4.7%,BNP1236±103ng/L;非恶性心律失常组LVDIA60.23±4.56mm,LVEF38.6±6.5%,BNP645±76ng/L;无心律失常组LVDIA51.45±6.12mm,LVEF46.2±5.8%,BNP245±81ng/L,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直接相关,早期监测血浆BNP水平能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刘春霞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BNP
吸烟对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吸烟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以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以探讨吸烟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事件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分为4组...
黄鹤飞陈爱民刘春霞钱安斌吕玉明
关键词:吸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率超敏C-反应蛋白
文献传递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造影术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 0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 ,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 ,并与股动脉途径手术作比较。结果 本组 2 0例病人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均获成功 ,成功率 10 0 .0 0 % ,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且成功率高。
王钦贤俞子东杨伯尧吕文斌刘春霞孙晓云袁正波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 2 0例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 ,并与股动脉径路作一比较。结果 桡动脉径路成功率 10 0 % ,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且成功率高 。
王钦贤俞子东杨伯尧吕文斌刘春霞孙晓云袁正波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治疗心包积液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肖滨俞子东俞海风黄鹤飞刘春霞吕仲兰陈育生
关键词:心包积液引流术
床旁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快速、安全、简便的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方法。方法选取42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床旁体表心电监护引导下,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将临时起搏漂浮电极导管送入右心室,通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形态确定电极位置。术后复查标准导联常规心电图,拍床旁胸片观察电极位置。记录放置电极导管所花费的时间与平均起搏时间,观察临时起搏操作并发症。并与同期11例X线透视引导下普通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穿刺均获得成功,经X线证实,电极顶端全部位于右室心尖部,电极一次性到位成功率100%,安置电极导管平均操作时间(8.9±2.0)min,对照组为(7.9±2.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漂浮电极起搏组平均起搏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起搏天数1-12 d,平均4 d,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床旁漂浮电极导管可在没有X线设备下紧急起搏而不需搬动危重病患者,具有操作简单、起搏迅速、疗效肯定及相对安全的特点,普通临床医生非常容易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基层医院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陈爱民俞子东吕银祥俞林明肖滨俞海风黄鹤飞刘春霞吕仲兰袁正波
关键词:漂浮电极导管心脏起搏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