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
- 作品数:47 被引量:950H指数:18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利用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对锡林浩特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0年间,锡林浩特草场资源退化趋势明显,高覆盖度草场明显减少,中、低覆盖度草场以及未利用地不断增加,草场资源向着恶性方向发展。此外,城镇扩展,毁草开荒等人类活动也破坏了大量优质草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研究区的景观格局日益破碎化,其中草地景观要素破碎化明显。草地资源是锡林浩特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其不断退化和破碎已经成为严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该区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急需解决。
- 李月臣刘春霞
- 关键词:草地
- 人口发展功能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研究
- 李月臣刘春霞王卫汪洋张虹蔡宝新张建军闵婕潘晓阳潘广明
- 对人口发展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从指标体系、分区方法、区划结果、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评价与分析,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两大功能区的衔接方法。其研究成果包括:(1)主体功能区与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分...
- 关键词:
- 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建设被引量:15
- 2007年
- 灾害信息管理在减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灾害数据库的建设。我国灾害数据库研究较为薄弱。重庆市地质灾害频繁,但灾害信息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这一地区设计和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的地质灾害时空数据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数据库的概念性设计、逻辑设计和数据库实体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概念性设计中对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内容、灾害信息的分类编码、数据库的宏观地理定义进行了设计;逻辑设计中侧重对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构以及图形属性数据库一体化进行设计;最后,文章从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2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实体建设。
- 李月臣赵纯勇刘春霞杨华
- 关键词:地质灾害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
-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空间管理系统开发
- 李月臣陈盛樑涂宏宾邓洪平罗仕伟刘春霞刘睿李军
- 对全市58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的空间核查。明确了58个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界限、四至范围、拐点坐标、珍惜动植物分布、保护对象分布、保护区建设项目分布、旅游规划、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地形特征、区位特征等空间信息;建...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
-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县域建成区的提取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被引量:6
- 2015年
- 以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重庆市统计年鉴和区县城区面积为数据源,按照"影像校正—阈值提取—最佳因子—拟合方程—方程验证—方程应用"的思路对县级尺度建成区的提取方法进行探索,并采用K-折交叉验证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结合影像自校正法和辐射定标法进行数据预处理效果较好;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的建成区面积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占96.87%,表明动态阈值法对于提取建成区面积效果很好;SPSS软件中建立DN总值与23项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为0.999 5,说明采用23项因子反演DN总值是可行的;按照拟合方程提取出来的建成区面积与区县实际城区面积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占93.75%,表明反演效果很好;交叉验证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占80%,相对误差较大的点主要出现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其余功能区相对误差均较小,表明方法可以应用并推广。县级尺度建成区的提取方法的建立为灯光数据在县级尺度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无法获取城区面积数据区域的建成区提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对于城市化相关研究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 朱康文李月臣刘春霞周梦甜王超黄晶晶史红敏
- 重庆市产业集群辨识及空间特征
- 2016年
- 以2012年重庆市13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借鉴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Czamanski法,共辨识出20个产业集群,并利用局部空间统计方法,测度产业集群局部空间的自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特征。结果显示:1)不同产业集群的空间局部自相关度存在明显差异,纺织服装业集群最低(自相关系数M值为0.1221),局部相关性和空间邻近不明显;而都市型工业(M值为0.399 4)、交通设备制造业(M值为0.424 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值为0.419 2)、汽车及其设备制造业(M值为0.466 9)等4个核心制造业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度较高,在重庆市具备独特优势。2)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主要集聚在主城区和近郊县域,并向外部区域延伸;同时,产业集群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区域布局和功能重叠等问题,这些因素对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产业特色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 张立军刘春霞
- 关键词:产业集群
- 中国北方13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9891999)被引量:57
- 2005年
- 以北方13省为研究区,对该区1989~1999年的宏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决定该区景观格局的主体要素类型为草地、难利用地和林地,其次为耕地.1989~1999年期间,区内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逐渐提高, 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是:耕地、林地和城镇用地破碎度最大;林地、草地和水域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斑块空间分布不断分散和破碎化,分离度和破碎度指标增加.草地的破碎度增加最为显著,严重影响该区农牧业的正常生产.景观要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主要表现为林、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草地退化为难利用地.表征了该区生态建设实践和生态破坏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草地的严重退化趋势,说明北方13省存在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
- 李月臣宫鹏陈晋刘春霞何春阳
-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
- 1987-2006年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9
- 2009年
- 以北方13省为研究区,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各个子区域中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所不同;(2)社会经济要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尤其是人口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3)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东北和西北等受自然要素限制较为突出的地区。政策驱动因子在研究中没有得到反映,但不难判定国家生态环境政策无疑也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李月臣刘春霞
- 关键词:驱动力主成分分析
- 重庆市人口发展功能区及配套政策研究
- 李月臣刘春霞韩建文张虹潘晓阳高鑫蔡宝新丁小岗潘广明
-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开展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就是要系统评价重庆市这一特殊生态经济区人口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和社会经济条件,划分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和人口积聚区等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明确不同功能区人口发...
- 关键词:
- 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本文阐明了1998—2005年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重庆市都市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庆都市区耕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农业发展与结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人口、生活水平、建设性投资和粮食安全保障等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区LUCC的主要驱动力;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LUCC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相对较小。通过研究有效揭示了重庆市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
- 李月臣刘春霞熊德芳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