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楠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45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尼麦角林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正>目的评价尼麦角林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组24例;尼麦角林联合灯盏生脉胶囊26例,共服用24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
- 刘楠王静刘薇谢柏梅
- 文献传递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改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总结分析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血流变学改变,从而为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26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接收治疗的260例初次发作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在常见的血流变学指标方面,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相对于初次发作脑梗死患者,其血流变指标水平明显增高,因而可将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作为预测脑梗死患者复发风险的重要参考。
- 刘楠于颖李冰
-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血流变学改变血浆黏度
- 脑多肽(CP)对局灶性脑卒中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为了研究脑多肽(cerebral polypeptides,CP)对光化学局灶性脑缺血性卒中的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采用光化学方法选择性造成SD大鼠大脑皮层局灶性缺血模型42只,将其再分为两组-脑缺血模型组及CP治疗组(各n=21),另一组为盐水对照组(n=21)。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脑卒中后[其中21只CP治疗组在脑缺血卒中后15分钟时,由尾静脉注入1%CP(1mL/kg),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时间点C-Jun基因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模型组在大脑皮层、齿状回、海马及下丘脑室旁核均有Jun样免疫阳性反应,并具有时间依赖性,30min开始表达,3~6h达高峰,24h后消退。CP治疗组Jun样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持续表达时间持久,达48h。盐水对照组Jun样免疫反应甚微。CP治疗组卒中侧Jun免疫阳性标记无论在数量还是染色深度上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卒中对侧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本实验证明光化学局灶性脑卒中后C-Jun基因表达增强,而脑多肽对其有明显强化作用,从基因调控水平提示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反应,展现了CP对C-Jun基因表达增强作用的机理。
- 杨建芳周柏玉刘楠杨天祝粟秀初
- 关键词:C-JUN基因表达
- 在卒中单元模式下应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模式下应用综合干预对脑卒中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BMD仪对400例年龄40-75岁脑卒中男性患者检测腰椎骨密度(BMD)并给予康复锻炼、膳食营养、日光浴疗、治疗干预、关爱防护、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12个月后再次检测腰椎骨密度(BMD)。结果干预后较干预前各年龄段骨密度明显提高。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脑卒中男性患者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的比率。
- 刘小辉刘楠周柏玉王静
- 关键词:骨密度
- 在卒中单元模式下应用综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 <正>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模式下应用综合干预对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BMD仪对200例年龄40~75岁脑卒中女性患者检测腰椎骨密度(BMD)并给予康复锻炼、膳食营养、日光浴疗、治疗干预、关爱防护...
- 王静刘小辉刘楠周柏玉
- 文献传递
-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10例,按照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中水平分为A组(Hcy<10μmol/L)、B组(10 μmol/L≤Hcy<20 μmol/L)和C组(10 μmol/L≤Hcy<20 μmol/L).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生活能力量表(ADL)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B、C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A组均降低,且C组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而B、C两组患者的ADL评分较A组均升高,且C组评分较B组显著升高.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损害,且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Hcy水平呈正相关.
- 刘薇马鑫刘楠李冰王静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
- 通心络胶囊对脑卒中后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并偏瘫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卒中后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I)的影响及康复效益。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按病因分为血管性痴呆(VD)患者(n=53例)和非痴呆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n=70例),然后VD和VCIND患者再随机分为治疗组(VD_1组、VCIND_1组)和对照组(VD_2组、VCIND_2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运动功能及ADL训练。VD_1组、VCIND_1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连服12周。在治疗和训练前后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评估量表(NC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BI)进行相应的评价,采用ADL能力的改善值与住院天数比值进行康复效益评定。结果 (1)NC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VCIND_1组多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升高(P<0.05),且优于VCIND_2组(P<0.05),VD_1组仅定向力评分增加。(2)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VCIND_1组升高(P<0.05),且优于VCIND_2组(P<0.05),VD_1组仅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3)康复效益:VCIND_1组优于VD_1组(P<0.05)。结论 VCIND和VD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通心络胶囊口服,可促进不同程度血管性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障碍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且VCIND患者优于VD患者。
- 袁莲芳刘楠李毓新吉智范秀博高影周琪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脑卒中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let-7f和IL-6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let-7f mRNA表达水平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其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神经内科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对脑梗死组患者按照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let-7f mRNA表达,采用酶标仪测定血清IL-6水平。绘制两组ROC曲线并比较let-7f mRNA及IL-6诊断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卒中史、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 01)。NIHSS评分5~19分组高血压病、高胆固醇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占比例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P均<0. 01)。脑梗死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let-7f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 01)。NIHSS评分5~19分组IL-6水平高于0~4分组,let-7f mRNA水平低于0~4分组(P均<0. 01)。IL-6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9(95%CI:0. 765~0. 985),let-7f mRNA AUC为0. 777(95%CI:0. 587~0. 903),两者AUC相近(P> 0. 05),两者诊断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P> 0. 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let-7f mRNA表达水平降低,IL-6升高,其水平与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let-7f、IL-6诊断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的生物学标志物。
- 刘楠于颖赵智凝
-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
-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评估复发性脑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功能对预测脑梗死复发的价值。方法:将3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未预防组和为规范组,对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并对其与脑卒中的复发进行比较。结果:服用阿司匹林主要表现为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而氯吡格雷主要表现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可以显著减少脑梗死复发的风险,但两组患者均存在对血小板无显著抑制和复发脑梗死的患者。结论使用血小板聚集率可以有效评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 刘小辉王静刘楠周柏玉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卒中复发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