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

作品数:70 被引量:36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藻类
  • 20篇植物
  • 19篇红树
  • 14篇红树植物
  • 14篇浮游藻类
  • 9篇污染
  • 8篇珠江口
  • 8篇根系
  • 7篇群落
  • 7篇根系分泌物
  • 6篇喹诺酮
  • 6篇喹诺酮类
  • 6篇抗生素
  • 6篇氟喹诺酮
  • 6篇氟喹诺酮类
  • 5篇底栖动物
  • 5篇化感
  • 5篇浮游
  • 4篇生态
  • 4篇酸酯

机构

  • 68篇中山大学
  • 19篇广东省环境污...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学研究院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林科院

作者

  • 70篇刘玉
  • 10篇李适宇
  • 9篇彭逸生
  • 8篇陈新庚
  • 7篇徐健荣
  • 6篇吴群河
  • 5篇陈桂珠
  • 5篇黄少峰
  • 4篇吴仁海
  • 4篇黄齐欣
  • 4篇李耀初
  • 3篇李艳萍
  • 3篇魏洁
  • 3篇廖宝文
  • 3篇李策
  • 3篇张俊帆
  • 3篇杨广杏
  • 3篇谭凤仪
  • 3篇黄雄飞
  • 3篇李睿

传媒

  • 13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广州环境科学
  • 2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树植物根泌物及其化感抑藻作用的探究被引量:2
2014年
由海水富营养化引发的赤潮是影响全球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防治是当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与研究热点。浮游藻类作为赤潮灾害的主要参与者,抑制其生长繁殖无疑是防治赤潮的关键。本文在总结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及其对根系微生物的化感作用、植物化感抑藻的研究现状并列举有抑藻活性的水生植物种类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探讨红树根泌物对藻类是否具有化感作用以及红树根泌物的成分,在得到负效应存在的结果的前提下预测红树根泌物中包括单宁、氨基酸、低分子量有机酸、脱氢酶这几类化合物,并讨论红树根泌物的抑藻机理。
魏刘玉
关键词: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
微小小环藻对双酚A的富集与降解被引量:22
2006年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优势藻种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caspia)对BPA的生物富集与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微小小环藻对BPA具有较弱的富集能力,当BPA浓度为6.00、8.00、10.00mg·L-1时,藻细胞在16d时分别达到最大富集量0.01、0.13、0.14mg·g-1和最大生物富集系数(BCF)0.15%、1.18%、0.16%.微小小环藻对BPA亦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浓度为6.00、8.00、10.00mg·L-1的BPA在16d内分别有22·39%、36.44%和10.28%被藻降解,日平均生物降解量分别为0.08、0.18和0.06mg·L-1.
李睿刘玉谭凤仪陈桂珠栾天罡
关键词:微小小环藻双酚A生物富集生物降解
红树林区污水对藻类种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1995年
为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沼泽进行生活污水排放对藻类种群结构及污染生态影响的研究。在海水退潮时,将生活污水排入红树林区,调查藻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当污水排入红树林后,大部分藻类不能适应生境的剧变而死亡,只有少数适应性强的种类可以存活。以扁圆囊裸藻(Trachelomomascurta)、裸藻(Euglenaspp.)、线性棒条藻(Rhabdodermalineara)、鱼腥藻(Anabaenaconstricta)为典型污染指示种类。放污水前后,底栖藻类生物量总量(叶绿素T)不呈现显著差异。近海水域藻类基本为自生地藻类,以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类群。藻类主要根据季节更替而出现种类季节演替及生物量的季节波动。污水排放对近海藻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红树林具有净化、吸收污染物的功能,但必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
刘玉陈桂珠黄玉山谭凤仪
关键词:藻类种群结构污染生态污水
珠江口EwE模型功能组划分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对珠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进行EwE模型功能组划分研究。在总结功能组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对珠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了功能组划分。功能组的划分结果基本可以覆盖珠江口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为进一步构建珠江口生态系统的营养模型,研究珠江口渔业发展变化,促进EwE软件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玉隋丽杰段丽杰路宁宁李适宇PIERRE F
关键词:珠江口
深圳大鹏澳海湾浮游藻类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对大鹏澳海湾进行特征潮位、每隔4h连续6次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及环境因子的研究,得出大鹏澳海区浮游藻类生物量为贫营养水平,且有昼夜波动趋势;浮游藻类生物量受到潮汐影响,并与所在海区区域有关。大鹏澳海湾水质状况良好,浮游藻类生长和氮、磷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磷为浮游藻类生长限性因素。海湾拦海筑坝后,浮游藻类将会随着生境的改变而发生生态演替。
刘玉杨广杏谢镜明吴群河
关键词:浮游藻类生物量环境因子
广东省镇海湾红树林根域中氟喹诺酮类(FQs)抗生素残留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对广东省江门市镇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两种优势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的根域(根际土、非根际土)中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展开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14个根域土样品、6个排污口沉积物和3个光滩沉积物样品中4种FQs—氧氟沙星(Ofloxacin,OFL)、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残留特征,并与根域土理化因子pH、有机质(Soil organicmatter,SOM)、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 changecapacity,CEC)、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蔗糖酶(Sucrase,SUC)、土壤有效态Cu、Zn、Fe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桐花树、秋茄根际土中4种FQs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55.22、29.25μg·kg^(-1),非根际土中4种FQs均值分别为22.45、18.66μg·kg^(-1),两种红树根域中4种FQs含量桐花树>秋茄(P<0.05),4种FQs含量均为根际土>非根际土;对FQs残留影响程度的环境因子权重排序为:p H>Fe>SOM≥CEC>Zn>SUC≥CAT;研究结果对阐释红树林对有机污染物(包括抗生素)的吸收净化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任珂君孙勤寓刘玉方旭婷彭逸生
关键词:红树林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环境因子
博贺港及邻近海域浮游藻类叶绿素a及氧生产率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对博贺港、水东港、鸡打港及水东湾以及其30m外海海域进行四个典型潮期的浮游藻类叶绿素的调查,得到海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大小的区域性及潮汐性差异;同时在四个水层进行连续24小时的原位挂瓶培养,得到以氧计的浮游藻类光合作用毛光合产氧率(GOP)及净光合产氧率(NOP)大小,以及生物体呼吸、有机物分解耗氧率(R)的大小。计算水域以碳计的总碳生产力(GCP)及净碳生产力(NCP),从而推算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大小。
刘玉汪晋三陈新庚吴群河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浮游藻类生产率
仙湖浮游藻类生态现状及其富营养化评价被引量:4
1998年
对广东仙湖浮游藻类种类、数量及叶绿素a含量进行分析.并从营养分级标准法、优势藻类指示法及生物指标评价法3大富营养化生物学评价方面对仙湖营养状态进行分级,认为仙湖已为较为典型的中-富营养化水体.
刘玉李适宇李耀初谢镜明
关键词:浮游藻类生态现状富营养化生物学评价
红树植物净化海岸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本课题建立秋茄和桐花树、木榄和红海榄单种和混种二种红树种植岛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对系统运行期间(2008年6月—2010年3月)其中3次的氮因子、藻类进行分析,得到:红树湿地系统可以较大限度地降低无机氮(DIN)和TN...
刘玉李适宇李耀初黄少峰黄齐欣
关键词:红树植物氮污染浮游藻类生物修复
文献传递
氧氟沙星(OFL)对铜锈环棱螺毒理学影响研究
孙勤寓何淑雯刘玉于菲
关键词:抗生素铜锈环棱螺器官指数酶活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