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观燚
- 作品数:240 被引量:59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枢椎棘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学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技术难度和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2月至7月,选取10具颈椎标本,男5具,女5具,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将标本俯卧,颈部置于中立位。从C1-C3剔除颈部后侧所有的软组织,以清楚地暴露枢椎侧块和峡部。枢椎椎体左右侧任意选择进行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各10枚螺钉,置入直径为4.0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以枢椎棘突螺钉的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方向与矢状面夹角15°~20°,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置入后,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标本进行扫描重建。测量螺钉在骨内的实际深度,记录椎弓根螺钉和棘突螺钉置钉失败、穿破椎弓根、进入椎管或置入横突孔的螺钉数目。结果: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无明显的技术困难。棘突螺钉未见螺钉置入椎管和劈裂棘突,但椎弓根螺钉有1枚螺钉突出椎弓根外侧皮质,侵犯横突孔。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钉道长度为(21.4±1.4)mm,稍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23.7±1.0)mm,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87,P>0.05)。结论:枢椎棘突基底部具有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枢椎棘突螺钉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对安全、简单。
-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孙韶华林华杰冯建翔胡勇赵刘军周雷杰
- 关键词:枢椎内固定器解剖学摄影测量法
- 经椎间孔内镜下手术治疗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
- 目的观察经皮侧后外侧椎间孔镜治疗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队列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例行经皮侧后外椎间孔镜治疗的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的水平为L4-5(n=8)...
- 刘观燚周雷杰马维虎
- 颈椎脊髓损伤的早期救治
- 贾连顺徐荣明朱巍邵将周许辉叶添文马维虎朱彦昭宋滇文刘观燚
- 该研究属于骨外科学领域。在战时及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有大规模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需要紧急救治。如何诊断和治疗脊柱脊髓损伤,是各国政府和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军事医学课题。而大约55%急性脊髓损伤发生于颈髓,颈髓损伤的死亡...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细胞学手术治疗
- 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下颈椎不稳患者28例,均采用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运用Klekamp技术,以侧块中心点内侧1mm为进钉点,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上尾倾40°,在冠状面上外倾20°,行四层皮质固定。其中经关节螺钉作为锚钉结合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使用21例,单独应用经关节螺钉固定7例,其中联合前路手术13例,均行植骨融合术。结果:共置入86枚经关节螺钉,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和神经根损伤等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3年,平均17个月。1例患者的1枚螺钉术后1个月出现松动,经加强外固定3个月后植骨融合。其余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固定可靠及经济等优点,值得更广泛使用。
- 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经关节螺钉
- 胸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胸椎标本,仔细解剖胸椎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7mm为进钉点,在T1.2、T5.6T9.10直视下置入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通过直接的置钉和CT重建,观察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实际置钉的可行性,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所有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由上位胸椎下关节突经关节突关节,进入下位胸椎的椎弓根,成功置人下位胸椎的椎体内。重建CT测量发现螺钉在横断面的外倾角度为2.1°±0.7°,在矢状面的尾倾角度为41.4°±3.2°,在各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的螺钉钉道长度为(40.6±4.9)mm,钉道长度由上胸椎向中、下胸椎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9,P〈0.01)。结论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
-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赵红勇孙韶华林华杰许楠健朱彦召
- 关键词:胸椎内固定器解剖学
-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_(1-2)不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被引量:8
- 2009年
- 总结27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上颈椎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做好牵引护理,让患者及家属观看牵引治疗实景,牵引时在患者颈后横放1条约3~4cm高的条形卷巾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前凸位;术前做好沟通和呼吸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术后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2~3d指导患者在颈托固定保护下坐起或下地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因术后出血、水肿波及延髓,引起循环、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警惕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防止出现脊髓损伤、水肿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切口与引流管情况,防止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患者术后X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侧块和椎弓根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均已达到骨性融合。
- 竺亚刘观燚马维虎
- 关键词:颈椎不稳椎弓根螺钉寰枢椎后路护理
- 一种椎弓根螺钉组件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弓根螺钉组件,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所述椎弓根螺钉包括钉体和钉体顶部的钉头,所述钉体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底部封闭,所述钉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侧贯通的钉侧孔,所述钉侧孔与中心孔连通,还包括旋...
- 李国庆王扬冯乐玲马维虎刘观燚
- 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不稳定的应用
- 目的探讨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在下颈椎不稳定的临床应用。方法治疗下颈椎不稳28例, 后路应用经关节螺钉,其中作为锚钉结合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使用21例,单独螺钉固定7例,共置入86枚经关节螺钉。运用Klekamp技术,以侧块中...
- 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黄雷应江伟蒋伟宇
- 文献传递
- 颈椎后路经关节螺钉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应用
- <正>目的探讨后路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5月,对2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关节螺钉 AXIS 钢板固定10例;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ORION 钢板...
- 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阮永平孙韶华黄雷应江伟蒋伟宇
- 关键词:颈椎脱位经关节螺钉
- 文献传递
-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 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胡勇朱颜召
- 关键词:枢椎椎板螺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上颈椎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