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赞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海水珍珠中杂色部位的电镜观察与成分分析
- 为了了解珍珠呈杂色的成因,借助电镜观察对比珍珠杂色部位和无杂色部位的细微结构;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珍珠杂色部位的组成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水珍珠杂色部位的主要无机成分为文石晶体,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烯类有机物和...
- 罗剑秋杨磊劳赞李思东欧阳茜茜陈进
- 关键词:扫描电镜红外有机物
- 文献传递
- 珠母贝人工培育黑珍珠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不同术前处理方法、不同贝龄和不同珠核规格的实验条件,探讨珠母贝(Pinctadamargaritifera)育珠效果的影响因素。术前处理方法包括温差促排和阴干促排,贝龄设为1.5龄、2.0龄、2.5龄和3.0龄,珠核直径设为5.5mm、6.0mm、6.5mm和7.0mm。经1个月的休养和21个月的育珠,结果显示,休养与育珠期间,温差促排、阴干促排和未处理组间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留核率、收珠率和优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温差促排组和未处理组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留核率、收珠率和优珠率;4个贝龄组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5龄组具有最高的成活率,2龄组具有最高的留核率和收珠率,3龄组具有最低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4个珠核规格组间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0mm组和7.0mm组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留核率和收珠率。研究结果说明,术前处理具有明显提高珠母贝植核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珠母贝第一次植核的最适贝龄应是1.5~2龄;珠母贝第一次植核的珠核适宜规格为6.0mm。本研究旨在为优质珍珠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 符韶邓陈茂黄海立梁飞龙邓岳文劳赞梁盛
- 关键词:珠母贝术前处理育珠
- 海水养殖珍珠杂色物质的结构与成分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了解海水养殖珍珠出现杂色异型的原因,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海水养殖珍珠杂色物质的细微结构,并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珍珠杂色部位的成分进行分析。经过电镜观察发现杂色珍珠从外到内具有以下结构:珍珠层-棱柱层-过渡层-杂色层-珠核。其棱柱层大约20μm,过渡层大约10μm,杂色层厚度不均匀,最厚处可达50μm。实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珍珠杂色物质主要是由无机文石晶体与蛋白质类有机物粘合而成的、具有网孔状叠层结构的特殊物质。
- 罗剑秋杨磊劳赞李思东欧阳茜茜陈进
- 关键词: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红外光谱
- 马氏珠母贝二次插核的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为探索珍珠培育的新途径 ,提高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 ,利用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进行第二次插核育珠 ,结果表明 :二次插核珠的珍珠层6个月就达418μm±105μm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优质珍珠的产生率达40% ,育珠贝的存活率达95% ,在每只贝插一珠核的情况下留核率仍高达0.95 ,二次插核对马氏珠母贝的重复利用率为34%。因此 ,马氏珠母贝二次插核培育珍珠技术 ,能重复利用贝体 ,缩短育珠期 ,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 劳赞梁盛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珍珠养殖育珠
- 珍珠的成分、结构及呈色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2年
- 珍珠既具观赏价值,又是名贵的中药材料。珍珠的成分及结构对其品质的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珍珠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等相关领域的进展,系统而简要介绍珍珠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欧阳茜茜杨磊罗剑秋劳赞陈进
- 关键词:呈色
- 紫蛤生态的观察被引量:8
- 2003年
- 对紫蛤Soletellina violacea Lamarck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相对密度对紫蛤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蛤生活在中低潮区至潮下带15~30cm的细沙底,自然分布海区的水温变化范围为9~33℃,pH值为6.9~8.6,海水相对密度的适宜范围为1.004~1.029,最适相对密度范围为1.005~1.027,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要食料。雌雄异体,一年有二次繁殖期。鲜出肉率为59.99%,24h 60℃烘干后的干出肉率为11.75%。
- 劳赞
- 关键词:生态
- 凡纳滨对虾常见养殖模式下养殖后期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0
- 2007年
- 对凡纳滨对虾几种常见养殖模式后期的浮游植物及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因养殖模式、养殖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等原因变化很大,其群落组成由最少的11种到最多的28种不等;其优势种与次优势种中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为主,甲藻门、裸藻门偶有出现,主要优势种有小环藻、波吉卵囊藻、中肋骨条藻、颤藻、林氏藻、裸甲藻、胶球藻、小席藻、腔球藻等,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由高至低依次为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海水土池粗养模式、低盐度养殖模式、咸淡水半精养模式、工厂化集约养殖模式、高位池集约养殖模式,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均匀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细胞密度485.9× 10^4~35459.8×10^4 L^-1,在高密度精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在早期呈负相关,在后期则几乎同步增长;在低密度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的密度与无机氮、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始终呈负相关.各养殖模式pH值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密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密度养殖宜采用高位池分级精养模式,低密度养殖宜采用海水土池粗养模式.
- 张才学劳赞刘玉莲区兆伟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浮游植物
-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的研究被引量:28
- 2003年
- 实验结果表明:经术前处理后的插核贝休养期存活率为95 2%,育珠期存活率达85 5%,每贝只插1个核,休养期留核率为0 86,育珠期留核率达0 71。珍珠的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珍珠的生成率高达34 6%,比对照组高出27 5%。
- 劳赞邓陈茂梁盛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
- 珠母贝人工苗网箱中间培育方法
- 一种珠母贝人工苗网箱中间培育方法,在内湾海区设四周有网衣的浮排网箱,网箱表面盖两层透光率为95%的遮光网,将附有珠母贝人工苗的条状附着器固定在网箱的横绳上。另一端绑一坠子,吊养在浮排网箱内,定时更换网衣和收集脱落在底网的...
- 邓陈茂黄海立符韶梁盛劳赞
- 文献传递
- 施氏獭蛤的生态观察被引量:15
- 2005年
-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 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深度达21 cm.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 ℃,盐度11.50~33.00,pH值8.2~8.4,透明度4~7 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繁殖期在5~9月.其肉供食用,是较珍贵的食品,可以发展人工增养殖.
- 蔡英亚劳赞陈东
- 关键词:生态习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