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梅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国家权力扩张下的民族地方政治秩序建构——晚清康区改流中的制度性选择被引量:10
- 2008年
- 鸦片战争以后,中央王朝逐渐意识到对民族地方社会的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摒弃了以"羁縻怀柔"为基本原则的传统治边政策,代之以寻求边疆与内地政治体制一体化。从传统中寻求到的制度性变革被视为国家扩张权力的有效途径,改土归流这一传统的改革措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全新意义。对康区的改流规划,经历了仿金川五屯改制、增设厅道、仿宁夏青海之例采用军府制、新建行省等不同方案的讨论和尝试,最终结果选择了"设立军府制的川滇边务大臣衙门"。康区的改土归流,是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对民族地方事务从有限干预到全面干预的转变过程。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多元权力中心和自治因素,在清末的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弱化和消失。
- 卢梅
- 关键词:国家权力政治制度
- 解读康区
- 2003年
- 以前看过一本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地球的故事>,90年代重新出版时书名叫<房龙地理>.书中有一小段关于西藏的错误百出的描述,速写风格的插图把西藏地形画得看上去活像一个火山口--周围高山耸立,中间却像湖水一般平坦.尽管如此,这张不高明的示意图还是抓住了这片高原的地理特征.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昆仑山脉、西北的喀喇昆仑山脉和东部的横断山脉,拱围着藏族同胞栖息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横亘其中,低洼的河谷,就是藏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他们把自己的故乡,诗意地形容为"大山的海洋".在高山峻岭的天然屏障保护下,他们将自己古老的文化传统世代延续着.
- 卢梅
- 关键词:民族文化康巴文化
- 20世纪50年代初康藏公路建设中的社会动员被引量:1
- 2021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康藏公路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工布地方的党组织通过动员藏族上层人士来组织基层群众参与国家建设,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一时期党在工布地区的社会动员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为基础展开的。与此同时,原有的旧制度被改造利用以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藏族的上层人士、藏工和运输员在参加施工和运输支援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新中国的认同和汉藏两个民族间的感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卢梅
- 关键词:社会动员
- 关于加快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8
- 2006年
- 本文在长期实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经济的市场化、执政能力和效率、广大群众的参与、城市化进程、农牧区的现代化、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共八个方面,探讨了藏区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藏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思考和建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格勒旺希卓玛卢梅
- 关键词:藏区文化政治生态旅游业
- 简析1909-1911年清军对藏东南地区的改流设治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清末,金沙江以西的藏东南地区政治格局错综复杂,三类不同性质和层级的管理系统在这一地区同时运行,相互穿插纠结,事权难以统一,加之殖民者的觊觎,对边疆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909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率边军进入金沙江以西的藏东南地区,与驻藏大臣联豫及入藏川军协同作战,控制了工布藏区及察隅、波密、墨脱等地的动荡局面,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做出了积极努力。在进军过程中,清政府的基层官员还完成了对藏东南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状况的初步调查,绘制舆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卢梅
- 关键词:藏东南政治生态
- 藏文史籍中的木雅诸王考被引量:12
- 1996年
- 藏文史籍中提到过几个“木雅王”的名号,其实际所指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指出其中的sehvu为西夏太祖继迁,gaihu为太宗德明,gairtsu和duspangonu为景宗元昊,rgyalrgod为桓宗纯,rdorjedpal为末帝。
- 卢梅聂鸿音
- 关键词:西夏文献民族研究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