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胜义
- 作品数:8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堆芯节块程序SHANG 的升级及工程应用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自主开发的三维堆芯节块程序SHANG已于2001年正式应用于秦山30万千瓦核电厂的换料堆芯设计和燃料管理分析.目前,其升级版(2.0版)也已完成.本文扼要介绍SHANG2.0版中更新的主要计算方法和相...
- 司胜义
- 关键词:堆芯
- 堆芯核设计程序系统的不确定性综述
- 本文以核设计程序系统的计算流程为主线,分析了现行的技术框架下核设计程序系统各个环节的计算不确定的来源,指出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核设计计算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的薄弱环节,并介绍了国际上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案或技术趋势。
- 司胜义
- 关键词:不确定性
- 文献传递
- 一种控制棒组件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棒组件,包括共用螺杆、与所述共用螺杆端部固定连接的分叉的连接架、与所述连接架连接的若干控制棒束长杆、以及与所述控制棒束长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的控制棒束,所述控制棒束的组数与控制棒束长杆的个数对应一致。分...
- 申屠军廖亮林千司胜义
- 文献传递
- 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的多样化专设安全系统,其包括一回路非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依靠重力注入给水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全压的能动余热排出子系统、低压非能动安注子系统、水淹和风冷结合的非能动安...
- 林千司胜义廖亮申屠军
- 文献传递
- 压水堆内钍-铀增殖循环研究——堆芯设计被引量:3
- 2012年
- 在全UOX(铀氧化物)堆芯平衡循环的基础上,研究了UOX/PuThOX(钚钍混合氧化物)混合堆芯和UOX/U3ThOX(工业级233 U-钍混合氧化物)混合堆芯的燃料管理方案设计,实现了钍-铀增殖循环。U3ThOX燃料组件在堆内停留6个燃料循环,平均循环长度较参考的全UOX堆芯增加5EFPD;U3ThOX燃料组件卸料后冷却1年时易裂变核素存量较装料时增加了7%。为比较分析,设计了UOX/MOX(钚铀混合氧化物)混合堆芯的燃料管理方案。核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装载PuThOX燃料对堆芯核特性产生的影响与装载MOX燃料类似,硼微分价值和控制棒价值减小、临界硼浓度变大、慢化剂温度系数更负、停堆裕量减小、多普勒亏损更大;2)UOX/U3ThOX混合堆芯和参考的全UOX堆芯具备相似的核特性。
- 毕光文司胜义
- 关键词:压水堆堆芯设计
- SONG多群数据库的设计及制作被引量:2
- 2014年
- 多功能栅格计算程序(SONG)是为适应新型反应堆的研发需求而开发的。在制作与之适应的多群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新型反应堆在燃料、结构材料、冷却剂、慢化剂、能谱、燃耗深度方面的特性。应对新的需求,从燃耗链、能群结构、反应通道、共振参数等方面给出设计方案;利用经评定的核数据文件(ENDF)、核数据加工程序(NJOY)、核数据辅助加工程序(RUNBAT)、多群数据库管理程序(MANLIB),开展多群数据库的制作;针对该多群数据库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数据库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 卑华赵金坤陈其昌司胜义
- 核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以增强核反应堆的余热排出的可靠性。其中核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主冷却剂、余热换热器、非能动给水箱以及喷洒器,工质从非能动给水箱中流至余热换热器的入口,吸收由余热换热...
- 司胜义林千廖亮申屠军
- 文献传递
- 水淹和风冷相结合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淹和风冷相结合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完全自启动、无中间控制环节、可靠性高。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水淹和风冷相结合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池和空气导流罩,冷却水池可淹没安全壳...
- 林千廖亮申屠军司胜义
- 文献传递
- 可燃吸收体燃料的反应性效应与经济性分析
- 2000年
- 介绍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适用于含钆堆芯计算的程序系统,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比较了IFBA与含钆、含铒BAF的反应性效应,分析了它们在工程应用中的经济性。
- 程平东司胜义等
- 关键词:燃料棒
- 多样化非能动衰变热排出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事故情况下的衰变热排出是涉及核安全的重要方面。采用非能动方法来排出衰变热对于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性非常有益。在目前一些先进反应堆中通过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非能动安注系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等安全子系统,形成多样化的从堆芯到最终热阱的非能动衰变热排出渠道。论文对多种非能动衰变热排出方法和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比较分析了这些非能动衰变热排出方法的共性特征和区别,探讨了非能动衰变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原理。通过对传热过程分解,将这些衰变热排出方法表达为一些基本传热形式的不同组合方式,根据不同的组合可获得多样化的非能动衰变热排出方法和新的系统设计方案。
- 林千司胜义
- 关键词:非能动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