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二甲基乙酰胺
  • 2篇毒性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新装修居室
  • 1篇乙酰胺类
  • 1篇噪声
  • 1篇职业病
  • 1篇职业卫生
  • 1篇职业中毒
  • 1篇中毒
  • 1篇四肢
  • 1篇四肢乏力
  • 1篇天冬氨酸氨基...
  • 1篇听力
  • 1篇听力损伤
  • 1篇装修居室
  • 1篇彗星
  • 1篇酰胺类
  • 1篇微核
  • 1篇微核试验

机构

  • 8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8篇吴国华
  • 8篇周连芳
  • 7篇寿卫国
  • 3篇陈绍兰
  • 2篇薛振宇
  • 2篇楼建林
  • 1篇李峰
  • 1篇李颖
  • 1篇贾和祥

传媒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二甲基乙酰胺对作业工人肝脏的损害效应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职业性二甲基乙酰胺(DMAc)接触对肝脏的损害效应。方法收集氨纶工厂近2年作业场所DMAc的监测数据,按工作岗位DMAc浓度是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20mg/m^3),将DMAc作业人群分为低接触组(259人)和高接触组(165人),选择不接触毒物的工人作为对照组(309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他可能影响肝功能的因素,以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判定研究对象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DMAc接触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8.3%,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DMAc致肝脏损害44例,发生率为10.38%(44/424),其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1者41例,占93.18%(41/44),35例为胆汁淤积型肝病,9例为肝细胞性肝病。结论DMAc可引起接触工人的肝脏损害,分型为肝细胞性肝病和胆汁淤积型肝病。
寿卫国周连芳吴国华陈绍兰
关键词:乙酰胺类职业卫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某企业氯氮平中毒的调查
2010年
2009年6月25日,我区某预制构件企业有3名员工出现嗜睡、头晕、四肢乏力、口齿不清、流涎等症状,当地医院以“疑似职业中毒”向卫生部门报告,遂按职业中毒开展调查。经调查,自2008年5月起该企业就出现类似上述症状的患者,至2009年7月,该企业陆续有8例患者(14人次)出现相同症状,分析发病症状、工作环境调查和患者血尿检测后排除了职业中毒,可能系氯氮平中毒所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贾和祥寿卫国薛振宇周连芳吴国华李峰李颖
关键词:环境调查氯氮平中毒发病症状职业中毒四肢乏力口齿不清
二甲基乙酰胺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周连芳寿卫国吴国华
关键词:二甲基乙酰胺毒性
职业噪声暴露与吸烟联合作用对听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职业噪声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性听力损伤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职业性疾病,但噪声并不是引起职业性听力损伤的惟一因素。研究发现吸烟也是听力损伤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吸烟可能通过损伤内耳毛细胞及导致内耳组织缺氧加重噪声暴露所导致的听力损伤。
周连芳吴国华寿卫国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伤吸烟
职业性二甲基乙酰胺暴露的危害研究
寿卫国周连芳陈绍兰吴国华薛振宇楼建林
N,N-二甲基乙酰胺作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替代品,用途极为广泛。萧山区几家氨纶生产企业接触人群较多,日常监管情况表明,企业及员工对二甲基乙酰胺毒性尚缺乏认识,作业人群的职业病防护工作未引起重视,通过对《职业...
关键词:
关键词:职业病
萧山区新装修居室空气质量调查
2008年
目的了解萧山区不同季节新装修居室的空气质量情况。方法在春夏季(4~9月)和秋冬季(1~3月,10~12月)选择装修完毕3个月左右尚未入住的居室48户,检测室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室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的超标率分别为11.39%、14.58%、7.64%和38.17%。不同季节采样的两组居室,甲醛的超标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萧山区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较严重,选择不同季节装修对室内空气质量有影响。
吴国华周连芳
关键词:空气污染甲苯二甲苯甲醛
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观察职业性二甲基乙酰胺暴露的遗传损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职业接触人群所产生的遗传损伤。[方法]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CBMN)和彗星试验(SCGE)检测某氨纶企业DMAc接触工人(30名)及非接触DMAc的对照人员(30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结果]接触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分裂指数分别为(4.67±2.25)‰、(4.56±2.19)‰、(1.82±0.30)‰,对照组分别为(5.00±2.62)‰、(4.89±2.59)‰、(1.73±0.25)‰,两组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彗星尾DNA百分比、细胞尾长、尾相分别为(4.76±2.63)%、(12.60±5.68)μm、(2.51±2.30),对照组分别为(4.49±2.48)%、(11.77±5.01)μm、(2.28±1.89),各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职业性DMAc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和DNA未表现出遗传损伤。
周连芳寿卫国吴国华薛振宇
关键词:二甲基乙酰胺DNA损伤
职业性二甲基乙酰胺暴露的危害研究
寿卫国周连芳陈绍兰吴国华薛振宇楼建林
目前,N,N-二甲基乙酰胺作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替代品,用途极为广泛。萧山区几家氨纶生产企业接触人群较多,日常监管情况表明,企业及员工对二甲基乙酰胺毒性尚缺乏认识,作业人群的职业病防护工作未引起重视,通过对...
关键词:
关键词:二甲基乙酰胺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