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斌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6篇血管
  • 5篇脉络膜
  • 5篇黄斑
  • 4篇断层扫描
  • 4篇新生血管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相干断层扫描
  • 4篇病变
  • 3篇视力
  • 3篇脉络膜新生血...
  • 3篇光学相干
  • 3篇光学相干断层
  • 2篇单抗
  • 2篇单抗治疗
  • 2篇眼底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机构

  • 19篇爱尔眼科医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济南爱尔眼科...

作者

  • 19篇吴斌斌
  • 16篇高汝龙
  • 6篇张静琳
  • 5篇吴德正
  • 4篇李梦媛
  • 3篇唐仕波
  • 2篇林晓梅
  • 2篇汤云霞
  • 1篇梁炯基
  • 1篇林振德
  • 1篇熊露
  • 1篇丁小燕
  • 1篇易魁先
  • 1篇潘间英
  • 1篇邓娟
  • 1篇曾婧
  • 1篇陈韵
  • 1篇刘冉
  • 1篇李加青
  • 1篇于珊珊

传媒

  • 6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新医学
  • 1篇眼科学报(英...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黄斑区形态及功能的改变
吴斌斌邓娟
不伴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部形态和功能检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伴明显视力下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部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对DR 0期组(未发现DR改变)、Ⅰ~Ⅱ期组及Ⅲ~Ⅳ期组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检查,并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相比较。结果:OCT检查确定DRⅠ~Ⅱ期组有3眼(10.0%)及DRⅢ~Ⅳ期组有6眼(23.1%)存在黄斑水肿。DRⅢ~Ⅳ期组各方位神经上皮层厚度比相应方位的正常组及DR 0期组增加(P<0.05)。同正常对照组相比,mfERG检查发现DR0期组、DRⅠ~Ⅱ期、DRⅢ~Ⅳ期组P1、N1波振幅下降,反应密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P1、N1波潜伏期未见延迟(P>0.05)。同DRⅠ~Ⅱ期组相比,DRⅢ~Ⅳ期组P1波及N1波潜伏期轻度延长、振幅下降、平均反应密度降低(P<0.05)。结论:视力无明显下降的DR患者中,随病情的加重,无论形态和功能上均已有异常,功能异常早于形态异常。
吴斌斌邓娟姚翠群何蜀莹高汝龙梁炯基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焦视网膜电图
形态功能检查在治疗视网膜下结膜吸吮线虫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形态功能检查对治疗眼内寄生虫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一例女性、32岁、视网膜下寄生虫患者的治疗前后,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红外照相、FFA、OCT、视野、ERG、全身血液检查、脑部CT等各项检查,看其临床意义.结果...
高汝龙何曼莎李梦媛吴斌斌唐仕波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CNV患...
吴斌斌高汝龙姚翠群林晓梅汤云霞
雷珠单抗治疗外伤性虹膜晶状体新生血管一例
2017年
患者女性,49岁.于2012年12月4日以"鹤啄伤左眼1月"为主诉就诊,当时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经过不详,5d前上述症状加重,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健康.
邓一鹏吴斌斌林振德高汝龙熊露
关键词:葡萄膜炎
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38例经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并筛选对患者最终视力恢复有预测意义的因素。【方法】38例CRVO-ME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5 g/L的贝伐单抗0.05 mL,必要时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根据12月时视力恢复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W组(24例)为视力恢复良好组(Well-gainer);P组(14例)为视力恢复不良组(Poor-gainer)。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线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特征。【结果】P组患者治疗前存在黄斑缺血者比W组多见(W组:11/24,45.8%;P组:11/14,78.6%;P=0.049)。W组患者平均年龄比P组患者小(W组:51.21±11.69;P组:57.50±6.76;P=0.043),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W组:1.40±0.59;P组:1.03±0.46;P=0.04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大于4行Snellen视力表的患者比率高(W组:83.3%,20/24;P组:14.3%,2/14;P<0.001)。首次注射后1月视力提高与最终视力呈正相关(r=0.624,P<0.001)。中央黄斑厚度下降程度与视力改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r=0.269,P=0.193)。【结论】年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黄斑缺血等因素可能是影响最终视力恢复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治疗前视力较低的年轻患者最终视力恢复较理想,治疗前即已有黄斑缺血的患者往往最终视力恢复欠佳。首次注射后1月时视力恢复程度对最终视力有预测价值。对CRVO-ME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需慎重评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讲明重复治疗的可能和最终的视力预后。
丁小燕李加青于珊珊吴斌斌曾婧刘冉潘间英唐仕波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贝伐单抗
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以维替泊芬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对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5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黄斑区CNV患者临床资料,包括PDT治疗后12周及24周的视力、眼底改变及OCT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12周视力提高10眼(22.2%),视力保持不变35眼(77.8%),无患眼视力下降。FFA/ICGA检查示CNV病灶消退21眼(46.7%),CNV病灶减轻15眼(33.3%),CNV病灶复发9眼(20.0%)。治疗后24周复查,视力提高23眼(51.1%),保持不变21眼(46.7%),视力下降1眼(2.2%)。CNV病灶消退40眼(88.9%);CNV病灶复发5眼(11.1%)。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全身或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PDT治疗黄斑区CNV安全有效,能减轻CNV的渗漏。
吴斌斌高汝龙姚翠群汤云霞林晓梅李梦媛邓一鹏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
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根据该结果选取槲皮素的最佳作用浓度,进行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酶复合物的活性测定。结果高糖培养的RPE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中以100 mmol/L的浓度作用效果最强,与高糖培养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的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高糖组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由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激活和线粒体保护实现的。
张静琳易魁先陈韵武哲明吴斌斌高汝龙
关键词:槲皮素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宽扫描模式在眼底病诊断中的意义
张静琳李梦媛吴德正高汝龙吴斌斌姚翠群
黄斑区小动脉阻塞
2011年
患者男性,42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11年4月25日到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d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静脉滴注“血栓通”钳‘剂,症状无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无血管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眼前指数;眼压右眼为13mmHg(1mmHg=0.133kPa),左眼为14mmHg。右眼检查正常。左眼前节正常,左眼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4。临床诊断:左眼黄斑区小动脉阻塞合并内界膜牵手拉综合征。
张静琳吴德正姚翠群高汝龙吴斌斌
关键词:动脉阻塞视力突然下降医院就诊免疫性疾病血管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