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新云

作品数:5 被引量:2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自然科学总论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莫里森
  • 3篇种族
  • 3篇黑人
  • 2篇美国黑
  • 2篇美国黑人
  • 2篇黑人文学
  • 1篇蓄奴制
  • 1篇压抑
  • 1篇言说
  • 1篇上帝
  • 1篇奴役
  • 1篇权力
  • 1篇种族主义
  • 1篇文本
  • 1篇文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美国黑人文学
  • 1篇民权运动
  • 1篇救助
  • 1篇刻板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吴新云
  • 4篇王守仁

传媒

  • 4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被引量:42
2004年
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是爱。她曾说 :“我写爱或它的缺失。”莫里森在其新作《爱》中通过讲述美国一个黑人家族在民权运动前、中、后期的兴衰历史 ,继续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角度对爱进行严肃的思考。本文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认为莫里森遵循一贯的寓“政治”于艺术的手法 ,以其杰出的才能讲述了一个小范围的大故事。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莫里森将爱置于新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 ,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民权运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黑人的生活状况。莫里森引导读者思考爱的多面性 。
王守仁吴新云
关键词:莫里森《爱》文学评论黑人文学种族主义民权运动
超越种族:莫里森新作《慈悲》中的“奴役”解析被引量:105
2009年
莫里森新作《慈悲》描写了北美殖民地初期蓄奴制对黑人、印地安土著和白人契约劳工等各类奴隶的伤害,以及白人自由人如何为心灵或历史枷锁所累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小说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奴役"的本质,认为莫里森"超越种族"的视角彰显了她对历史、社会和人心的深刻洞察。
王守仁吴新云
关键词:种族蓄奴制奴役美国黑人文学
压抑的符码 权力的文本——美国黑人妇女刻板形象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探讨美国黑人妇女最常见的四个刻板形象(保姆、荡妇、福利母亲、母老虎)形成的历史背景,所包含的多重压迫因素,对黑人妇女的身心影响,说明美国社会的变迁和各种社会话语与权力的互动作用。
吴新云
关键词:刻板形象
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被引量:71
2013年
本文从国家、社区、房子三个层面解读莫里森的新作《家》,讨论小说家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想象:国家层面上的种族歧视造成黑人"无立足之地"的处境,黑人社区保持种族文化,可以成为黑人创伤的"痊愈之地",而"房子"作为黑人"栖身之地"需要有爱和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家"。本文认为《家》在黑人生存状态特别是黑人家庭的呈现上不同于莫里森过去九部小说的做法,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基调。
王守仁吴新云
关键词:房子
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读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被引量:46
2016年
本文聚焦莫里森新作《上帝救助孩子》对童年创伤的描摹,讨论分析深肤色对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性暴力等对各种族儿童的打击,以及如何通过"言说"的疗伤作用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走向心灵的自由和安宁之路。本文认为,该小说关注超越了种族界线的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问题,有不同于莫里森以往小说的当下性和社会现实意义。
王守仁吴新云
关键词:莫里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