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柳松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 H指数:5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IP表达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可以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CPIP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10、50、100、200、500μmol/L Hcy与HUVECs孵育24 h;用100μmol/L Hcy与HUVECs分别孵育1、2、4、8、12、24 h;Real-time PCR检测MCPIP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CPIP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置浓度下,Hcy均可诱导HUVECs中MCPIP的表达(P<0.05),其中以100μmol/L Hcy作用24 h时MCPIP表达量最多;100μmol/L Hcy与细胞作用2 h时后MCPIP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即有明显增高(P<0.05),并存在时间依赖效应。结论 Hcy可诱导HUVECs中MCPIP的表达,这可能与它致As的机理有关。 吴柳松 冯永怀 钱民章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LN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研究 吴柳松 韩春生 陈艳 谭梅GPs抑制miRNA122表达及调节脂代谢酶活性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Gypenosides,GPs)能否抑制miRNA122表达及调节脂代谢酶活性发挥降血脂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高脂模型(M)组、辛伐他汀(S)组、GPs(G)组,除C组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3组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将GPs溶于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中,灌胃给药。C组和M组每天灌0.3%CMC-Na(1 m L/100 g),G组每天灌GPs 160 mg·kg-1,S组每天灌辛伐他汀5 mg·kg-1,连续进行8周。最后一次给药后禁食12 h,用7%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取腹腔动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称肝脏组织湿重,测定肝指数;提取肝脏总RNA,Real time-PCR测定肝脏miRNA-122的表达;另制备肝脏组织匀浆,测定肝酯酶(HL)、脂蛋白酯酶(LPL)、HMG-Co A还原酶活性;做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与M组比较,S组、G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与M组大鼠比较,S组、G组肝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与M组比较,S组、G组大鼠肝脏miRNA-122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M组比较,S组、G组HMG-Co A还原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HL、LPL活性明显升高(P<0.05);GPs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道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结论:GPs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脂肪病变,其降脂机理与其抑制miRNA-122表达及调节脂代谢酶活性,抑制体内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有关。 吴柳松 冯永怀 钱民章关键词:绞股蓝总苷 高脂血症 LN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LNK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AL(ALL 42例,AM L 38例)患者骨髓中LNK m 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的LNK蛋白表达量。以正常的志愿者(16例)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ALL和AM L组的LNK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7,P=0.021),ALL组与AM L组之间LNK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LL和AML组中的LNK表达水平均与危险程度呈正相关(P=0.000,P=0.004,r=0.5,r=0.386),且ALL和AML组中高危组的L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P=0.032),AML和ALL组的中危组(P=0.239,P=0.609)及标危组(P=0.974,P=1)L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危险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急性白血病患者LN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增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LNK基因表达高于正常人,与患者危险度呈正相关。 罗茜 谭梅 吴柳松 田润梅 容颖 苏琼 朱平 陈艳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一种血液内科用具有一次性防护外壳的采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内科用具有一次性防护外壳的采血装置,包括收纳盒、采血针管和采血真空管,所述收纳盒的内部底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且第一定位块上安装有采血针管,并且第二定位块上安装有采血真空管,所述... 冯永怀 吴柳松 毛星星 彭志元 杨春秀 伞景辉文献传递 MMP-26、TIMP-4和MMP-9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蛋白-4(TIM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DLBCL发生及进展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了95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MMP-26、TIMP-4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例)相比较,不同类型的DLBCL高表达MMP-26、TIMP-4、MMP-9。MMP-26表达阳性率与免疫分型有关(P<0.05),生发中心型(GCB)中MMP-26的表达低于non-GCB中MMP-26表达,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疾病部位无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关,Ⅲ期、Ⅳ期患者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与免疫分型、年龄、性别、结外病变无关(P>0.05);TIMP-4的表达与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结外病变均无相关性关(P>0.05)。DLBCL病理组织中MMP-26与TIMP-4表达无相关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结论:MMP-26、MMP-9协同表达于DLBCL,MMP-26可能参与DLBCL的发展及侵袭性,MMP-26的表达与DLBCL病理亚型有关,MMP-26可能作为DLBCL分型的参考指标,并有助于对DLBCL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其本身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冯永怀 吴柳松 苏俊 冯子芳 陈琦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MMP-9、VEGF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MMP-9、VEGF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DLBC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MMP-9、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DLBCL发病及侵袭进展的关系。结果 MMP-9、VEGF在DLBCL中表达率分别为78.46%(51/65)、67.69%(44/65),均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Ⅲ、Ⅳ期患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但与伴发症状、发病部位无关(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及伴发症状有关(P<0.05),但与发病部位无关(P>0.05);MMP-9、VEGF的表达无相差异性(2=0.94,P>0.05)。结论 MMP-9、VEGF在DLBCL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淋巴组织恶变有关。 冯永怀 吴柳松 冯子芳 肖庆邦 陈琦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MP-9 VEGF 绞股蓝总苷对PCSK9基因表达及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gypenosides,GPs)对大鼠肝脏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表达及辛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模型组(model组)、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组)、GPs组和GPs与辛伐他汀联合用药组(combined组)。除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3组大鼠均喂食高脂饲料。将GPs溶于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中,用灌胃方式给药。Control组和model组灌0.3%CMC-Na(1mL/100 g),GPs组灌GPs 160 mg·kg^(-1)·d^(-1),simvastatin组灌辛伐他汀5mg·kg^(-1)·d^(-1),combined组灌两者联合剂量。实验8周后,处死大鼠。取腹腔动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称大鼠体重及肝脏组织湿重,测定肝指数;取肝脏用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作常规形态学检测;另取肝脏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测定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mRNA表达;提取肝脏总蛋白,Western blot测定PCSK9和LDLR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与model组大鼠比较,simvastatin组、GPs组以及combined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HDLC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与model组大鼠比较,simvastatin组、GPs组以及combined组肝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高脂血症性大鼠出现脂肪肝病变;Simvastatin组、GPs组以及combined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有不同程度减轻,尤以combined组效果显著。与model组比较,simvastatin组PCSK9和LDLR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GPs组以及combined组PCSK9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GPs组LDLR的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combined组LDLR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Simvastatin组PCSK9和LDLR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s组和combined组的PCSK9蛋白表达� 吴柳松 钱民章关键词:绞股蓝总苷 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辛伐他汀 G6PD活性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967年WHO推荐的Zinkham法检测74例AL(ALL 50例,AML 24例)患儿外周血中G6PD活性,分析其活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70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中G6PD活性作为对照。结果:ALL和AML组的G6PD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00,P=0. 000),ALL组与AML之间G6PD活性无统计学差异; AL患儿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无感染组(无细菌和真菌感染),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2,P=0. 001,P=0. 001),真菌感染组再分别与细菌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4,P=0. 019); AL患儿的G6PD活性与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线性相关(P=0. 000,P=0. 001,r=0. 465,r=0. 434); G6PD活性缺乏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G6PD活性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149)。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G6P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健康儿童,与患儿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线性相关,G6PD活性降低易罹患真菌感染,且感染更严重。 苏琼 黄成双 吴柳松 罗茜 田润梅 陈艳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 真菌感染 LN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研究 韩春生 吴柳松 谭梅 朱平 卜方定 张英 陈艳 伍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