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斌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侧双向格林手术治疗罕见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被引量:2
- 2008年
- 1病历摘要
男,11岁,体重27kg。白幼口唇紫绀。查体:口唇紫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A2亢进。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劳损。超声检查示心房内脏完全反位,上腔静脉位于左侧;右心室双出口(I.D.D.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B型),单心房。动脉血氧分压44.1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80.1%。
- 刘美明吴洪斌张延安霍玉峰王维李健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例
- 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房的矫正手术治疗21例被引量:1
- 1997年
- 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房的矫正手术治疗21例吴清玉薛淦兴吴洪斌本文总结分析1979年以来本院外科诊治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房并与其它心脏畸形并存23例(其中矫正手术21例)经验。一、临床资料患者男8例,女15例,年龄14个月至25岁(平均7.17岁)。术前辅...
- 吴清玉薛淦兴吴洪斌
- 关键词:左上腔静脉矫正手术
- 单中心146例复杂性大动脉转位的早期结果分析
- 目的:单纯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进行动脉调转手术近、远期疗效满意。复杂性 TGA 由于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弓病变和肺动脉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等畸形,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高于前者。本文总结单中心146例...
- 胡盛寿吴洪斌李守军刘迎龙沈向东闫军王旭
- 文献传递
- 室间隔完整的超龄大动脉转位患儿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
- 李守军吴洪斌胡盛寿刘迎龙沈向东王旭李永青
-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被引量:8
- 2007年
-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 胡盛寿吴洪斌宋云虎王立清凤玮
- 关键词:巨大室壁瘤心内膜左心室室壁瘤传统术式冠心病病人
- 室间隔完整的超龄大动脉转位患儿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
- 目的:出生后2~3周是伴有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患儿进行动脉调转手术(Artery Switch Operation,ASO)的最佳手术时机,超过这个年龄患儿的左心室心肌退化,直接行动脉调转术后可能难以...
- 李守军吴洪斌胡盛寿刘迎龙沈向东王旭李永青
- 文献传递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心肌缺血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出现围术期心肌缺血 (PM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6 80例 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 PMI将其分为 PMI组 (30例 )和非PMI组 (2 6 5 0例 ) ,分析 CABG后出现 PMI的危险因素。 结果 PMI组中 11例进行急诊再血管化 ,其余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或药物治疗 ;院内死亡 7例 ,死亡率为 2 3.3%。心绞痛症状缓解 2 2例 ,心电图完全或部分复原 9例 ,残留心肌梗死改变 14例。非 PMI组院内死亡 5 8例 ,死亡率为 2 .2 %。两组死亡率之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χ2 =5 6 .0 4 ,P=0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术前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和术中内膜剥脱为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PMI是 CABG术后一种比较危险的并发症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及早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尤为重要 ,对于因旁路血管堵塞造成的 PMI,急诊再次血管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措施。
- 吴洪斌胡盛寿吴清玉朱晓东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心肌缺血
-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手术死亡及术后恢复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214例3岁以下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死亡及术后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小儿心外科单病房共实施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1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收集术前、术中及术...
- 郑哲王现强李守军胡盛寿吴信郭少先吴洪斌张惠丽
- 文献传递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2 5例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CABG)患者的PTCA前后的临床资料。PTCA后心绞痛症状未缓解者 5例 ,术后 2天至 17个月复发心绞痛 2 0例 ,平均再狭窄发生时间PTCA后 4 6个月。一次PTCA后选择CABG者 19例 ,2次 4例 ,3次 2例。除PTCA或支架部位处发生再狭窄外 ,5例狭窄以远冠状动脉病变加重 ,2例出现左室室壁瘤。结果 2 5例患者共移植旁路 79支(平均 3 2支 ) ,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随诊 14例 ,时间为 2~ 15个月 (平均 7 7个月 )。 1例术后 6个月出现胸闷 ,余无心绞痛 ,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治疗方法应视冠状动脉病变分布特点而定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应于前降支病变 ,其创伤小 ,远期疗效佳 ;多支弥漫性病变者应选择常规CABG充分血运重建 ,可获得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 胡盛寿吴洪斌吴清玉朱晓东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再狭窄CABG
- 室间隔完整的超龄大动脉转位病儿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超龄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TGA-IVS)病儿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的早、中期结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收治年龄超过3周的TGA.IVS病儿36例,占同期TGA行动脉调转术(AS0)病儿的23.9%。男26例,女10例;年龄22—2190d,其中小于3个月20例,大于1岁3例;体重3.5—19.0kg,平均(5.4±2.9)kg。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手术组(A组)21例和分期手术组(B组)15例。B组先进行左心室功能锻炼,二期再进行ASO,其中快速二期手术14例,长期二期手术1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和术前左、右心室压力比值(LVP/R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例随访2—74个月,平均(20.3±19.1)个月。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肾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死亡3例,3年生存率为88.8%。生存病儿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良好,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结论错过手术最佳时机的TGA-IVS病儿,参考术前超声和术中测压情况合理选择一期或分期ASO,并加强术后管理,治疗效果满意。
- 吴洪斌李守军胡盛寿刘迎龙沈向东王旭李永青
- 关键词:心脏缺损大血管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