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全 作品数:25 被引量:10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苦参碱组42例 ,应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40例 ,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结果 :苦参碱组显效 34例 ,有效 7例 ,无效 1例 ,有效率 96 7% ;对照组显效 17例 ,有效 13例 ,无效 10例 ,有效率 75 %。两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吴福全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苦参碱 茵栀黄 疗效 自体MSCs修复肝脏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朱海鹏 彭亮 高志良 殷思纯 李发武 杜巍 王艳娜 谢婵 郑玉宝 吴福全 该成果利用自体MSCs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及其强大的多向分化能力和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的特征,将MSCs自体移植到肝衰竭患者的体内,进而分化为肝细胞,恢复肝功能。该研究首先发现: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匀浆蛋白可以促进MSCs向...关键词:关键词:肝衰竭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应答与干扰素-α/β受体启动子-408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FN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基因测序法检测2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轻度38例、中度102例、重度70例)的IFN-α/β受体基因启动子-408位点的SNP。对210例中既往未用过IFN治疗的80例CHB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or 2b(Peg-IFN-α-2a/2b)治疗48周。比较SNP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IFN治疗持久应答(SR)33例(41.3%),非持久应答(NSR)47例(58.7%)。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位点CT基因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R为65%(13/20),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R 29.5%(13/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66,P=0.007)。干扰素治疗SR组IFN-α/β-408位点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与NSR组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为CT杂合基因型的CHB患者可能对Pec-IFN治疗效果较好。 李发武 丁慧俊 王文琦 吴福全 殷思纯 李婉霞 何松美 王艳娜关键词:干扰素-Α Β受体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对15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人白蛋白、血浆;术后4~5d肠内营养(E N)结合肠外营养(PN);术后6~10d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10~18d完全经口进食。术后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 H4~7d。结果:除1例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死于术中术后大出血外,余13例恢复顺利。结论:适当营养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是安全的,有利于术后恢复。 王金林 莫新发 蒋基令 蔡立华 庞泓 刘绍虔 陈宇辉 蓝光明 吴福全关键词:肝移植术后 营养治疗 移植病人 全肠内营养 人白蛋白 经口进食 乙型肝炎病毒核壳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核壳蛋白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构建的野生型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L60V变异核壳蛋白(pEGFP-V60)和I97L变异核壳蛋白(pEGFP-L97)表达载体HepG2阳性细胞株复苏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核壳蛋白表达;TNF-α、Act-D诱导各种HepG2细胞株凋亡,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传导通路中IKK-α、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与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pEGFP-WT组、pEGFP-V60组和pEGFP-L97组核壳蛋白表达基本相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pEGFP-C1细胞株相比,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偏低(P<0.01);4组细胞株IKK-α、IκB-α、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pEGFP-WT组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EGFP-V60和pEGFP-L97组,且三组表达均明显低于pEGFP-C1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野生型和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影响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核壳蛋白影响细胞内caspase-3,8表达有关。 李发武 卢放根 王文琦 吴福全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核壳蛋白 HEPG2细胞 凋亡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状况调查——附276例检测报告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隐孢子虫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金胺-酚染色法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276例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和140例腹泻儿童(腹泻组)及1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有否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先用PCR法检测隐孢子虫DNA,然后行内切酶分析确认;对隐孢子虫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度慢乙肝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1.3%(1/76)、3.3%(3/90)和10.9%(12/110),后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前两者,均为P<0.05。慢乙肝组的隐孢子虫感染率(5.8%,16/276)显著高于腹泻组(1.4%,2/140,P=0.039)和对照组(0.7%,1/140,P=0.013)。慢乙肝组隐孢子虫阳性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动物接触史明显高于阴性者;而农村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亦明显高于城市患者,均为P<0.05。结论:慢乙肝患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健康体检者和腹泻患儿,说明慢乙肝患者对隐孢子虫的易感性增加,临床应予以重视。 李发武 张小红 吴福全 陈万宁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隐孢子虫 改良抗酸染色法 聚合酶链反应 靶向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siRNA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降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PDGF-B靶向siRNA重组表达质粒pSilencer3.l-Hlhygro-PDGF-B siR-NA,将重组质粒转染HSCs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转染后12 h、24 h、36 h、48 h、60 h的增殖抑制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36 h HSCs细胞PDGF-B表达。放免法检测HSCs细胞株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PDGF-B靶向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质粒36 h后,PDGF-B siRNA-1、siRNA-2、siRNA-3干预组的HSCs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质粒转染组(34.04%、14.89%、25.53%VS 3.19%;均P<0.01~0.05);RT-PCR和免疫印迹显示:各siRNA表达质粒阳性HSCs细胞PDGF-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空脂质体组及对照质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免法显示:siRNAs干预组HSCs细胞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表达明显降低,与空脂质体组及对照质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靶向PDGF-B链的siRNA可降低HSCs的PDGF-B基因表达,具有抑制HSCs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 李发武 卢放根 吴福全 王文琦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小干扰RNA 肝星状细胞 HBsAg阳性与肥胖的关系分析 2010年 目的研究HBsAg阳性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512人,检测HBsAg阳性者与HBsAg阴性者之间与肥胖相关的指标(如体重、BMI、腰围、腰臀比等)、及与炎症相关的指标(IL-6、CRP、TNF-α等)以及肝功能、血脂等,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BsAg阴性者相比,HBsAg阳性者的腰围、腰臀比显著增加,但血液中HBV-DNA阳性者和HBV-DNA阴性者腰围、腰臀比、IL-6、CRP、TNF-α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群中,HBsAg阳性与人体朝着向心性肥胖发展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与HBV-DNA阳性相关性不大。 朱海鹏 谢婵 曹焕焕 翟洁卿 程桂轩 吴福全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肥胖 中心性肥胖 炎症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GH4IU,皮下注射,1次/d,连续10d。观察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血糖及血常规等;同时记录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一般状况较前明显好转;血清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明显降低(P<0.05);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糖、血常规无明显改变。结论r-hGH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李发武 欧阳英 吴福全关键词:治疗组 失代偿性肝硬化 重组人生长激素 GH 血常规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和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4组 ,I组 3 0例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Ⅱ组 3 0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Ⅲ组 3 0例单用苦参碱治疗。Ⅳ组 3 0例为对照组。疗程 12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结果 :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 (P <0 0 5 )及苦参碱治疗组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和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发武 吴福全关键词:苦参碱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