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蔚

吴蔚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聚合物驱
  • 2篇油层
  • 2篇油田
  • 2篇驱油
  • 2篇二类油层
  • 2篇大庆油田
  • 1篇渗透率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驱油机理
  • 1篇周期注水
  • 1篇注水
  • 1篇聚合物驱后
  • 1篇聚合物驱油
  • 1篇聚类分析
  • 1篇聚驱
  • 1篇孔喉
  • 1篇孔喉半径
  • 1篇河道砂
  • 1篇非均质
  • 1篇非均质性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吴蔚
  • 2篇郭文敏
  • 2篇刘同敬
  • 2篇吕爱华
  • 1篇李瑞升
  • 1篇闫亚茹
  • 1篇秦积舜
  • 1篇雷占祥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聚驱控制程度的二类油层聚驱参数确定被引量:16
2006年
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设计方案应用水驱控制程度概念,仅在单井日注人量上存在差异,这种方法不适应非均质性严重的二类油层,因此,建立了聚驱控制程度的概念,用来表征不同渗透率分级下井网对油层的聚驱控制程度.根据聚驱控制程度确定二类油层聚驱参数,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应二类油层发育的地质特征,聚驱见效特征明显,预计提高采收率可超过8.2%;萨中开发区注采井距应为125~175m,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应为1200×10^4~^700×10^4;单井年注入速度和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应根据聚驱控制程度个性化确定.
吴蔚
关键词: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
萨中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几点认识被引量:45
2004年
2001年在萨中地区中新201站萨Ⅲ组油层开展了注采井距由250m缩小到175m的上返注聚试验,由于注聚对象为萨Ⅲ组所有油层,试验区平面、纵向非均质严重,注聚后注入、采出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解剖到单井单层,并结合矿场动态、井间示踪监测等手段得出二类油层河道砂规模控制着单井注入能力及聚合物驱油效果、二类油层注聚对象应以河道砂为主、以非河道砂完善注采关系的新认识,将对今后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闫亚茹李瑞升吴蔚
关键词:聚合物驱二类油层河道砂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周期分质注聚合物技术被引量:13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针对不同渗透率地层,研究了不同分子量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与地层孔喉半径的配伍关系,结合周期注水原理,形成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周期注入技术。在考虑聚合物井筒炮眼剪切降黏作用下,地层平均渗透率为35×10-3μm2时,应选用800×104分子量聚合物;平均渗透率为100×10-3μm2时,应选用1 200×104分子量聚合物;渗透率大于300×10-3μm2时,应选用2 500×104以上分子量聚合物;分质注聚合物半周期控制在约3个月为最佳。相比传统笼统注聚合物方法,周期分质注聚合物技术可以综合聚合物驱及周期注水技术,更为有效地提高石油采收率。
郭文敏刘同敬秦积舜雷占祥吴蔚吕爱华
关键词:孔喉半径周期注水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特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聚合物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驱油用剂,具有驱油及示踪双重作用,根据油井见聚与见效关系,可以反映油井见效机理,利用聚合法聚类分析,以油井见聚时间、见效时间、含水率降低幅度和见效有效期为样本因子进行聚类,在分类基础上统计各类储层参数及非均质情况,结果表明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最佳聚驱选井静态资料范围渗透率450mD左右,洛仑兹系数0.3以及突进系数为2左右为最佳聚驱油藏,该结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以及今后聚合物驱的选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郭文敏吕爱华吴蔚刘同敬
关键词:聚合物驱聚类分析非均质性驱油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