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颋

作品数:18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成像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磁共振
  • 2篇单发
  • 2篇单发结节
  • 2篇动脉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螺旋CT
  • 2篇结节
  • 2篇夹层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结节

机构

  • 17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赣南医学院

作者

  • 18篇吴颋
  • 11篇郭少华
  • 9篇刘少强
  • 6篇钟福兴
  • 6篇许红雨
  • 5篇卢绍辉
  • 4篇陈惠
  • 4篇谢春
  • 4篇邱兴庭
  • 4篇李荣芳
  • 2篇许凡勇
  • 2篇郭少华
  • 2篇吴迪
  • 1篇王俊
  • 1篇刘家锋
  • 1篇廖庚进
  • 1篇黄渺新
  • 1篇钟宝元
  • 1篇苏子慧
  • 1篇邱慧林

传媒

  • 14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先天畸形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输尿管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五年来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先天性输尿管畸形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行64排CT平扫、双期增强及延时扫描,并在ADW4.4工作站中利用MPR、CPR、MIP、VR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50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0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输尿管囊肿6例,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3例,所有病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结论:64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及后处理能清楚显示异常输尿管的形态、走形及周围结构关系,是先天性输尿管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苏子慧钟福兴王俊邱慧林刘少强郭少华吴颋许红雨
关键词:64排螺旋CT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MRA影像。结果: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2%,较准确地显示了3 mm以上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吴颋钟福兴郭少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
Moyamoya病的MRI和MRA诊断被引量:2
2008年
郭少华邱兴庭刘少强吴颋陈惠钟福兴
关键词:MOYAMOYA病MRA诊断MRI神经功能缺损颈内动脉
64排CTA心血管后处理技术及心功能测定在法洛四联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64排CTA心血管后处理技术及心功能测定在法洛四联症(TOF)患者术前显示心内外畸形及判断手术指征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术(cardioangiography,CAG)证实的23例TOF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和64排螺旋CT检查,评价心内外畸形并对照左心功能参数。结果:64排CTA共显示93处心内外畸形,诊断符合率为96.8%(93/96)。心功能测定LVDEV(53.2±25.0)m L,LVEF(52.6±13.7)%,与超声心动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A心血管后处理技术及心功能测定对TOF患者能够综合、准确地评价心内外畸形和左心功能,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邱兴庭谢春刘少强许红雨吴颋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心血管造影左心室功能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CT多征象联合鉴别诊断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平扫及单期增强影像特征,应用多征象联合的方法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6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腺瘤7例,甲状腺癌27例),比较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征象(包括是否囊变、增强后结节与甲状腺组织的边界、钙化、甲状腺边缘腺体的完整性、增强扫描结节实性成分密度是否均匀及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区分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使用主次多征象联合方法判断结节性质。结果经χ~2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以上影像征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囊变、增强后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边界不清晰及颈部异常淋巴结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征象(OR值分别为10.672、27.188、94.000),上述3个征象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主要征象,其他3个征象作为次要征象,以2个主要征象加1个次要征象或1个主要征象加3个次要征象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低标准,诊断本组恶性结节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0.9%,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5%。结论 CT平扫及单期增强检查对评估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性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主次多征象联合判断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卢绍辉吴颋吴迪郭少华刘少强
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标准化HRCT MPR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估HRCT及其标准化MPR后处理技术观察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搜集85例(92耳)经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乳突炎症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放大重建后,标准组进行多平面重组(斜轴面、斜冠状面),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并与非标准组结果比较。结果:92耳共276块听小骨及184个关节,标准组HRCT MPR观察125块听小骨破坏,手术证实122块;观察听小骨关节破坏68个,手术证实66个,准确性高于非标准组HRCT观察(χ2=21.652,P=0.000);Kappa值分别0.797,0.828,胆脂瘤型中耳炎(26耳)听小骨破坏率(71.8%)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66耳)听小骨破坏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2,P=0.000)。结论:HRCT结合标准化MPR后处理,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可以准确评估慢性中耳炎症听骨链状况,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破坏率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
卢绍辉吴颋刘官华刘家锋郭少华刘少强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
门静脉癌栓导致肝血异常的CT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钟福兴吴颋廖庚进许红雨郭少华刘少强陈惠许凡勇谢春李荣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肝脏血流动力学动态增强扫描
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低剂量CT灌注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低剂量CT灌注特征,旨在初步研究低剂量CT灌注在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分析20例良性单发结节和10例恶性单发结节的CT灌注表现,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进一步判别分析总结其对甲状腺单发结节性质判断的价值。结果:经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血流量(BF)中位数分别为391.81 m L·100 g^(-1)·min^(-1)、602.10 m L·100 g^(-1)·min^(-1);平均通过时间(MTT)中位数分别为4.76 s、2.19 s;毛细血管通透性(PS)中位数分别为22.24 m L·100 g^(-1)·min^(-1)、26.11 m 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与P值分别为-2.222、0.024;-4.072、0.000;-2.246、0.021;经过Fisher判别分析,以MTT及PS建立判别公式(F值与P值分别为12.808、0.000),回顾性误判本组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低剂量CT灌注可反映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微循环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卢绍辉吴颋吴迪钟宝元郭少华刘少强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灌注
CT对比剂的不同参数在肾脏增强扫描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为了更合理使用CT增强对比剂,并为减少增强对比剂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26例,所有病例均为无CT对比剂检查过敏者,并排除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依据增强扫描中CT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注射速率,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5 mL/s组。所有影像数据传至GE Ad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与分析,于横断层面图像上分别选取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左肾静脉,右肾静脉,左肾皮质,右肾皮质,左肾实质,右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根据测量值对上述结构影像强化情况进行观察,比对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在腹部影像增强图像中对肾脏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肾实质强化值(x±s)分别为287.74±49.83,276.24±44.57,141.61±20.87,136.67±24.50,168.31±25.4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的以上结果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179.71±25.73。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强化值(x±s)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5 mL/s组以上结果为411.83±54.13、405.69±54.03、207.98±37.21、199.32±55.33。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肾脏增强扫描时,浓度不同低流速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单纯腹部脏器增强扫描时选�
吴颋李荣芳卢绍辉
关键词:肾脏CT对比剂图像质量
示剂追踪法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显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运用示剂追踪法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动脉期触发扫描时间,为CT增强扫描准确把握动脉期影像给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24例临床疑诊腹部病变而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00 mg I·m L^(-1)碘海醇注射液;B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50 mg I·m L^(-1)碘海醇注射液。所有检查者均行常规腹部动态三期扫描,从肘正中静脉置入22 G留置针,以3 m L·s^(-1)速率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采用示剂追踪法完成,设置腹主动脉膈肌层面为兴趣区,触发扫描HU值为150 HU,自动触发扫描。结果:A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3~46 s,平均(22.75±4.79)s;B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2~41 s,平均(21.8±5.1)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同时测量腹主动脉CT值,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在注射速率相同情况下,两组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结论: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注射速率3 m L·s^(-1),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00 mg I·m L^(-1)与350 mg I·m L^(-1)时进行腹部增强扫描,示剂追踪法动脉期扫描触发均值时间在21~22 s,实际扫描均值时间27~28 s,与相关教科书提出的25~30 s扫描动脉期时间一致。但示剂追踪法实际扫描最短18 s,最长52 s,更符合个性化扫描要求,因此建议在带有示剂追踪扫描软件的CT扫描设备进行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时,采用示剂追踪法能更准确的抓住动脉期。
吴颋刘风郭少华
关键词:腹部CT增强动脉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