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培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介入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射线
  • 2篇栓塞
  • 2篇伽玛射线
  • 2篇纳米胶束
  • 2篇介入化疗
  • 2篇介入化疗栓塞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肝癌
  • 2篇TACE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蛋白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机构

  • 12篇重庆市中医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作者

  • 12篇周培华
  • 4篇刘翠芳
  • 3篇萧勇
  • 3篇杨华
  • 2篇张松
  • 2篇刘正敏
  • 2篇王毅
  • 2篇舒通胜
  • 2篇邹利光
  • 2篇龚明福
  • 2篇殷捷
  • 2篇方玉
  • 1篇冉启胜
  • 1篇王怀碧
  • 1篇石丹凤
  • 1篇曾国飞
  • 1篇张玉龙
  • 1篇李然
  • 1篇任何
  • 1篇刘阳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成人脑主要供血动脉的MS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测正常脑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主要动脉的起始部内径、走行、形态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脑血管64层MSCTA检查,采用ADW4.2工作站测量各主要动脉起始部内径,观测其走行、形态和变异,并统计各级分支的显示率。结果:正常成人脑动脉常见的变异发生在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大脑前动脉A1段、前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起始段,以后交通动脉变异最大。颈内动脉末段、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在MSCTA上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5%、100%、100%、100%、92.5%、58.8%和72.5%。主要脑动脉起始部内径分别是:颈内动脉末段4.013±0.770mm、大脑前动脉A1段2.709±0.877mm、大脑中动脉3.498±0.640mm、大脑后动脉2.025±0.608mm、眼动脉1.640±0.334mm、后交通动脉1.491±0.697mm及脉络膜前动脉1.460±0.483mm。结论:正常成人脑血管变异主要发生于脑底动脉环,脑血管直径与其供血范围及分布区血流动力学因素相关。
刘正敏王毅张玉龙冉启胜周培华赵建宁
关键词:脑动脉多层螺旋CTCT血管成像
TACE结合体部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结合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和单纯TACE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56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加γ刀放疗组(TACE+SBRT组)与单纯介入组(TACE组)。22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SBRT组34例先行碘油、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明胶海绵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1~3次后,再进行γ刀放疗,用50%等剂量线包绕靶区,处方剂量为400~450cGy/次,共计10~13次,6次/周,肿瘤边缘总剂量达45~52Gy。结果治疗后TACE+SBRT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79.4%,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2.9%和20.6%;TACE组3个月总有效率(近期疗效)为5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和9.1%,两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ACE结合γ刀是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优于单纯TACE。
周培华萧勇王怀碧
关键词:肝癌介入化疗栓塞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弥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对急性脑梗死ADC变化趋势的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5个不同的弥散梯度,即b=200、400、600、800、1 000s/mm2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下的ADC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个不同b值下,病例组ADC值分别为0.64、0.59、0.55、0.47、0.41,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04、0.99、0.92、0.85、0.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b值升高,ADC值具有降低趋势(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ADC值明显降低;DWI不同b值下ADC值不同,二者呈负相关。
陈一鸣刘阳任何梅秀婷周培华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B值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心肌灌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价值。 方法 收集行PCI治疗的患者54例,术前、术后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以术后新出现心肌灌注异常者为阳性,与患者PCI术中溶栓治疗...
曾国飞周培华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磁共振微循环
TACE结合γ-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TACE结合γ射线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并和单纯TACE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56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加放疗组(综合组)与单纯介入组(对照组)。综合组34例中28例先行碘油、顺铂、丝裂霉素、5-...
周培华萧勇王怀碧
关键词:肝癌介入化疗栓塞伽玛射线适形放射治疗
文献传递
靶向Endoglin的CL-PEG-MnFe_2O_4探针构建及体外实验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合成靶向细胞内皮糖蛋白(Endoglin)的CL-PEG-Mn Fe_2O_4分子探针,并探讨其在肿瘤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双重靶向显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与Endoglin特异性结合的多肽CL-1555与超敏感的聚乙二醇两亲片段修饰的Mn Fe_2O_4(PEG-PCL-Mn Fe_2O_4)纳米胶束耦联制备靶向Endoglin的CL-PEG-Mn Fe_2O_4纳米胶束。用CL-PEG-Mn Fe_2O_4标记肿瘤源性血管内皮细胞(VECs)及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通过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核磁共振成像了解纳米粒内皮细胞的结合情况及MRI信号改变。结果:在相同铁浓度下,CL-PEG-Mn Fe_2O_4标记的肿瘤源性内皮细胞的标记率较PEG-PCL-Mn Fe_2O_4高。在铁浓度为0、0.5、1.0、2.0、5.0及10.0μg/m L时,靶向CL-PEG-Mn Fe_2O_4和非靶向PEG-PCLMn Fe_2O_4标记诱导后VECs的标记率分别为0%、(27.75±3.84)%、(61.63±3.12)%、(83.43±3.76)%、100.00%、100.00%和0%、(14.56±3.24)%、(37.53±2.62)%、(51.62±3.32)%、(88.36±4.26)%、100.00%。在T1WI,信号强度呈缓慢升高;在T2W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T2*WI下降更明显。相对于非靶向PEG-PCL-Mn Fe_2O_4纳米胶束标记肿瘤源性内皮细胞和靶向CLPEG-Mn Fe_2O_4纳米胶束标记未诱导内皮细胞,靶向CL-PEG-Mn Fe_2O_4纳米胶束标记的肿瘤源性内皮细胞信号改变更明显,但随着标记铁浓度的增加,该差异逐渐减小。结论:CL-PEG-Mn Fe_2O_4纳米粒在体外能与肿瘤源性VECs和LECs特异性结合,并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测,这为肿瘤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的双重靶向显像提供了实验基础。
杨华龚明福邹利光张松舒通胜周培华
关键词:纳米胶束
MnFe_2O_4纳米胶束合成及其应用于磁共振分子影像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研究已证明,多个纳米粒簇样聚集或增大纳米粒的粒径可增加纳米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但粒径的增大会降低纳米粒在体内的有效循环时间。目的:合成MnFe_2O_4纳米胶束,检测其应用于磁共振分子影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温热解法合成MnFe_2O_4纳米粒,以聚乙二醇-聚已内酯两亲嵌段聚合物自组装包裹MnFe_2O_4纳米粒,形成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nFe_2O_4纳米胶束。对MnFe_2O_4纳米粒及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nFe_2O_4纳米胶束的粒径、形态、包被物、铁/锰构成比、分散性等参数进行表征。将不同铁浓度(0,0.01,0.02,0.03,0.04,0.06,0.08,0.1,0.2,0.4,0.6,0.8 mmol/L)的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nFe_2O_4纳米胶束或聚乙二醇-聚已内酯-Fe3O4溶液放于EP管中,利用磁共振测量弛豫率。结果与结论:(1)MnFe_2O_4纳米粒呈单分散性,粒径约11 nm,Zeta粒径为(11.18±1.72)nm,铁/锰摩尔构成比为2.13∶1;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nFe_2O_4纳米胶束由十几个到数十个纳米粒聚集呈团状或簇状,粒径为52-86 nm,zeta粒径为(78.8±12.4)nm;(2)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nFe_2O_4纳米胶束或聚乙二醇-聚已内酯-Fe3O4的信号变化趋势相似,随着铁浓度的增加,T1WI信号强度先升高后降低;T2WI信号强度逐渐降低,且在T2*WI信号强度降低更明显;(3)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聚已内酯-MnFe_2O_4纳米胶束粒径适中,单分散性好,T2弛豫效能强,有望作为敏感的T2WI对比剂应用于磁共振分子影像。
杨华龚明福邹利光张松舒通胜周培华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胶束分子影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6例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消化道钡餐及MSCT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联系。结果 36例患者中,MSCT共检出十二指肠憩室41个,直径小于10mm者18个,10~20mm者12个,大于20mm者11个,其中2个伴有邻近胆总管轻度受压。MSCT表现为液气囊状影21个(51.2%),其中囊壁显著增厚伴周围渗出性改变2个(4.8%);单纯气性囊状影17个(41.5%),其中15个(88.2%)直径小于20mm;单纯液性囊状影2个(4.8%);肿块形成伴周围渗出性改变1个(2.4%)。23例行增强扫描的26个憩室中,可见囊壁显示且呈环形强化者12个(46.2%),其余14个(53.8%)均未见明确囊壁显示。2例囊壁显著增厚及1例肿块形成伴周围渗出性改变的憩室与其临床症状相关。结论液气囊状影和单纯气性囊状影是十二指肠憩室的典型CT表现,单纯液性囊状影容易误诊为胰腺囊肿或囊性肿瘤,囊壁增厚、肿块形成伴周围渗出性改变或积气是憩室继发感染或穿孔的CT表现。
周培华王毅刘正敏萧勇李然石丹凤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多层螺旋CT
磁共振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6
2017年
胎盘植入是指异常胎盘粘连或侵入子宫肌层或子宫外结构。随着剖宫产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前准确的诊断胎盘植入能明显地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盘植入目前首选超声检查,作为超声检查的重要的补充,磁共振成像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和青睐。本文将对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征象及磁共振成像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杨华刘翠芳周培华
关键词: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剖宫产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估Valsalvas闭气加压MRI扫描法对咽鼓管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合并中耳乳突炎者30例(研究组)和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均于Valsalvas加压前、后进行咽鼓管MRI扫描。观察Valsalvas加压前后咽鼓管咽口、深部咽鼓管的形态特点,对其形态进行分类,Ⅰ类:潜在间隙型咽鼓管、浅三角形咽口;Ⅱ类:小喇叭状咽口及裂隙状咽鼓管、管状咽鼓管。测量咽口宽度、深度及深部咽鼓管宽度。结果对照组40个咽口中,Valsalvas加压前有Ⅰ类咽鼓管13个,Ⅱ类咽鼓管27个,Valsalvas加压后有Ⅰ类2个,Ⅱ类咽口38个,与加压前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研究组60个咽鼓管中,闭气前Ⅰ类咽口38个,Ⅱ类22个,闭气后Ⅰ类咽口39个,Ⅱ类21个;Valsalvas加压前后其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Valsalvas加压后研究组咽鼓管咽口平均宽径(3.95±0.37)mm,对照组咽鼓管咽口平均宽径(4.78±0.58)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 Valsalvas加压MRI可以有效评价咽鼓管功能。
殷捷周培华方玉刘翠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鼻窦炎咽鼓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