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锋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前哨淋巴结体外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体外测图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提高胃癌淋巴结病理分期准确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整块切除的新鲜胃癌标本19例病灶周围浆膜或粘膜下注入10g/L专利蓝,将标本内蓝染淋巴结视为SLN,予以切除行常规病理检查,对阴性结果者进一步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结果:SLN检测阳性率89.5%(17/19),获取SLN1-3个/例,平均1.4个/例.常规HE染色时,SLN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0.5%(12/17),假阴性率为38.4%(5/13);IHC染色后使25.0%(1/4)胃癌病例的淋巴结病理分期得到上调,诊断准确性提高至88.2%(15/17),假阴性率降低至14.2%(2/14).结论:胃癌SLN体外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使部分胃癌病例的病理分期得到上调.
- 程黎阳谢正勇周洪锋陈晓东钟世镇
- 关键词:胃癌前哨淋巴结测图
- 消化道外瘘封堵治疗新方法的探讨
- 促进消化道外痊自行愈合的方法很多,近年来,全身使用生长抑素或联合续贯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已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外痊的自愈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传统的局部冲洗引流、配合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的基础上,积极...
- 张玉新吴良平谢正勇邓建文丁洪亮周洪锋
- 关键词:消化道外瘘封堵治疗生物蛋白胶气囊导尿管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消化道外瘘封堵治疗新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为临床上消化道外瘘的封堵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对10例消化道外瘘患者,经早期阶段的全身及局部治疗,在全身情况稳定、瘘管局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通过X线造影定位,将双腔气囊导尿管经外瘘口和瘘管置入消化道内,把充入适量生理盐水的双腔气囊导尿管作为封堵材料封堵内瘘口,两件式肛门袋作为外固定架,固定调整适度的双腔气囊导尿管。待瘘管渐缩小后,残留的小瘘管再行医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结果:10例均顺利放置双腔导尿管,封堵3d后,放松调整尿管牵拉强度时,均未见血性渗液,瘘口逐渐缩小,尿管周围漏液逐渐减少。7例封堵7~10d后,逐渐缩小气囊并最后拔出尿管,残留的小瘘管行医用生物蛋白胶封堵,2~3d后瘘自行愈合,一次封堵成功;3例一次封堵后5~7d,瘘口破溃复发瘘,经二次封堵,瘘均自行愈合。6例获术后随访1~12个月,饮食及大便均正常,瘘无复发。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加两件式肛门袋,配合生物蛋白胶进行消化道外瘘的封堵,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可明显缩短病程、大大降低医疗费用、为促进消化道外瘘尽快自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张玉新吴良平谢正勇邓建文丁洪亮周洪锋
- 关键词:导尿管插入术医用生物蛋白胶
- 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病理及临床研究
- 程黎阳谢正勇王弘周洪锋吴良平张玉新陈晓东田野尹吉林
- 因为尚无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理想方法,一律行D2淋巴结清扫,使部分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遭受了不必要和不合理的扩大淋巴结清扫(ELND)。无法保证切除所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并对清扫获得的数十个淋巴结进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微转移检测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