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燕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
  • 2篇血压晨峰
  • 2篇衰竭
  • 2篇缺血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高血压晨峰
  • 2篇高血压患者
  • 2篇晨峰
  • 1篇导联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心电图

机构

  • 7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7篇周燕
  • 3篇张静
  • 2篇杨燕
  • 2篇邓紫玉
  • 2篇苗云波
  • 2篇李平仙
  • 2篇杨彩芬
  • 2篇黄红
  • 2篇李燕
  • 1篇张彤
  • 1篇全晶
  • 1篇全胜麟
  • 1篇李惠仙
  • 1篇马波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26例以急性胸痛为主诉老年(≥65岁)住院患者进行分类,计算构成比并进行比较。结果心肺源性胸痛占71.7%。心电图阳性患者中,88.9%为心肺源性。结论心电图检查可作为老年急性胸痛患者的常规检查。对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燕邓紫玉
关键词:心电图胸痛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患者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产生机制.选择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检测并比较晨峰组与非晨峰组ACE基因多态性及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 II)活性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DD基因型在晨峰组较非晨峰组升高,同时Ang II活性在晨峰组DD型中较非晨峰组DD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晨峰的发生可能与ACE基因DD型有关,通过调节Ang II而形成.
黄红李燕全胜麟张彤全晶周燕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ACE基因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随增龄变化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PP)和增龄关系,为临床针对性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8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印例和老年组124例,老年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48例,70~79岁56例,〉180岁2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PP进行比较。结果①高血压组的PP明显高于正常组;②高血压组中,随年龄增加,PP增加。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PP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邓紫玉周燕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增龄
91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规律及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应用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64例,占总例数70%,ST段缺血性改变在12导联中大多数导联均可见到,发生高峰在上午6—12时,下午13~22时次之,凌晨0—6时最少。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于有症状性的心肌缺血,为1.9:1,比例与年龄正相关;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特点,提高检出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临床意义。
周燕杨彩芬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
12例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加自动复律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上,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广泛应用,CHF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药物治疗,仍不能阻止心力衰竭的进行性加重。
杨燕苗云波周燕李平仙张静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复律治疗疗效观察心脏老年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血压晨峰组(136例),非血压晨峰组(124例),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缺血性脑卒中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压晨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黄红周燕李惠仙李燕张静马波
关键词:高血压晨峰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
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改善情况。方法 14例安装双腔起搏器后出现或加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在原有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测量升级前及升级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QRS波时限、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等。结果与升级前比较,患者升级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明显升高,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杨燕苗云波周燕李平仙杨彩芬张静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力衰竭心性每搏输出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