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燕

作品数:2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骨髓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多发性骨髓瘤
  • 8篇疗效
  • 8篇骨髓瘤
  • 6篇细胞
  • 6篇骨病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蛋白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急性
  • 5篇骨髓瘤骨病
  • 4篇地西他滨
  • 4篇血液
  • 3篇血栓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机构

  • 22篇盐城市第三人...
  • 7篇东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8篇周燕
  • 22篇王纯斌
  • 16篇孙乃同
  • 14篇唐云龙
  • 14篇单学赟
  • 9篇邵钰
  • 9篇周茉
  • 9篇杨小燕
  • 7篇盛薇薇
  • 5篇唐云龙
  • 2篇栾洁
  • 1篇冯健
  • 1篇秦婧
  • 1篇葛倩
  • 1篇秦燕
  • 1篇何广胜
  • 1篇高大庆
  • 1篇徐巧岚
  • 1篇姚龙江
  • 1篇韦翔

传媒

  • 3篇江苏省第十七...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提示作用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密度及血浆组织因子凝血活性,探讨组织因子相关血小板微粒密度与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判断其能否成为预测淋巴瘤患者血栓发生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健...
唐云龙周燕王纯斌秦燕冯健秦婧
玻璃体切割术术前不同时机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术前不同时机应用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力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PDR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Ⅰ、Ⅱ组,分别为33、33、34例。对照组患者直接行PPV治疗,观察Ⅰ、Ⅱ组分别于术前3、7 d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比较3组患者PPV术后6个月的视力改善情况,PPV术中风险指标,玻璃体腔注射前、PPV术后7 d房水VEGF、CRP及TNF-α水平,以及PPV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PV术后6个月,观察Ⅰ组患者视力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观察Ⅰ、Ⅱ组患者PPV手术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率与硅油填充率均显著降低;与玻璃体腔注射前比,PPV术后7 d 3组患者房水VEGF、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Ⅰ、Ⅱ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PV术后6个月,观察Ⅰ、Ⅱ组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晚期玻璃体积血及观察Ⅰ组早期玻璃体积血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Ⅰ组早期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观察Ⅱ组(均P<0.05)。结论PPV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PDR患者视力情况,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进而提高疗效与安全性;且与术前7 d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术前3 d应用效果更为理想,还可降低早期玻璃体积血的风险。
周燕葛倩孙婷婷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以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国产地西他滨方案化疗的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MDS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进展4例,死亡2例。疾病控制率70%,有效率30%,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感染发生率40%,严重出血1例,无肝功能损伤发生。10例AML患者中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5例。结论: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有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相应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
邵钰盛薇薇王纯斌周燕周茉单学赟唐云龙杨小燕孙乃同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效果评价
单学赟孙乃同王纯斌周燕邵钰唐云龙周茉李小莉盛薇薇
hOGG1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后,高表达hOGG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鉴定和包装重组腺病毒pAd-CMV5-DEST-hogg1和腺病毒载体对照p Ad/CMV/V5-GW/lac Z,并分别转染ARPE-19细胞。H2O2(100μmol·L-1,2 h)干预转染重组腺病毒的ARPE-19细胞(RPE-Ad-hogg1)、转染腺病毒载体对照的ARPE-19细胞(RPE-Ad-lac Z)以及未转染病毒的ARPE-19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hOGG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氧化损伤标志性终产物8-羟基鸟嘌呤(8-oxod G)的形成量。结果:重组腺病毒p Ad-CMV5-DEST-hogg1包装成功,并在ARPE-19细胞中表达;高表达h OGG1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较两对照组细胞显示出更少的ROS生成量(P<0.05)、更低的8-oxod G氧化损伤程度(P<0.01)。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OGGl蛋白高表达,可提高ARPE-19细胞碱基水平的修复能力。
周燕高大庆栾洁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8-羟基鸟嘌呤
小剂量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以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的34例中高危组MDS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4例MDS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1例,血液学改善9例,疾病进展6例,死亡2例,完全缓解率17.6%,有效率50.0%。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感染发生率94.1%,死亡率5.9%。结论:以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有效治疗MDS,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相应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与同类进口药物比较,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相近的疗效。
孙乃同邵钰周茉盛薇薇单学赟王纯斌唐云龙杨小燕周燕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
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辅以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辅以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共15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VAD方案、VAD方案+硼替佐米及VAD方案+硼替佐米+祛瘀散结汤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 C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IL-6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散结汤辅助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和炎性反应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杨小燕周燕孙乃同唐云龙邵钰单学赟周茉王纯斌
关键词:中药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安全性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生机制
目的:探讨骨髓瘤性骨病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从关注RANK/RANKL系统的失衡及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数量、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RANK/RANKL...
单学赟王纯斌孙乃同周燕邵钰唐云龙周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年后发生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19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从而使骨髓粒细胞过度繁殖,导致患者出现白细胞明显增高、贫血、感染、脾大等临床症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大量增殖所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可引发骨破坏、贫血、肾损害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周燕李小莉王纯斌唐云龙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实验室诊断指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5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组)及同期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血清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UA、β2-MG较对照组更高,P<0.05;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各组间的UA、β2-MG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实验室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依据。
周燕唐云龙
关键词:尿酸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