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美岑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3篇代谢
  • 3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饮食
  • 2篇脂肪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年龄
  • 2篇腺癌
  • 2篇线粒体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基因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机构

  • 11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周美岑
  • 11篇李玉秀
  • 3篇杨婧
  • 2篇张化冰
  • 2篇平凡
  • 2篇马明磊
  • 2篇李曾一
  • 2篇赵雪峰
  • 2篇李伟
  • 1篇张太平
  • 1篇董亚秀
  • 1篇伍学焱
  • 1篇张饰
  • 1篇茅江峰
  • 1篇冯凯
  • 1篇王亮
  • 1篇童安莉
  • 1篇韩洁
  • 1篇杨远帆
  • 1篇杨静

传媒

  • 3篇英国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针注射器INJEX30和胰岛素笔对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状况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应用无针注射器INJEX30和胰岛素笔对胰岛素吸收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30例病情稳定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无针注射器INJEX30和胰岛素笔进行随机交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期间两种不同注射方式之间间隔3d,空腹及标准餐后20、40、60min采血标本测定血浆葡萄糖、血清总胰岛素和C肽。结果标准餐刺激后血糖、C肽的曲线下面积(AUC)INJEX30组小于胰岛素笔注射组[血糖AUC:(542±172)min-mmol·L-1比(601±199)min·mmol·L-1,P〈0.01;C肽AUC:(70±53)min·μg·L-1比(80±58)min·pug·L-1,P〈0.01]。血清总胰岛素AUCINJEX30组大于胰岛素笔注射组[(5621±3790)min·mlU·L-1比(4285±3376)min·mlU·L-1,P〈0.01]。体重指数(BMI)〈25.24ks/m2时,两种胰岛素注射方式的总胰岛素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25.24ks/m2时,总胰岛素AUCINJEX30组高于胰岛素笔注射器组[(6453±4099)min·mlU·L-1。比(4879±3701)min·mlU·L-1,P〈0.01]。结论无针注射器INJEX30注射胰岛素较胰岛素笔注射者血清总胰岛素浓度高、血糖较低;且在BMI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中,无针注射器注射后较胰岛素笔注射血清总胰岛素浓度高。
周美岑王雁董亚秀孙琦李玉秀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
母系遗传伴耳聋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3243A〉G突变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线粒体家系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6个家系共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外周血DNA直接测序(Sanger法)对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进行鉴定,突变程度用G峰值高度比A峰值高度(G/A)表示。结果早发糖尿病[起病年龄(35.0±14.6)岁]伴耳聋、体型正常或偏瘦、母系遗传倾向者可提示存在线粒体糖尿病。不同发病年龄层问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G/A峰值比存在显著性差异[≤25岁(61.6±20.17)%;25~45岁(16.59±8.64)%:〉45岁(6.37±0.59)%,P〈0.01],且突变G/A峰值比与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785,P=0.001)。结论早发糖尿病患者伴耳聋、体重指数正常或较低、有母系遗传倾向可强烈提示线粒体糖尿病的存在。线粒体DNA3243位点A〉G突变G/A峰值比一定程度上可对存在突变者线粒体糖尿病起病年龄及严重程度进行简单预测。
周美岑闵锐纪建军张饰童安莉许建萍李曾一张化冰李玉秀
关键词:线粒体糖尿病线粒体DNA
小鼠模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早期:UCP2基因缺乏保护肝细胞脂肪变性而促进肝小叶和门脉周围炎症形成
目的 建立UCP2基因敲除(UCP2-/-)小鼠高脂饲养模型,通过基因联合miRNA芯片分析,探讨UCP2基因在NAFLD早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雄性UCP2-/-和UCP2+/+小鼠,各分为高脂和正常饲养,每组各...
周美岑于平孙琦李玉秀
报告质疑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引发争议
2011年
德国糖尿病学会(DDG)批评了一份源自该国药物评估机构发布的所谓“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所带来健康收益的证据并不充分。
Ned Stafford周美岑李玉秀
关键词: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药物评估血糖浓度
动物实验数量持续增长
2011年
在英国过去10年中,涉及动物试验的科学研究出现缓慢而明显稳定的上升趋势。其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因修饰动物的培育,主要是老鼠。
Geoff Watts周美岑李玉秀
关键词:动物实验动物试验基因修饰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农村社区不同糖代谢人群饮食摄入量与构成比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昌平区南VI镇农村社区不同糖代谢人群饮食摄入量与构成比的特点。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间,对《北京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立》项目的人群进行2h75g口服葡萄糖粉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及饮食调查。排除既往类固醇药物及降糖降脂药物使用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者,共得到485例完整数据(糖耐量异常187例,2型糖尿病129例,正常169例)。结果糖尿病组豆乳类摄入量高于IGT组(P〈0.05),干豆类高于正常组和IGT组(P〈0.05);正常组薯类和鱼类摄入量高于IGT组(P〈0.05),谷类则小于IGT组(P〈0.05);3组受试者共同比较,各种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及供能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人群动植物食物的摄入量、粗粮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饮食改变可能不是农村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何书励周美岑杨婧朱立新崔向丽冯林波赵雪峰李伟平凡马方李玉秀
关键词:营养饮食
成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不同病程时成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及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LADA及成年T1DM患者在治疗方面的区别,为临床上LADA患者合理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L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程进展,LADA患者与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两者在胰岛素剂量及口服药物使用情况,了解LADA患者的治疗特点。结果本研究共包括78例LADA住院患者与110例成年T1DM患者。与成年T1DM患者相比,LADA患者的起病年龄较大(P〈0.01)、体质量指数(BMI)较大(P〈0.05)、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概率更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低(P〈0.05)、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素抗体(IAA)抗体阳性率更高(P〈0.05)。在病程≤5年时,与成年T1DM组患者相比,LADA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较高,HbA1c较低,并且使用胰岛素剂量较低。随着病程的进展,两组患者胰岛功能都明显下降,并且两组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A患者较成年T1DM患者多合并使用口服药,以仅糖苷酶抑制剂为主。结论LADA患者较成年T1DM起病年龄要大,体型偏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不明显,GADA及IAA抗体阳性率较高。尽管LADA在起病时临床特征倾向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呈缓慢下降,但随着病程延长,最终与T1DM临床特征一致,胰岛功能趋近于无。在治疗LADA患者时,可联合服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的稳定性。
杨婧周美岑冯凯王鸥张化冰李伟平凡李玉秀杨静
关键词:1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病程胰岛功能
新发糖尿病——胰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临床线索被引量:5
2016年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缺乏有效特异的早期筛查手段,发现时多为晚期,已失去手术时机,预后很差。糖尿病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新发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病因或早期表现之一,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而不同降糖药物的应用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胰腺癌的特异性血清微小RNA(microRNA),可能成为未来胰腺癌早期筛查和预后监测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周美岑马明磊李玉秀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微小RNA
线粒体及其调控基因在糖脂异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线粒体DNA拷贝量减少共同参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线粒体DNA拷贝量减少在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驱动性作用。本研究将从线粒体单基因突变的线粒体糖尿病家系入手,结合2型糖...
周美岑
关键词:病理机制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调控基因糖脂代谢饮食结构
合并不同糖尿病病程的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胰腺癌发病年龄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因素对PC发病年龄的影响。方法 1985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PC合并DM且符合一定纳入标准的患者,先分析总体人群基本特征,再根据不同DM病程,将总体人群分为新发DM组(病程≤2年)和长病程DM组(病程>2年),分析不同亚组的临床特征、肿瘤特征、既往疾病史及用药情况,并分析不同因素包括性别、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史、用药情况对PC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共327例PC合并DM患者纳入本研究。总体人群及按病程分组人群中男性比例均较高,且发病年龄较女性更低[(60.2±9.5)岁比(65.7±8.5)岁,P<0.001]。新发DM组较长病程DM组PC发病年龄更低[(60.6±9.5)岁比(64.4±9.0)岁,P<0.001],有DM家族史者比例更低(13.8%比24.3%,P=0.016),平均体重下降程度更明显(9.0 kg比5.0 kg,P=0.003),空腹血糖水平更低(8.2 mmol/L比9.1 mmol/L,P=0.003),肿瘤平均直径更大(4.0 cm比3.5 cm,P=0.007),胰岛素和降压药的使用比例均较低(41.9%比71.3%,P<0.001;32.9%比49.6%,P=0.004)。男性(P<0.001)、吸烟(P<0.001)、饮酒(P<0.001)、有DM家族史(P=0.048)、使用二甲双胍(P=0.046)的患者PC发病年龄更低,而服用阿卡波糖者PC发病年龄更高(P=0.042)。结论无DM家族史、伴体重明显下降、有吸烟、饮酒史的新发DM患者,可能是患PC的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注意早期筛查。
马明磊周美岑杨婧张太平李玉秀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发病年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