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秋
- 作品数:84 被引量:8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杂交捕获二代HPV检测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杂交捕获二代(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LCT和HC-ⅡHPV两种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深圳市25~59岁群体妇女共5217例进行同步宫颈癌筛查,对两种检查方法任一项有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增加(P<0.05)。比较六种方案对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病变的价值:HC-ⅡHPV比LCT敏感性高,HPV-LCT平行实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以HPV为基础的筛查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HPV-LCT系列实验可减少阴道镜检查的数目,以LCT为基础的筛查可减少筛查实验的数目。结论LCT和HC-ⅡHPV检测均是目前宫颈癌筛查有价值的方法,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
- 黄斌李瑞珍乌兰娜刘志红李鹃汤惠茹杜辉王国萍周艳秋王纯翁立明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杂交捕获薄层液基细胞学
- 深圳地区女性和医务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认知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以及医务人员各300例。调查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以及年龄的不同对人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认知状况,以及接种意愿和理由。妇产科医务人员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度比其他科室高,地区女性和医务人员对HPV及其疫苗的知晓度在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年龄方面差异显著(P<0.05)。深圳地区女性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度偏低,但医务人员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年龄、疫苗安全性、时间等均为影响因素,应加强宣教,提高地区女性和医务人员认知程度。
- 周艳秋钟凯刘志红张薇吴瑞芳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HPV检测用于宫颈癌初筛的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 2015年
- [目的]调查分析HPV检测用于宫颈癌初筛的认知状况。[方法]收集用HPV检测进行宫颈癌初筛的女性319例,对其进行HPV、宫颈癌认知状况调查,分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HPV及宫颈癌的认知情况。[结果]不同教育程度女性对HPV及宫颈癌和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差异显著不同(P均<0.05),曾做过宫颈癌筛查的女性与教育程度的高低无明显关系(P>0.05);已婚或离异及丧偶女性对HPV及宫颈癌、宫颈癌筛查和以前做过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比例显著高于未婚女性(P均<0.05)。经济收入的高低也与女性对HPV及宫颈癌及其筛查的认知程度有关,收入越高,知晓率也越高,且以前做过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也越高。[结论]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都影响病人对HPV及宫颈癌的认知。应加强对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以及未婚女性妇科疾病知识的教育和对宫颈癌筛查以及HPV致病因素等相关知识的宣传。
- 李安群刘志红吴瑞芳周艳秋
- 关键词:HPV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评价被引量:55
- 2006年
- 目的 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4年12月,在深圳南山区华侨城社区内15~59岁有性生活妇女中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筛查妇女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危型HPV的检测,同时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1ET)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HPV阳性并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HPV阴性但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两种HPV检测的参考标准。结果 共取组织标本122例。病理学结果证实该人群中无宫颈癌病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3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36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69例,正常宫颈3例。人群的HPV总检出率在HC2法为14.0%,基因芯片法为9.8%,HC2法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基因芯片法(P〈0.001),二者一致性一般(Kappa=0.498);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两种检测方法HPV阳性率均呈趋势性增加(P〈0.001和P〈0.005)。HC2法检测高危HPV对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7.1%、87.3%、8.8%、100%、7.7和0.000;HPV分型基因芯片法以上各指标分别为78.6%、91.1%、90.9%、9.9%、99.7%、8.8和0.235。结论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高危型HPV检测仍是目前宫颈癌筛查较好的方法,基因芯片HPV分型检测除灵敏度尚需提高外,其余各指标均可与HC2法相媲美。
- 李瑞珍石菊芳周庆芝吴瑞芳李霓乌兰娜周艳秋王倩刘志红刘彬乔友林
- 关键词:宫颈肿瘤杂交捕获基因芯片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用薄层液基细胞涂片法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异常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DNA。HPVDNA检测阳性和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以上患者,均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结果HPVDNA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非典型鳞状细胞者中HPV检测阳性为31.4%,HPV阳性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中51.1%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更严重病变。结论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细胞学结果为轻度异常患者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可指导早期HPV感染者的治疗及用于患者的追踪随访。
- 乌兰娜张礼婕刘志红周艳秋黄秀浓吴瑞芳
- 关键词:非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细胞学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人乳头瘤病毒追踪随访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扩增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的309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未见上皮内瘤变(NILM)72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1例、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9例和鳞状细胞癌(SCC)18例;按组织学分组分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CINⅡ/Ⅲ级84例和SCC组24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结果在NILM、ASC-US、LSIL、ASC-H、HSIL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56%、14.09%、15.00%、42.11%、67.35%、100%。在正常或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06%、7.74%、54.76%、100%。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均增加(P<0.001)。hTERC基因在HR-HPV阳性与阴性组中扩增率为29.08%与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1%、92.54%、82.35%和83.04%。结论 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其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标志物。
- 黄斌李瑞珍汤惠茹刘志红乌兰娜李鹃王纯周艳秋翁雷明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液基细胞学
- 深圳居民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度及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市人群对宫颈癌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宫颈癌的健康教育提供指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深圳市20家医疗机构门诊患者4656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宫颈癌、HPV相关知识知晓率、宫颈癌筛查现状及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情况4个方面11个问题。结果共收回4 340份有效问卷。31~40岁女性宫颈癌知晓率最高,41~50岁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对筛查现状及筛查认知度最高。学历越高、收入越多,宫颈癌知晓率也越高。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率与性生活及医保无相关性。结论宫颈癌认知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年龄、学历、职业及收入有关,应注重对低学历、低收入、打工者及年龄小于30岁女性进行健康教育。
- 黄霞杜辉曾杏珍陈芸吴瑞芳刘志红周艳秋罗雯薇李丽文
- 关键词:宫颈癌
- hTERC基因表达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的基因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行子宫颈癌筛查的7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步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对于细胞学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和(或)HR-HPV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多点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724例中经病理确定为CINⅠ,Ⅱ,Ⅲ及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51例(34.67%)、17例(2.35%)、48例(6.63%)和10例(1.38%),宫颈脱落细胞hTERC的扩增率为11.05%。①724例HPV阳性率为39.64%;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19.86%与5.26%(χ2=37.556,P<0.01)。②hTERC扩增在细胞学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组为5.19%、ASCUS为10.2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为(LSIL)11.84%、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为21.4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为73.17%、鳞状细胞癌(SCCA)为100.0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为50.00%;hTERC在HSIL及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以下病变(χ2=186.755,P<0.01)。③在不同组织学结果中hTERC的扩增率分别为,NILM 3.70%、CINⅠ4.38%、CINⅡ47.06%、CINⅢ58.33%、浸润癌90.00%,hTERC在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和NILM者(χ2=144.597,P<0.01)。结论:hTERC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与否有可能作为判断有无高度病变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 李一冰乌兰娜柳双燕刘志红李鹃王纯周艳秋魏丽惠吴瑞芳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肿瘤人乳头瘤病毒
- 阴道镜及宫颈细胞学筛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门诊641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结果641例宫颈病变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病理诊断为宫颈不典型增生(C IN)I级58例,II级82例,Ⅲ级95例,宫颈原位癌10例,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宫颈慢性炎404例。系统宣教以后患者对宫颈病变的认知度提高32%。结论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系统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宫颈病变的认知度。
- 周卫阳周艳秋刘志红乌兰娜张礼婕吴瑞芳
- 关键词:阴道镜细胞学宫颈病变护理
- CINⅢ和Ⅰ_(A1)期子宫颈癌LLETZ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及ⅠA1期子宫颈癌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经子宫颈癌"三阶梯"诊断步骤诊断为CINⅢ并行LLETZ手术的567例患者,追踪观察其术后随访情况,探讨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567例患者的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均为CINⅢ,LLETZ术后病理诊断为CINⅠ、CINⅡ、CINⅢ、ⅠA1期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1例、65例、433例、48例。定期随访12~72个月,547例患者的总残留率与复发率分别为1.76%和1.94%。术后病理切缘为CIN者共46例,其中CINⅠ17例、CINⅡ13例、CINⅢ16例;切缘无病变者521例。(2)LLETZ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与切缘无病变者的术后病变残留率、术后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HPV持续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4例切缘为CINⅢ者术后1个月再行LEEP术者与46例单纯随访观察者的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缘残留CINⅢ病变者的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均高于CINⅠ/Ⅱ及再行LEEP手术者。(3)术后HPV持续阳性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非HPV持续感染者(P<0.05)。结论:(1)LLETZ术切除标本切缘病理对预测病变残留、复发有临床价值,且与术后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但切缘状态并不是患者行二次手术的唯一指征。(2)术后HPV持续阳性者的复发率增高,临床需严密随访。
- 张艳萍刘志红李鹃杜辉王纯周艳秋吴瑞芳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