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羊膜上皮细胞培养液抑制角膜炎症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HAEC)培养液对角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及鉴定HAEC和兔角膜上皮细胞,制备HAEC培养液。根据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液成分不同分为无血清改良杜氏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组(DMEM组)、无血清DMEM与HAEC培养液1∶1混合组(混合组)、HAEC培养液组(HAEC组)。传代的角膜上皮细胞贴壁24h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润洗后按分组更换为上述3种培养液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AEC培养液中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的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组培养液中兔角膜上皮细胞中的白介素(IL)-1β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的表达,采用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octapeptide,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HAEC和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符合上皮细胞特征。HAEC培养液中IL-1Ra的含量为(153.56±0.36)ng/L,无血清DMEM对照中未检出IL-1Ra。3组培养液中,兔角膜上皮细胞的IL-1β mRNA表达由低至高分别为HAEC组、混合组和DMEM组,3组的IL-1β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兔角膜上皮细胞分组培养24、48、72h后,HAEC组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吸光值明显高于混合组和DMEM组,DMEM组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吸光值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混合组(均为P<0.05)。结论 HAEC可分泌IL-1Ra抑制角膜上皮细胞IL-1β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及移植排斥作用,并促进角膜上皮细胞增殖。
- 李彬斌周清周清姚敏姚敏张晓玲
- 关键词:羊膜上皮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白介素-1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炎症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41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或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数据库检索辅以手工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evMan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并评价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原发性翼状胬肉纳入24篇文献,共2 592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纳入17篇文献,共1 294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羊膜移植相比,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5,95%CI(0.35,0.58),P<0.01〕。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6,95%CI(0.27,0.49),P<0.0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原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组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18/174只眼),羊膜移植组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19/161只眼),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0,P=0.69)。复发性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8/68只眼),羊膜移植组总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66只眼),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P=0.84)。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原发性或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可减少复发率。
- 刘小勇张晓玲周清姚敏陈剑
-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META分析
- 体外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初步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索以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 immortalized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ihCEC) 培养液体外模拟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 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 37 ± 1) 周剖宫产人羊膜组织,酶消化法提取 hAEC; 流式细胞仪测 CD29、CD90、CD105、CD34、HLA-DR 的表达。复苏培养 ihCEC,以 0 mg·L- 1、10 mg·L- 1、20 mg·L- 1、30 mg·L- 1、40 mg·L- 1丝裂霉素 37℃作用 2 h,吸去丝裂霉素,继续培养 72 h 后 CCK8 测吸光度并计算增殖抑制率。10 mg·L- 1、20 mg·L- 1丝裂霉素处理细胞后 12 h、24 h 收集细胞培养液培养 hAEC,CCK8 测吸光度绘制生长曲线; 收集 ihCEC 细胞培养液,制备条件培养基( CM) 培养 hAEC 10 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 CK12 的表达。结果 hAEC 可表达 CD29、CD90、D105,不表达 CD34、HLA-DR; 各浓度丝裂霉素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 10 mg·L- 1( 65. 48% ±1. 03) 、20 mg · L- 1( 77. 01% ± 0. 99) 、30 mg · L- 1( 75. 25% ± 0. 71) 、40 mg · L- 1( 76. 90% ±0. 97) ;20 mg·L- 1丝裂霉素培养 12 h 收集的细胞培养液对 hAEC 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 诱导分化后 hAEC 可表达 CK12。结论以 ihCEC 细胞培养液模拟的角膜上皮细胞微环境可诱导 hAEC 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
- 姚敏陈剑王文娟张晓玲杨筱曦周清徐锦堂
- 关键词:人羊膜上皮细胞丝裂霉素微环境
- 重硅油填充治疗下方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硅油填充治疗下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24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有裂孔者位于3~11点。均采用玻璃体切除和重硅油填充术,术中依病情需要联合膜剥离、视网膜切开、重水应用、眼内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普通硅油取出术等。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2~13个月,平均(6.3±3.28)个月。手术后2周视网膜均复位(100%),末次随访初次手术复位21眼(87.5%),二次手术复位22眼(91.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其中17眼(70.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3眼(54.2%)在0.05以上。并发白内障100%(除3眼无后囊外);11眼(45.8%)术后高眼压;9眼(37.5%)术后并发增殖膜;重硅油乳化和角膜变性率较低,分别为3眼(12.5%)和1眼(4.2%)。结论重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治疗合并下方视网膜脱离者效果较好,主要并发症有白内障、高眼压和增殖膜。
- 王文娟臧晶姚敏陈剑
- 关键词:重硅油眼内填充
- 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重建角膜上皮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塑性及其重建角膜上皮的可行性。方法:取足月产人羊膜,通过胶原酶、胰蛋白酶和EDTA消化获得HAECs,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传代,将2~3代HAECs接种于去上皮的兔角膜基质上培养,待HAECs融合形成单层后,置于插入式培养皿中进行气液界面培养14 d。对角膜基质上培养的HAECs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以及细胞角蛋白(CK)3/1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HAECs可在角膜基质上生长,培养1~2 d可形成单层,气液界面培养14 d可形成4~5层细胞的复层上皮,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透射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免疫组化检测复层细胞表达CK3/12,所形成的复层结构与正常角膜上皮相似。结论:HAECs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角膜上皮重建。
- 刘小勇陈剑周清吴静王彦平金玲徐锦堂贺春香姚敏
- 关键词:羊膜角膜上皮细胞
-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损伤ARPE-19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利用丙烯醛建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细胞损伤模型,并观察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ARPE-19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ARPE-19细胞的生长周期。将25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丙烯醛加入对数生长期的ARPE-19细胞中处理24h,复制AMD细胞水平的损伤模型并确定其损伤浓度;预先加入50μmol·L-1、100μmol·L-1、150μmol·L-1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及150μmol·L-1硫辛酸预处理对数生长期细胞24h后,再加入已经确定细胞损伤模型的丙烯醛浓度处理24h,前后两次处理后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HE染色法检测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ARPE-19细胞24h内开始贴壁,4~5d细胞生长开始融合,第1-6天后生长分裂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6d后即开始随着时间延长活性显著下降。当丙烯醛浓度达到50μmol·L-1时,ARPE-19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肿胀、坏死,胞浆收缩、细胞核聚集;而当硫辛酸烟酸二联体浓度达到100μmol·L-1时即可以明显减少50μmol·L-1丙烯醛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降低,防止凋亡小体的形成。MTT结果显示:100μmol·L-1硫辛酸烟酸二联体+丙烯醛处理组(50μmol·L-1)抗凋亡效果优于100μmol·L-1硫辛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丙烯醛可以诱导ARPE-19细胞损伤来建立AMD细胞损伤的模型,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王观峰姚敏李文立邹秀兰邹玉平皮荣标
- 关键词:丙烯醛细胞活性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