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滨 作品数:14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两种剂量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病理变化比较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比较50和60 mg.kg-1MCT两种剂量诱导不同变化。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0 mg.kg-1MCT组(n=30)、60 mg.kg-1MCT组(n=30)。腹腔注射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2周及4周后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50 mg.kg-1组和60 mg.kg-1组各10只记录大鼠自然死亡天数。结果:大鼠经过MCT诱导后,50 mg.kg-1组2周和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RVSP增高[(36.6±5.1)mmHg,(39.1±7.0)mmHg和(26.1±3.8)mmHg,P<0.01];RV/(LV+VS)重量比增加[(0.289 4±0.021 7),(0.409 4±0.125 6)和(0.247 3±0.019 3),P<0.01]。60 mg.kg-1组2周和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RVSP升高[(33.8±5.5)mmHg,(46.6±12.6)mmHg和(26.1±3.8)mmHg,P<0.01];RV/(LV+VS)重量比增加[(0.308 2±0.058 4),(0.417 5±0.103 7)和(0.247 3±0.019 3),P<0.01],但两个剂量组之间在2周和4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4周时50 mg.kg-1和60 mg.kg-1MCT组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厚度百分比分别为(21.3±1.9)%和(23.4±2.3)%,高于对照组的(11.3±1.2)%(P<0.01)。60 mg.kg-1MCT组大鼠47 d死亡50%,63 d全部死亡;而50 mg.kg-1诱导后47 d未见死亡,63 d死亡30%。结论:50和60 mg.kg-1野百合碱均可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病理变化未见明显不同,但前者较后者有较长的生存期。 赵科研 孙江滨 柳克祥 吴慧颖 李博关键词:野百合碱 重组质粒Psilencer1.0-U6-siRNA-stat3对移植静脉新生内膜的增生抑制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ilencer1.0-U6-si RNA-stat3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为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提供新的方法。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质粒组和重组质粒组,每组20只。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与该空质粒或者重组质粒混合15min再与生物蛋白胶混合后,转染大鼠移植静脉(右颈外静脉中段),在3、7、14和28d时,经左心室灌注4%甲醛并提取移植静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移植静脉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生及表达,以增殖指数表示。采用HE法检测移植静脉新生内膜增生病理形态学变化,在40倍镜下测量其内膜厚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术后7和14d空质粒组移植血管管壁内膜层可见许多PCNA阳性细胞,重组质粒组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空质粒组。7d时重组质粒组增殖指数(23.3±2.8)低于空质粒组(31.3±4.7)(P<0.05);14d时重组质粒组增殖指数(15.6±0.4)低于空质粒组(27.2±5.7)(P<0.05)。7d时重组质粒转染组内膜厚度[(0.50±0.02)μm]明显低于空质粒组[(0.90±0.02)μm](P<0.05)。结论:重组质粒Psilencer1.0-U6-si RNA-stat3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孙江滨 谢众上 赵科研 李博 柳克祥关键词:重组质粒 移植静脉 内膜增生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和标记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 ,并进行鉴定、标记。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MSCs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44、CD34和CD45的表达率;电镜检查第3代MSCs超微结构。DAPI标记MSCs为下一步进行体内细胞移植示踪。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于6~8h后贴壁,6d左右形成集落,14d左右可达到80%~90%融合。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8.6%,78.2%,0.0%,0.3%。超微结构清晰,可见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可见较多微绒毛。DAPI可良好标记MSCs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的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MSCs,在第3代可获得高纯度MSCs。DAPI可以作为一种示踪剂标记MSCs。 赵科研 柳克祥 侯明晓 孙江滨 吴慧颖 李博关键词:细胞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示踪剂 外科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19例高龄冠心病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男15例,女4例,术前均未行心内科介入干预。年龄59~77〔平均(67±9)〕岁。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G)2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17例;分期手术病人3例(均为男性),其余16例均同期行非ONCABG及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为胸骨正中切口,12例为胸骨正中切口加腋下小切口)。结果 旁路移植血管为2~4〔平均(2.7±0.6)〕根,左肺单叶切除17例,右肺单叶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围术期心梗,术中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术后随访17例病人6个月~4年,1例反复出现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转移,其余均无心绞痛发作、无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叶切除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肺癌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江滨 张智杰 郑民 王海永 阮富贵关键词:高龄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肺癌 肺叶切除术 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中瘦素和肺组织中瘦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OB-R)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15只SD大鼠被分为对照组(n=5)和两个实验组(n=10)。实验组经腹腔注射MCT建立大鼠PAH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溶媒。两个实验组大鼠在注射MCT后分别于第2、4周抽取静脉血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随后取出肺组织,观察肺血管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瘦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OB-R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肥厚指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瘦素及肺组织中OB-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912,P<0.05;r=0.861,P<0.05)。结论瘦素及OB-R可能在MCT诱导PA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钱天赐 彭星星 梁先柱 阮富贵 孙江滨 王海永关键词:瘦素 受体 瘦素 肺性 野百合碱 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经颈外静脉注入1×106MSCs;B组: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经颈外静脉注入5×105MSCs;MCT组:大鼠腹腔注射MCT60 mg/kg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和等量PBS。MSCs移植4周后测定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心室比,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VS)];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ET-1基因表达和血清ET-1的含量。结果 MSCs移植4周后,A组RVSP和RV/(LV+VS)与MCT组比较明显降低[(35.8±4.2)mm Hg vs.(47.2±10.1)mm Hg,P<0.01;(0.357±0.032)vs.(0.452±0.056),P<0.01];而B组与M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较MCT组明显变薄[(19.7%±3.0%)vs.(26.8%±3.6%),P<0.01];而B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ase-PCR)检测结果显示,MCT组肺组织ET-1 mRNA表达最强,A组肺组织ET-1 mRNA与MCT组比较明显减弱,B组表达与MCT组接近。A组血清ET-1含量与MCT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 MSCs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肺组织ET-1的mRNA表达及血清ET-1浓度。采用1×106MSCs移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赵科研 王辉山 侯明晓 柳克祥 孙江滨 韩宏光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细胞移植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瓣膜手术体会 2010年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瓣膜手术的方法、疗效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8年间,本科室16例高龄患者(70—81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7例)或成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7例,退行性5例,缺血性4例。病死率为6.3%(1/16);5例术后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二尖瓣成形术后,返流面积从7.2~14.6cm^2降至0.2~2.4cm^2;术后生存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老年瓣膜病患者,需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合并冠状动脉梗阻,不管有无症状,都要同期行搭桥手术;乳头肌慢性缺血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尽量行二尖瓣成形术,该手术难度大,矫形困难,但手术的远期疗效较好。并且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IABP辅助。 孙江滨 许日昊 赵科研 李博 柳克祥关键词:高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手术 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行体肺分流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应用Gro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12例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分流术,中心分流术3例,周围肺动脉分流术9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7 mm.术后5~18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血氧饱和度和左、右肺动脉直径之和与膈肌水平降主动脉直径比值(McGoon值),分流术前后相关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无早期手术死亡,1例术后4个月死于肺炎.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由(76.8±9.0)%增加到(8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Goon比值由1.42±0.27增加到1.6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Vl由(20.1±7.0)ml/m2增加到(34.3±7.4)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患者在术后6~18个月内接受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缺氧症状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 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增加法洛四联症并小左心室患者的左心室容积指数,为左心室发育小的患者行根治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赵科研 侯明晓 柳克祥 张仁福 孙江滨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分流术 国产封堵器与进口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6年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与进口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筛选2000~2016年7月国产封堵器与进口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照研究的文献,使用Rev 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符合条件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共1 2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国产组明显减少。结论:国产封堵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可以替代进口封堵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钱天赐 阮富贵 杜振宗 宋剑非 孙江滨 王海永关键词:国产封堵器 先心病 META分析 不同数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赵科研 王辉山 侯明晓 孙江滨 吴慧颖 柳克祥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