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孙泽宇

孙泽宇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膀胱
  • 3篇膀胱癌
  • 2篇肿瘤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性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数据传输
  • 1篇尿沉渣
  • 1篇尿液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孙泽宇
  • 3篇沈翀
  • 3篇阎家骏
  • 2篇周毅
  • 2篇任煜
  • 2篇李俊龙
  • 1篇唐桂良
  • 1篇徐国强
  • 1篇潘寿华
  • 1篇邱庆崇
  • 1篇潘建刚
  • 1篇林标扬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尿沉渣2种mi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miR-142-3p和miR-145-5p差异性表达,为临床寻找早期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搜集51例未接受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的早期膀胱癌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的清晨中后段尿液,从尿沉渣中提取RNA,采用miRNA特异性茎环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目标miRNA表达水平,分析两组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miR-142-3p和miR-145-5p及其组合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iRNA-142-3p在早期膀胱癌患者尿沉渣中显著升高(FC=3.93,P=0.0002,AUC=0.736)。组合测定miR-145-5p/miR-142-3p比值在膀胱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04,AUC=0.755)。结论测定尿沉渣中的miR-142-3p能有效发现早期膀胱癌,而检测miR-145-5p/miR-142-3p比值的诊断价值更高。
阎家骏沈翀孙泽宇任煜周毅李俊龙唐桂良潘建刚潘寿华徐国强
关键词:MIRNA膀胱癌肿瘤标志物
调节性T细胞通过骨桥蛋白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脑缺血性卒中后的白质损伤修复
研究目的:FOXP3
孙泽宇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小胶质细胞白质损伤细胞间相互作用
面向流数据的实时频谱与嵌入式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随着5G等无线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分析设备的吞吐率和实时性都面临更高的挑战。传统的频谱分析仪无法实现对信号的实时处理,而实时频谱分析仪由于体积、功耗、价格等因素使其应用领域受到限制。以实时频谱技术为核心的嵌入式实时频...
孙泽宇
关键词:流数据FPGA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背景: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远端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发病率很低。目前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治疗处理仍存在争议,缺乏大量的证据。除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孙泽宇
关键词: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文献传递
膀胱癌尿液中微小RNA类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与复发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现行诊断的“金标准”膀胱镜检缺乏对未成瘤早期阶段膀胱癌的检测敏感性,且属于有创检查。因此,开发可用于早期诊断及复诊用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快捷经济且无创的膀胱癌标志物诊断方法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总体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阎家骏孙泽宇邱庆崇林标扬沈翀
关键词:膀胱癌微小RNA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尿液高敏感性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的膀胱癌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尿液代谢组学分析,探讨能早期识别膀胱癌的尿液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膀胱癌确诊患者23例以及正常体检对照者21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UPLC-HRMS)分析并比较膀胱癌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法(OPLS-DA)分析早期膀胱癌患者与正常人尿液的差异代谢产物,利用UPLC-QTOF对差异产物进行结构确证.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差异代谢产物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尿液代谢谱分析共发现17种潜在差异代谢物,并通过结构鉴定其中5种代谢物.ROC分析最终确定2种具有潜在诊断能力的代谢物:2-辛烯二酸[OEA,FC=4.63,P<0.01;曲线下面积(AUC) =0.787],2-羟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酸(VA,FC=0.22,P<0.01;AUC=0.762).利用两者比值则可达到更好诊断性能(OEA∶ VA,AUC=0.867).结论 基于UPLC-MS代谢组学技术对膀胱癌患者尿液代谢谱进行分析,探讨了膀胱癌发生过程中代谢变化规律,并发现2种尿液代谢标志物.
阎家骏孙泽宇沈翀任煜周毅李俊龙
关键词:膀胱癌代谢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