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漱沅
- 作品数:38 被引量:5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带菌检测技术研究——Ⅱ.离体检测法被引量:8
- 1991年
- 经3年研究建立了一套用离体稻叶检测稻种带细条病菌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成功地将44份自然发病的细条病病种接种到离体稻叶上并产生菌脓.用1%水琼脂加90 ppm元毒苯?咪唑,在30℃下可使水稻幼苗的离体叶保持15~20 d,可满足细条病接种发病的时间需要.应用纯菌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最低可检测浓度为5×10~3Cells/ml.由于选择了最佳的温度、湿度、光照、苗龄及其它有关环境条件,使1.2~4.0g的病种经研碎浸泡后浓缩针刺接种于离体稻叶上在3 d后出现病斑,5.5~8.5 d后产生菌脓.与其它血清学检测方法相比,离体检测法具有直观、可靠、简便、稳定等优点,特别可避免由于种子携带丧失活性的细条病菌或其它病菌而引起的误诊.
- 谢关林王汉荣孙漱沅王公金
-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带菌
- 我国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被引量:72
- 1996年
- 我国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孙漱沅,孙国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的研究已有100余3历史,我国早在1925年就开始调查研究,70余3来,在水稻种质资源的...
- 孙漱沅孙国昌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我国菌株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被引量:17
- 1999年
- 为了明确主要抗瘟基因的抗性现状和利用价值,1995~1996年采用来自浙江、四川、湖北、广东等7个省(市)的155个稻瘟病菌菌株,测定了日本13个已知基因粳稻品种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13个抗瘟基因对我国菌株的抗性均不强,菌株毒力频率均在20%以上。但对我国各稻区的菌株而言,多数稻区仍有1~3个基因的抗性保持较高的水平,浙江稻区Pi-z^t基因仍有很好的抗性,能抗95.7%的浙江菌株,四川稻区Pi-k^h、Pi-z、Pi-k等3个基因仍具有较好的抗性,云南稻区Pi-z^t、Pi-ta^2基因具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各地仍可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 孙国昌杜新法柴荣耀毛雪琴孙漱沅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瘟基因菌株抗性分析
- 稻区杂草上的梨孢菌与稻瘟病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3
- 1997年
- 从水稻和稻田周围常见的10种杂草上来集梨孢属菌株,以涂沫法作交互接种,分离自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的梨孢菌与分离自水稻的梨孢菌可以交叉侵染其寄主,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与稻梨孢菌不能交互侵染;自然诱发条件下来自牛筋草和狗尾草的梨孢菌与来自水稻的梨孢菌对其寄主同样发生交叉侵染。直接从杂草寄主上分离的梨孢菌株对水稻的致病性较弱,接种到水稻感病品种发病后再分离的菌株,对水稻致病性增强,对原寄主的致病性基本保持不变。推断稻瘟病区稻田周围牛筋草、狗尾草、法氏狗尾草、李氏禾、罗氏草、铺地黍、稗和马唐等杂草寄主上的梨孢菌在稻瘟病菌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具有作用。
- 杜新法孙漱沅陶荣祥孙国昌张志明郑重
- 关键词:梨孢菌杂草稻瘟病水稻
- 稻梨孢菌与其他寄主梨孢菌在水稻植株上的交互作用被引量:6
- 1996年
- 作者研究了1个稻梨孢菌株与4个稻以外寄主梨孢菌株在混合接种和间隔接种条件下,在水稻植株上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弱致病菌与强致病菌间交互作用较强,非致病菌与强致病菌间较弱。弱致病菌可明显降低强致病菌的致病性,非致病菌对强致病菌的作用,多数组合表现为减轻病害,但有少数组合表现为促进发病。弱致病菌先接种;2天后接种强致病菌,比两者混合接种具有更强烈的互作效应,病斑数减少达35.7%—38.1%。先接种菌的孢子浓度对后接种菌的致病性也有影响。
- 杜新法孙漱沅郑重
- 关键词:梨孢菌寄主植物水稻
-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选用特特普、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等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相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小种鉴定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浓度和施肥水平对小种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小种鉴定中应多施氮肥以保稻苗嫩绿,同时接种的孢子浓度应在2O万/ml左右,以保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孙国昌施德孙漱沅
-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水稻
- 稻瘟病菌小种间互作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
- 1989年
- 研究表明,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小种间存在着互作效应。当两个小种混合接种时,其中的一个小种可以抑制或干扰另一小种的致病性,其作用的大小与混合接种的两个小种的致病性差异有关,非致病性小种对强致病性小种的抑制作用在等量混合时即很明显;而两个强致病性小种之间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本文最后就利用小种间的互作进一步研究自然情况下小种间的动态平衡与品种发病的关系,以及对今后人工接种方法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 孙国昌孙漱沅申宗坦
- 关键词:稻瘟病病菌小种互作效应水稻
- 水稻品种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反应及遗传初探被引量:9
- 1989年
-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均能侵染为害,尤以穗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对于叶瘟与穗瘟的相互关系,因供试材料和方法的不同,结果不一。欧世璜等的研究表明,叶瘟与穗瘟发病呈高度正相关,在田间叶瘟与穗瘟抗性反应不一致,是由于不同时期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不同,或者由于田间叶瘟和穗瘟的自然条件不同所致。但是日本曾将抗穗瘟感叶瘟的农林6号与抗叶瘟感穗瘟的农林8号杂交,于1943年育成了对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性反应的农林22号和农林23号,并在日本西南地区应用推广。李桦认为,多数品种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表现一致,但也有少数品种反应不一。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叶瘟与穗瘟抗性反应的关系。
- 施德孙漱沅申宗坦
- 关键词:水稻叶瘟穗瘟抗性
- 涂抹接种法在水稻稻瘟病穗颈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1990~1992年研究了涂抹接种法应用于水稻稻瘟病穗瘟鉴定的接种效果,穗瘟涂抹接种是采用画笔将混有10~20万/ml孢子液的2%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直接涂抹于穗颈节部。经与喷雾、注射和湿棉球包穗接种法比较,涂抹接种法具有侵染率高,接种用菌量少,症状明显,且接近自然发病条件等特点。用该方法接种98个浙江省水稻品种进行验证表明,涂抹接种法可以明确区分水稻品种穗瘟抗性的强弱。
- 孙国昌孙漱沅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穗颈瘟
- 全文增补中
- 晚粳秀水和祥湖系统抗瘟性的遗传被引量:4
- 1994年
- 利用感稻瘟病粳稻品种农虎6号和祥湖84等5个抗稻瘟病的粳稻品种进行杂交,分析其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B13、ZC15和ZE3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祥湖84、祥湖25、秀水04和秀水24对ZB13、ZC15和ZE3的抗性均由2对显性重复抗性基因控制,而秀水11则受制于1对显性抗病基因。经等位性测定,表明各抗病品种所带的抗性基因因小种而异,存在着若干等位基因。本文还就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进行了讨论。
- 石春海施德孙国昌陶荣祥孙漱沅
- 关键词:粳稻稻瘟病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