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伟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术后
  • 2篇手术
  • 2篇主动脉
  • 2篇细胞
  • 2篇静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胸外科手术
  • 1篇血管活性

机构

  • 7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宋伟
  • 5篇江昆
  • 4篇程思强
  • 3篇董经光
  • 2篇卢金修
  • 2篇荣林
  • 2篇马俊杰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年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封堵器治疗一例
2024年
病人,女,69岁。因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3年,心悸、右胸疼痛十余天于2021年10月13日入院。病人3年前接受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恢复顺利,规律口服华法林并接受门诊随访。十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右胸疼痛,持续约数小时,口服“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后好转,间歇发作2次。5天前本院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胸骨左缘2、3肋间可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CTA发现主动脉根部、右心房间巨大囊状影,内造影剂充盈,较大截面约9.7 cm×8.5 cm;主动脉根部破口约2 mm,位于升主动脉切口缝合处,与囊相通(图1);左、右心房、升主动脉受压变形,右冠状动脉中段受压,管腔变窄,右肺上、中叶局部受压不张。给予监护、降压等对症治疗。
郭建江昆宋伟薛才广程思强
关键词:封堵器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咯血二次手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D-D、IL-6、IFN-γ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采用相对风险值(RR)分析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均为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NLR、D-D、IL-6、IFN-γ4者联合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单项指标。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AADB患者院内死亡率均高于对应指标阴性表达患者(P<0.001)。RR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AADB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P<0.001)。结论 NLR、D-D、IL-6、IFN-γ是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4者联合具有可靠的预测效能。
薛才广江昆宋伟程思强郭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干扰素-Γ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多维重建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维重建(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4)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R参数与VIS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R参数、VIS与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侵犯血管条数、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越高、输血量越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合并败血症、合并肺部感染、并发意识障碍、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升高、VIS升高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侵犯血管条数、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1、0.861、0.949。结论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江昆郭建薛才广宋伟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肺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7、14、21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12例对照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对照者,而CD8^+高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对照者(P均〈0.05)。肺癌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较术前降低,而CD8^+升高(P均〈0.05);术后第7-14天,上述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21天,CD3^+、CD4+、CD4+/CD8^+均较术前升高,而CD8^+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动态变化。
董经光宋伟江昆马俊杰
关键词:肺肿瘤肺癌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8例冠心病并AAA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2009年
董经光程思强卢金修宋伟荣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管理冠心病
全静脉搭桥与全动脉搭桥对行CABG术后心肌损伤及远期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全静脉搭桥与全动脉搭桥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疗效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乳内动脉为桥血管的患者为全动脉组(50例),以大隐静脉为桥血管的患者为全静脉组(48例)。比较手术临床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移植血管数量;评价两组远期血管畅通率,分别测定升主动脉阻断时、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2、4、24h血清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结果全动脉组平均移植血管数量显著低于全静脉组(P<0.05),全动脉组较全静脉组手术耗时显著增长(P<0.05),阻断升主动脉血流时间显著增长(P<0.05),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缩短(P<0.05),心房颤动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全动脉组和全静脉组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7.13%、75.97%,全动脉组显著高于全静脉组(P<0.05)。两组血清GPBB水平变化趋势相同,在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到达峰值,随后下降并在24h后恢复至低水平,但全静脉组血清GPBB水平高于全动脉组(P<0.05)。结论全动脉搭桥手术耗时更长,操作难度更大,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远期血管通畅率更高,血清GPBB水平更低,对心肌损伤更轻。
董经光宋伟江昆
关键词:隐静脉冠状动脉分流术同工酶类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09年
董经光宋伟马俊杰荣林程思强卢金修
关键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胸外科术后监护治疗术中麻醉大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