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长兴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肌电
  • 4篇肌电图
  • 3篇腰椎
  • 3篇诱发肌电图
  • 2篇植入
  • 2篇术后
  • 2篇苏醒
  • 2篇七氟醚
  • 2篇小儿
  • 2篇麻醉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监测
  • 1篇胸椎
  • 1篇胸椎结核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腰椎疾病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疾...

机构

  • 9篇秦皇岛市第一...
  • 3篇秦皇岛市北戴...
  • 2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9篇宋长兴
  • 7篇李永新
  • 7篇李燕莉
  • 7篇牛增广
  • 3篇李国新
  • 2篇杨利军
  • 2篇戚岩
  • 2篇牛润岭
  • 2篇马朋羽
  • 2篇杨运亮
  • 2篇徐凤云
  • 2篇王虹
  • 2篇许凤云
  • 1篇姜博
  • 1篇刘红卫
  • 1篇宋贺
  • 1篇朱玉权
  • 1篇宋铁鹰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EP、TES-MEP、EMG监测技术在胸椎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SEP、TES-MEP、EMG监测技术在胸椎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及植骨内固定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胸椎结核患者44例,所有患者术中均行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自发肌电图(EMG)监测,根据患者手术前后MEP和SEP波幅降低程度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分析SEP、TES-MEP、EMG监测在其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术后cobb角(17.69±7.25)低于术前(31.08±12.14),术后血沉(ESR)(20.19±6.13)低于术前(43.47±25.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明显得到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患者手术后3个月影像学评价为优者29例,良者9例,尚可者6例;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评价优良率达100%;术后3月MEP波幅降低程度<50%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1.43%)高于MEP波幅降低程度≧50%者,SEP波幅降低程度<50%者(96.97%)大于SSEP波幅降低程度≧50%(54.5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3例患者出现下肢肌肉肌电反应,均即时提醒医生避免刺激神经根,3例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术中TES-MEP和SEP波幅变化程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密切相关,TES-MEP、SEP、EMG监测可及时提醒医生进行脊髓功能和神经根的保护。
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宋长兴牛增广
关键词:胸椎结核神经电生理监测运动诱发电位
不同麻醉时间对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低流量洗出法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间小儿七氟醚麻醉,应用低流量洗出法对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七氟醚吸入麻醉择期手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麻醉时间分为1h组(A组),2h组(B组),3h组(C组),每组20例。患儿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术中根据患儿生命体征调整吸入浓度,稳定吸入七氟醚在0.8~1.2最小肺泡浓度(MAC),氧流量2L/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约30min,采用低流量洗出法洗脱七氟醚,手术结束后送入PACU。观察患儿术中的血压,心率、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停吸七氟醚时呼末七氟醚浓度、氧流量增加加快洗出时呼末七氟醚浓度,记录苏醒的时间(即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的时间),拔管时间(即从手术结束到拔出气管插管的时间),送出PACU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1)3组患儿术中的心率、血压、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儿停吸七氟醚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快洗出前呼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PA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麻醉时间,采用低流量洗出法排除七氟醚时,应适当调整七氟醚洗出时间,已达到充分洗出,进而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并缩短PACU停留时间。
王虹戚岩牛润岭杨运亮杨利军朱玉权马朋羽秦志利宋长兴
关键词:七氟醚苏醒小儿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中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取50例给予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中均应通过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此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共监测172根椎弓根螺钉,分析讨论监测阳性结果以及阴性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 161个螺丝(34.8%)在打开的锥在监测肌肉的过程中,相应的提取肌电活动,至少1个有意义的。最初的刺激电流为15 mA,相应的监测肌的肌电活动较明显,刺激电流1 mA/次。刺激电流小于10 mA共3枚奖牌的肌电活动。将攻丝后重新调整评分,大于15 mA 2例未诱发肌电图反应,肌电图诱发12 mA 1例。无其他异常肌电图反应,在没有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术后CT显示这3个椎弓根内侧皮质骨骨折1侧皮质骨。灵敏度75%,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41%,正确率99.42%。结论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应用到脊椎手术中,能帮助手术医生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提醒术者进行必要的校正,是手术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徐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宋长兴牛增广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
腰椎体间融合术中肌电图监测刺激阈值与螺钉位置的关系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腰椎体间融合术中的肌电监测结果并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刺激阈值与螺钉位置的关系。方法对56例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39~78岁。监测122根椎弓根螺钉。讨论刺激阈值与螺钉位置的关系。结果122枚椎弓根螺钉,阳性监测结果4例,其中1例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螺钉异位并进行了改道;另1例患者术后CT扫描提示螺钉出现异位;其余2例术后 CT检查螺钉位置正常。研究中肌电监测方法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建立预测模型, y=0.445 x-2.30,用于预测推算患者螺钉位置,与术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122颗螺钉预测位置为(2.5±0.9)mm,实际测量值为(2.5±0.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技术能及时发现位置不良的椎弓根螺钉;且提示可以经实验获得的预测方程,用于估算推测螺钉位置;肌电监测方法是手术中一种监测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醒术者。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徐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肌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在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共35例,患者均给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于手术过程中进行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测。共监测神经根116根,将术中神经根监测为阳性结果以与阴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患者在减压手术中未见异常肌电,2例患者在植入椎弓根钉后到手术完成间断产生自发性肌电活动,但与手术操作行为无关联,术后观察亦未见其他神经症状。对测116根神经根行电刺激肌电图监中,36枚螺钉(31.03%)在开路锥置入的过程中至少产生一次有意义的肌电活动。刺激电流在10 m A以下时共有4枚引出了肌电活动。取出攻丝调整方向重新攻入后,2例刺激电流在15 m A以上未诱发出肌电反应,2例在12 m A诱发出肌电图。其余无异常肌电反应,术后亦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本研究的116个螺钉,出现阳性4例,阳性率3.45%。监测灵敏度100%,特异度97.39%。术后行CT检查发现监测阳性改道的患者椎弓根的内侧壁部分破损。所有患者均未见新发的神经症状。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进行自发和持续诱发肌电图监测能及时发现螺钉位置的异常,避免神经损伤的发生,是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许凤云李国新单冰竹牛增广
关键词:肌电图
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两种排醚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观察。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随机分为浓度递减洗出法组(N组)和低流量洗出法组(D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潮气量法,起始刻度为8%,回路预充,给患儿吸人七氟醚混合气体,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异型管气管插管。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采用浓度递减洗出法和低流量洗出法组排出七氟醚。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年龄、体重、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有无嗜睡、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嗝逆、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醚后10minN组的血压,心率高于D组(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情况:D组患者轻度躁动多见,N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均较高,D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躁动程度明显轻于N组(P<0.05)。结论针对短小手术应个性化反合理用药,复合多种麻醉方式,尤其避免在七氟醚洗出阶段单纯吸入麻醉维持,平稳充分的洗脱七氟醚,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以避免造成生理和心理危害。
牛润岭宋长兴戎亚军杨运亮杨利军姜博戚岩王虹马朋羽宋铁鹰宋贺
关键词:小儿苏醒期躁动七氟醚
腰椎椎弓根钉植入术中肌电图监测的临床研究
宋长兴李永新李燕莉许凤云刘红卫牛增广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疾病发生率及需要手术干预的病例逐年上升,应用腰椎椎弓根固定手术普遍开展。由于腰椎椎弓根紧邻神经根,在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解剖标志定位及X线透视技术术中监测,术中穿破椎弓...
关键词:
关键词:腰椎疾病
融合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融合结合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采用病变责任节段融合结合邻近退变节段动态固定术(观察组),30例采用单纯融合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两组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e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X线、CT及MRI检查,椎间盘分级根据腰椎MRI矢状位T2相参照Pfirrmann分级法评定,关节突关节退变利用CT进行判断。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量表得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SF-36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Pfirrmann分级升高3例(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突关节退变2例(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结合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充分减压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临近节段的退变。
李永新尹利荣李燕莉宋长兴牛增广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非融合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