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流行病...
  • 3篇糖尿病流行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影响因素
  • 1篇血糖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糖耐量
  • 1篇糖耐量受损
  • 1篇转归
  • 1篇自然转归
  • 1篇相关疾病
  • 1篇空腹
  • 1篇空腹血
  • 1篇空腹血糖

机构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4篇石福彦
  • 4篇杜群
  • 4篇宋颖
  • 3篇秦莉萍
  • 3篇刘玉英
  • 2篇高振香
  • 2篇贾风英
  • 2篇贾凤英
  • 1篇田玫生
  • 1篇丁奇龙
  • 1篇刘文豹
  • 1篇李子玲

传媒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2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2
2004年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糖耐量受损 (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7月~ 12月包钢集团公司 2万余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 73 0人于 2 0 0 1年 9~ 11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 ,作过夜空腹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 (FINS)及服糖后 2h胰岛素 (PINS) ,血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结果 随访的 65 6人中 13 8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 (I IFG)糖尿病年转变率为 5 .1% ,孤立性 (I IGT)为 11.5 % ,IGT为 14 .0 % ,IFG/IGT为 2 0 .2 %。I IGT、IGT及IFG/IGT糖尿病年转变率明显高于I IFG(均P <0 .0 0 1)。与I IFG比较 ,I 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为 2 .65 ,IFG/IGT为 5 .96。I IFG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 (OR 1.0 5 )和BMI(OR 1.0 3 )。I IGT是 2h血糖 (OR 2 .0 2 )、家族史 (OR2 .19)及腰围 (OR 1.0 8)。各项临床指标 2年的变化结果 :转归为I IFG、I IGT者 2年前后的年龄、体重、腰围、BMI、血压、TC均值及其肥胖、腹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比NGT转归组高 ;I IFG与I IG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 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I IFG ,主要危险因素为腰围、餐后?
杜群石福彦丁奇龙李子玲宋颖贾凤英
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自然转归影响因素发病率
包头钢铁公司职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了解包头钢铁公司 (包钢 )职工糖尿病 (DM)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方法 调查时间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调查对象为包钢主体单位 2 0岁以上的工人和干部 ,受检人数占各单位 2 0岁以上人数的 90 %。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 (1997年 )。结果  2 0 2 2 1人中共检出DM 6 0 0例 ,糖耐量低减 (IGT) 6 35例 ,空腹血糖受损 (IFG) 4 2 5例 ,标化后的患病率分别为 3 2 2 %、3 4 8%和 2 0 9% ,且随年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增加而增高。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例占 5 6 30 %。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女性有巨大胎儿史、脑力劳动及低文化程度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高温作业者与非高温作业者DM、IGT及IFG的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增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女性有巨大胎儿史、脑力劳动及低文化程度是易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高温作业对糖尿病的患病率未见明显影响。
石福彦杜群刘玉英高振香秦莉萍宋颖贾风英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石福彦杜群刘玉英田玫生秦莉萍贾凤英宋颖刘文豹
该课题旨在了解包钢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本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ADA诊断标准,获得了包钢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宝贵资料,包括DM、IGT和IFG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超重和肥胖的患病...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胰岛素抵抗
包钢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为了解包钢糖尿病(DM)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方法:调查对象为包钢主体单位20岁以上工人干部,受检人数占各单位20岁以上人数的90%.初筛时全部受检者均服75克葡萄糖,于服糖前及服糖后2小时测定指尖血...
石福彦杜群刘玉英高振香秦莉萍宋颖贾风英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