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郁夫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氧化时间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含钙磷的多孔复合氧化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处理时间对氧化膜形貌、厚度、成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膜厚逐渐增大,微孔数量增多、孔径增大、分布趋匀;表面沉积的钙磷盐逐渐减少并消失,膜中钙磷摩尔比趋于稳定;膜中金红石相TiO2增多、锐钛矿相TiO2相对减少。纯钛表面的微弧氧化过程分为普通阳极氧化、微区弧光放电、微弧氧化和熄弧4个阶段。多孔氧化膜的形成由膜的形成、孔的形成、孔的长大和孔的融合等过程组成。
- 朱瑞富王志刚王宏元肖桂勇吕宇鹏塙隆夫小林郁夫
- 关键词:纯钛微弧氧化技术二氧化钛
- 电极电压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结构及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微弧氧化处理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含钙磷的多孔复合陶瓷膜,考察了微弧氧化时的电极电压对复合陶瓷膜的形貌、结构、成分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500 V的电压范围内,样品表面均形成了含有钙磷的多孔陶瓷膜,随着电极电压的升高,膜层表面微孔数目减少,孔径增大,膜层厚度增加。在400 V时,膜层的相构成为Ti+锐钛矿相TiO2+Ca3(PO4)2;在450 V和500 V时,膜层的相构成均为Ti+锐钛矿相TiO2+金红石相TiO2,Ca3(PO4)2消失,且随着电压的升高,锐钛矿相TiO2减少,金红石相TiO2增多。膜层中的钙磷摩尔比均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在450 V和500 V时,膜层的临界载荷值分别为29.5 N和14.8 N。
- 朱瑞富王志刚肖桂勇李士同吕宇鹏隆夫小林郁夫
- 关键词:纯钛微弧氧化多孔陶瓷膜
- 电极频率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微弧氧化处理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含钙磷的多孔生物活性复合陶瓷膜,研究微弧氧化时的电极频率对复合陶瓷膜的形貌、结构、成分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800Hz电极频率下,试样表面均形成了“火山口”喷发特征的含钙磷的多孔陶瓷膜层;膜层厚度随电极频率的升高而减少;膜层主要由锐钛矿相TiO2和金红石相TiO2组成,且金红石相TiO2的含量随电极频率的升高而增多,膜层表面在800Hz时出现大量钙磷盐的沉积,同时非晶现象明显;膜层中的Ca/P值随电极频率的升高而降低;膜层与基体的摩擦力临界载荷值随电极频率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在600Hz时的临界载荷值最大。
- 朱瑞富王志刚王爱娟塙隆夫李士同吕宇鹏小林郁夫
- 关键词:纯钛微弧氧化多孔陶瓷膜
- 电解液成分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微弧氧化处理技术,在纯钛TA2表面制备了含钙磷的多孔复合氧化膜,用SEM、XRD、EPMA等分析了电解液成分对氧化膜形貌、成分、相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后原位生成的含钙磷多孔性复合氧化膜由锐钛矿相TiO2,金红石相TiO2和基体Ti组成;随电解液中钙磷摩尔比(Ca/P)值的增大,表面孔洞数量增多、直径变小,膜中Ca/P值增大,锐钛矿相TiO2减少、金红石相TiO2增多;当电解液中Ca/P=5时得到的氧化膜的Ca/P值为1.528,将该样品经碱液处理后再在快速钙化溶液(FCS)中浸泡2 d后即有羟基磷灰石HA形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朱瑞富王志刚王宏元肖桂勇吕宇鹏塙隆夫小林郁夫
- 关键词:纯钛微弧氧化膜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