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俊合

作品数:42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凹陷
  • 16篇地球化
  • 16篇地球化学
  • 15篇东濮凹陷
  • 15篇油气
  • 12篇源岩
  • 11篇查干凹陷
  • 10篇地球化学特征
  • 10篇烃源
  • 10篇烃源岩
  • 10篇化学特征
  • 9篇成藏
  • 8篇盆地
  • 7篇古生界
  • 6篇生烃
  • 5篇油藏
  • 5篇有机质
  • 5篇上古生界
  • 5篇勘探
  • 5篇白音查干凹陷

机构

  • 4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原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2篇常俊合
  • 16篇张同周
  • 14篇李新军
  • 12篇吕红玉
  • 8篇黄元湖
  • 6篇郭广辉
  • 6篇邵永轩
  • 6篇张军
  • 5篇李新海
  • 5篇岳玉山
  • 4篇周勇水
  • 3篇郭俊梅
  • 3篇张云献
  • 3篇曹宏明
  • 2篇郭光辉
  • 2篇柳广弟
  • 2篇王德仁
  • 2篇高霞
  • 2篇黄元胡
  • 2篇曹学良

传媒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西安石油学院...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工业技术...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西安石油学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 4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濮凹陷胡-庆地区成藏动力学系统特征研究与划分
胡状集-庆祖集地区是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中段:其西邻内黄隆起,东邻柳屯一海通集洼陷,南北分别与高平集、马寨构造相接。勘探面积约200km2。研究区下第三系主要烃源岩为沙
岳玉山常俊合
关键词:成藏动力学系统烃源岩下第三系沙三段东濮凹陷泥岩压实
文献传递
普光地区龙潭组源岩生源构成及生烃史的差异性对气藏分布的影响
普光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的东北段,发现了我国南方迄今为止储量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整装普光气田,其主力气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上二叠统长兴组.目前,对该区天然气来源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与二叠系,...
常俊合周勇水李红磊张同周李新海
关键词:天然气储层特征烃源岩生烃史
查干凹陷热史及油气成藏期次被引量:11
2014年
查干凹陷是内蒙古银-额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为查清查干凹陷的油气成藏期次,首先选择4口具有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的典型井进行热史和埋藏史恢复,以此为基础,结合与烃类相关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数据划分了查干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对应的地质时间。研究表明查干凹陷具有"一升一降"的热演化历史,即地温梯度由早白垩世巴一段沉积时期的39~41°C/km逐渐增至银根组沉积末期的51~57°C/km,随后逐渐下降至今的31~34°C/km,而且查干凹陷具有早白垩世苏红图组沉积晚期和银根组沉积中晚期两期油气成藏,这与查干凹陷具有早白垩世苏红图组和银根组沉积时期两期生排烃高峰期相对应。
左银辉李新军孙雨常俊合李新海朱其詹新何长江
关键词:查干凹陷热史白垩纪成藏期次
查干凹陷巴二段为主力源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査干凹陷位于银根额济纳盆地西北部地区,主要构造格局为'两凹一凸',是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三大基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中央构造带的巴二和苏一段,苏二、银根组油藏为次生稠油,动用难度大.己有研究表明,苏红...
常俊合张同周李新军吕红玉赵建红巩卫芳郭俊梅
关键词: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碳同位素
伊犁盆地侏罗系煤岩生烃潜力评价被引量:3
1998年
运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和生烃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有机岩石学及地化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八道湾煤中镜质组、壳质组含量远远高于西山窑组;反映生烃性能的有机地化指标也优于西山窑组.认为八道湾组煤属较好的煤成烃源岩,而西山窑组煤相对为较差的烃源岩.八道湾组虽然富含有利生烃组分,但由于成熟度偏低,煤系地层中砂岩比例较高,不易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
张同周常俊合罗小平赵旭亚
关键词:侏罗系有机岩石学油气生成盆地
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关系被引量:25
2004年
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EASY %Ro数值模拟等研究结果 ,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 ,研究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次。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经历了 3个埋藏阶段 :印支期地热梯度约为 3 .0℃ / 10 0m ,上古生界埋藏受控于三叠系原始沉积差异 ,至印支期末Ro值多超过 0 .60 % ,有机质处于生烃早期 ,此后再次抬升至中生代末期 ;喜马拉雅早期 (古近纪 )发生大规模断陷 ,地热梯度为 3 .1~ 3 .9℃ / 10 0m ,东营组沉积后上古生界多达最大埋深 ,在凹陷北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南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发生广泛的二次生烃作用 ;喜马拉雅晚期 (新近纪以来 )地热梯度为 2 .85~ 3 .2 5℃ / 10 0m ,新近系的广泛沉积使上古生界埋深再加大 ,但受热未超过前期。图 3表 3参
常俊合岳玉山吕红玉任战利邵永轩
关键词:热演化史磷灰石裂变径迹东濮凹陷
东濮凹陷文古2井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在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古2井天然气碳同位素、氦同位素、氩同位素与华北地区煤成气、油型气的这些同位素进行了类比,并结合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指出天然气组成以烃类气体为主,非烃含量低,其中,烃类气体甲烷含量高达93.36%,非烃以CO2为主,含量0.84%;组分中富含重碳同位素,其中甲烷-29.6‰、乙烷-24.3‰、丙烷-21.4‰、丁烷-25.7‰;稀有气体氩同位素比值为1 411.8。通过气源对比认为,文古2井天然气属煤成气,是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的产物,气藏类型为“自生自储”型。
常俊合李新军何江吕红玉张同周黄元湖
关键词:地球化学碳同位素煤成气上古生界东濮凹陷
东濮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01年
从可溶有机质角度探讨了本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表明:(1)主峰碳数高(nC_(22)~nC_(30)),规则甾烷的分布以 C_(29)占绝对优势(33%~57%),C_(29)-甾烷的来源具多重性,反映了参与生烃的生物源为海洋菌藻类,有机质类型好。(2)饱和烃及芳烃色-质谱资料显示烃源岩中γ-蜡烷含量较高,三芴系列中硫芴含量占绝对优势(44%~89%),反映了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偏强还原性。(3)烃源岩芳烃色谱成熟度参数甲基菲指数(MPI_1)反映了研究区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期。(4)庆祖集地区的烃源岩(R_o>1.35%)正烷烃分布具明显奇偶优势,其奇偶优势(OEP)为0.343~2.416,碳优势指数(CPI)为0.850~1.747,且αααC_(29)20S/(20S+20R)值大都小于0.40;毛岗地区的烃源岩(R_o>0.8%)的 OEP 和 CPI 均接近1.0,而αααC_(29)20S/(20S+20R)值多数大于0.40。认为高—过成熟期碳酸盐岩烃源岩成熟度参数 OEP,CPI 以及αααC_(29)20S/(20S+20R)在应用上基本失去了有效性。
唐文忠孙宜朴常俊合祖颖郭广辉游小淼
关键词:东濮凹陷晚古生代地球化学特征生物标志物有机质成熟度
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垒中生界砂泥岩裂缝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研究
本文对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垒中生界砂泥岩裂缝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进行了研究。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南缘,为发育在华北古生界地台上的中新生界、以新生界为主的断陷盆地,存在下第三系湖相和石炭-二叠系煤系两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
常俊合李新军张同周吕红玉黄元湖邵永轩郭光辉张军
关键词:油气勘查东濮凹陷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东馔凹陷马寨—刑庄地区油源与成藏分析
本研究利用油藏地球化学等新理论,对新技术进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对深化该区的油气勘探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张同周常俊合李新军邵永轩黄元胡郭广辉张军刘海燕
关键词:油气来源地质特征成藏模式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