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厚芬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根据强化降糖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次日睡前开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剂量0.15 U/kg;观察组患者入院第3天早餐前开始注射利拉鲁肽,对照组患者入院第3天3餐前开始注射门冬胰岛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后检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记录体质量指数和治疗期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轻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体质量指数及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各血脂指标及体质量指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轻度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在减轻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程度,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低血糖发生风险方面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王俊峰苑金美庞厚芬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利拉鲁肽胰岛素抵抗指数
- 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胰岛素强化降糖组(>9.0%)40例,常规降糖组(≤9.0%)42例。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采取胰岛素连续皮下输注,出院后调整为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1~3次/d注射;常规降糖组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分为神经功能重度障碍(≤50分)、中度障碍(51~74分)、重度障碍(≥75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常规降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常规降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与治疗前、同期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常规降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强化降糖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轻度障碍比例明显高于常规降糖组,重度障碍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降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神经功能中度障碍比例在胰岛素强化降糖组与常规降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庞厚芬杨莉王俊峰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强化降糖神经功能
- 药师用药干预对降低静配中心不合理处方的效果观察
- 2020年
- 探讨药师用药干预对降低静配中心不合理处方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静配中心抽检出的200张不合理处方的资料,分析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危险程度。结果: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分布中主要以药物过量74例(37.00%)、溶剂用量不当72例(36.00%)为主,而配伍禁忌12例(6.00%)、用法错误3例(1.50%)、医嘱开立错误7例(3.50%)、频次错误9例(4.50%)、溶剂选取不当23例(11.50%)等相对较少;不合理处方的危险程度分布中,低风险14例(7.00%)、中风险138例(69.00%)、高风险48例(24.00%)。结论:针对上述静配中心不合理处方类型,提出相关药师用药干预对策,有助于提高静配中心的用药安全性,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促进药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杨莉庞厚芬王依广高志
-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
- 抗生素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者的个体差异、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探讨抗生素治疗的对策。结果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但应避免滥用抗生素,产生细菌耐药性。结论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明确病因,合理应用抗生素。
- 蒋广军庞厚芬
- 关键词: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
-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60 mg,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查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胧氨酸(HCY)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HCY和SICAM-1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指标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且对心肌的炎性损伤具有可观的修复作用。
- 庞厚芬蒋广军
- 关键词:川芎嗪注射液冠心病心绞痛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14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LEAD组(168例)和对照组(146例)。收集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计算NLR与PLR值;分别根据NLR及PL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各组患者资料的差异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确定NLR、PL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T2DM患者发生LEAD的预测价值。结果LEAD组的年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NLR、PLR和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NLR、PLR四分位数的递增,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逐渐升高(P<0.05),淋巴细胞数逐渐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LR、PLR与年龄、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LR、PLR、TC、LDL-C、CRP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NLR、PLR、CRP、年龄诊断LE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683、0.668、0.630;灵敏度分别为82.49%、84.37%、72.58%、62.87%。结论NLR和PLR与T2DM患者LEAD密切相关,NLR在诊断LEAD方面优于PLR和CRP。
- 葛欣马莉庞厚芬李寒冰赵全国刘平
-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 一种具有研磨清洗收集功能的生物药品制造用器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研磨清洗收集功能的生物药品制造用器械,涉及生物药品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外箱和内箱,外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箱,内箱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通过将脾脏从进料口送入外箱中...
- 庞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