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金坛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瑞舒伐他汀组,模型...
- 于明张俊华苏建华耿瑜睿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分离和鉴定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BMSC-EV)的分离、鉴定及-80℃冻存对BMSC-EV膜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超高速离心法从大鼠BMSC培养上清液(BMSC-CS)中分离并纯化EV,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大小和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EV标志性蛋白CD63的表达;-80℃冻存后,不同时间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EV膜结构的完整性。结果扫描电镜观察BMSC表面附着有大量膜结构的EV,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50~1000 nm;透射电镜观察BMSC-EV具有膜结构,形态和大小与扫描电镜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MSC-EV表达CD63;-80℃冻存后,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分别通过透射电镜观察BMSC-EV膜结构完整,而冻存第6个月BMSC-EV膜结构破裂。结论成功提取了BMSC-EV,且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其膜结构完整性降低。
- 葛锁华马永宾芮星张俊华汪雪峰苏建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巴曲酶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2010年
- 张俊华林伟苏建华包德诚
-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拜阿司匹林疗效观察酶联溶栓时机巴曲酶
- 甲钴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害后背根神经元Bcl-2、Bax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坐骨神经损害后背根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甲钴胺组,预处理14d后制作坐骨神经损害动物模型,分别在模型制备后12h、24h、48h、72h、5d、7d各组提取L1-5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染色计算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甲钴胺组于模型制备后12hBcl-2即有明显表达,24~48h达高峰,持续至7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钴胺组Bax表达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7d时表达水平最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与其上调Bcl-2蛋白、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 苏建华林伟张俊华唐金荣肖杭包德诚
- 关键词:甲钴胺神经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 康复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DL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康复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二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路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康复路径护理,4周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路径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路径护理对临床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 曹丽萍苏建华张俊华黄慧
- 关键词:脑梗死路径护理ADL康复
- 丁咯地尔预处理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元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丁咯地尔预处理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丁咯地尔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丁咯地尔40 mg.kg-1.d-1,共14 d,然后制作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手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4 d和7 d提取L1-5背根神经节,作免疫组化染色,对细胞色素C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并加以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制模12 h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丁咯地尔组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7d时表达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元细胞色素C的表达明显增加,丁咯地尔能抑制其表达。
- 林伟苏建华陈玉芳张俊华唐金荣肖杭薛建琴耿瑜睿
- 关键词:丁咯地尔坐骨神经神经节细胞色素C
- 东菱迪芙与其它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东菱迪芙(巴曲酶)与其它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应用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对8项研究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差异。结果:同质性检验:χ2=9.32,自由度为7,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3.6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2.46~5.47;OR合并的检验:χ2=40.69,P<0.01。结论: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确切的疗效,但尚应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临床科研设计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改善,如随机和盲法的严格正确实施、判效指标的选择、随访及临床试验报告规范化等,以及其在适应证、治疗剂量、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限等方面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苏建华林伟张俊华唐金荣包德诚
- 关键词:东菱迪芙急性脑梗死META分析
- 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余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24 h、72 h取各组大鼠脑组织,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及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和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均<0.01),瑞舒伐他汀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和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和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均逐渐减少,组内再灌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的表达、对抗细胞凋亡有关。
- 张俊华苏建华陈玉芳薛建琴耿瑜睿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运用药物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观察NMES联合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试验用药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2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和理疗,试验用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在试验用药组的基础上加用NMES治疗。在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时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对3组患者进行评定,并在治疗14 d时予以临床疗效评定;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检测面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M波)的潜伏期与波幅。结果治疗7 d时,联合治疗组Portmann简易评分[(12.69±2.17)分]较常规治疗组、试验用药组[(10.31±2.74)分、(11.22±2.54)分]升高(P<0.05)。治疗14 d时,试验用药组、联合治疗组Portmann简易评分[(14.25±2.37)分、(16.94±1.97)分]较常规治疗组[(12.69±2.53)分]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Portmann简易评分较试验用药组升高(P<0.01)。3组患者Portmann简易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联合治疗组、试验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试验用药组(P<0.05)。治疗14 d时,联合治疗组、试验用药组M波潜伏期较常规治疗组缩短,波幅明显增高;联合治疗组波幅较试验用药组明显增高[(1.03±0.21)m V vs(0.93±0.15)m V,P<0.05]。结论 NMES和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张俊华苏建华黄慧孙亚云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绳带捆绑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中的运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绳带捆绑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良肢位摆放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运动疗法和理疗,对照组卧床休息时采用传统的卧位良肢位摆放,观察组在卧位良肢位摆放的同时运用绳带捆绑技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d髋关节外旋、足内翻、足下垂和关节挛缩等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外旋、足内翻、足下垂和关节挛缩并发症发生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腘绳肌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绳带捆绑技术结合良肢位摆放能够改善步态和促进其步行模式的恢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张俊华邱桂才苏建华耿瑜睿王君茹于明
- 关键词:良肢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